数学解题教学中语义转换能力的培养_数学论文

数学解题教学中语义转换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论文,能力论文,数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是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是评价学习的重要方式.解题在教学中不可小视.怎样解题以及怎样教会学生解题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解题能力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的数学语义转换能力弱.不能很好地将题目中的信息合理地进行语义转换,不能将复杂烦琐的语句适当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句式.而数学语义转换是将题目的信息换种说法,这是一种等价转换,使得题意更容易理解,让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走得更近一些,以利于解决问题.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理的语义转换.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义转换能力的培养.

      一、语义转换在解题教学中的意义

      (一)通过语义转换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式的结构,通过语义转换活跃学生的思维,可得到新颖别致的解题方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1 已知m、n是正整数,且1≤m<n,证明:

      解法1:不等式两边取对数,原不等式就等价于不等式nlg(1+m)>mlg(1+n),即

      

      

      解法1 构造图形证明不等式,关键是构造好图形,不断进行语义转换,最终转化为图形语言,通过观察图形比较斜率大小.

      解法2 充分利用均值不等式的推广公式,通过合理有效的化归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语义转换为解题提供新视野

      不少数学题的解题方法不止一种,而探究新的解题方法需要进行合理的语义转换.由于数学语义转换的“一式多义性”,即对同一形式可以进行不同的语义解释.例如,

可表示x与y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也可表示点(x,y)到原点(0,0)的距离.又如,符号“||”有四种不同的含义,即绝对值、向量的模、复数模、两点间距离.这就可以将题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解释,为解题提供新思维.因此,语义转换可以为解题提供新视野,使学生体会解题的美妙之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2 设点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内任一点,求f(p)=PA+PB+PC+PD的最小值.

      解析1:此题可通过语义转换,转换为图形语言,进而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求解.

      由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PC≥AC,PB+PD≥BD,BD=AC=

.

      所以f(p)=PA+PB+PC+PD≥BD+AC=2

.

      即f(p)=PA+PB+PC+PD的最小值是2

.

      

      将正方形ABCD置于复平面之中,构建复数模型.

      

      解析2中依据题意建立了方程.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中的语义转换有过论述,建立方程就好像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建立方程的意思是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达一个用文字叙述的条件,就是把普通的语言翻译成数学公式的语言.建立方程之后发现方程不好求解,就需要进一步的转换.表示距离的数学符号有“

”和“||”,“||”可表示复数模,而复数模可表示两点间的距离,因此转换到复数模型,题目得到解决.

      二、培养学生语义转换能力的对策

      数学解题涉及语义转换,数学语义转换又牵涉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不足会影响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这自然会使学生学习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数学语言,掌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将这三种语言的优势互补,学会相互转换.

      (一)掌握三种语言的特点使之完美互译

      在进行三种语言之间的互译前,先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知道各自的优势后进行相互转换,才能达到优势互补.了解三种语言的特点是数学语言间互译的方向标.

      (1)文字语言的特点及其转换

      数学中的文字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也就是说数学语言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般来说,数学中的文字语言与自然语言的表达是没有明显区别的,它借用了自然语言中的文字,还遵循了自然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但是,它并不是简单移用自然语言中的文字,而是将其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限定、精确化而形成的,并且这些语言具有数学学科特指的、确定的语义,常以数学概念和术语等形式出现.如数学中的直线、全等、相似、绝对值、正弦、余弦等有关概念,都体现出文字语言的精确性、简洁性.例如,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在用词上,几乎简单到不能再减少一个字的程度,只用一句话陈述一条性质,表达一种特殊关系,显示了数学的简洁之美.从此可以看出文字语言表达起来是严密的.当然,有些数学文字语言还具有形象性,如扇形、射影等数学词语,直观通俗,可以使人较为自然、容易地领会和理解.

      由此可知,文字语言既有通俗、易懂的一面,也有精确、简洁、严密的一面,但对知识的描述一般是线性的,不易表达知识的内在结构.由于它的精确、严密,不易体现出知识的内部结构,不能让思维得到较好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我们要把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辅助理解,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这会对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由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得答案.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达,解题思维会来得更快.数学中有很多这样的应用题,这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建模能力,依据题意建立方程.学生往往惧怕此类题目,因为他们在一大串文字中难以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更难以将这些关系用符号表达出来,列出方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文字语言转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符号感.要让学生形成符号感,就需要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字中每个数学术语、符号的准确含义.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这些语义解释,而且要注意句法分析,内在联系.例如,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不仅要知道每个术语的符号表示,而且要注意其中的句法,才能完整、准确地转译成符号语言,即a

α,b

α,a∩b=P,a//β,b//β

α//β.

      (2)符号语言的特点及其转换

      符号语言作为数学中最通用的简练语言,是在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是数学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有着独有的特点.符号语言按感知规律与数学思维活动相呼应.如符号//、⊥、∠、△等就是图形的缩影,都是由形、义等性质改造而来,它们以其形状特征唤起视觉表象来反映数学意义.这些符号都具有由形思义,促进理解记忆和深入思考的作用.符号语言十分简洁,具有一定的直观性.符号语言还具有高度抽象性.抽象性是符号语言最显著的特点,用符号化的形式语言来记录数学思维的过程,更能揭示数学知识的内涵.符号语言描述起来给人以结构感,如“集合A包含于集合B”,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

B,具有结构感.

      此外,有些数学符号具有多义性.这是指同一个数学符号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义解释.这就为数学问题的语义转化创造了客观基础.

      例3 (2012年高考广东卷·理9)不等式|x+2|-|x|≤1的解集为________.

      解析:此题可通过分类讨论来求解,但解题过程复杂.若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a|表示数轴上点x到点a的距离.此题就转换成x到-2的距离与x到0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1.

      

      此题将绝对值|x-a|转译为数轴上两点的距离,起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表示,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十分简洁地求出结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揭示符号语言中词汇的内涵,注重数形转化的训练.如函数z=x+0.9y在几何中表示直线;方程

在几何中表示一个圆.

      对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间的转换,不仅要探索符号语言的抽象性,并且要分析几何图形的直观性.由数思形,用形解数,揭示数与形的联系和转化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语义转换能力.

      (3)图形语言的特点及其转换

      图形语言是数学的一种直观性语言,是对其他两种语言的补充.它直观,便于我们对问题进行观察和联想,容易形成表象,也有助于记忆、思维,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例4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此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求圆台的母线长.

      解析: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4,这一过程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再结合图4和题意,写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已知

,求l.此过程是将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最后结合图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出答案.

      

      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数学文字画出正确的图形.画图是关键,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适时适当指导,逐步使学生学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互化,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积累转换经验.

      (二)重视使用多种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

      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多种数学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对于定理、定义、性质等内容采用三种语言同时讲授,让它们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更易使学生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例如,在对“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分别用这三种语言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如果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是文字语言的描述,“A

B(或B

A)”是符号语言的表示,其图形语言的表示如图5所示.这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内容,而且可增强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以及语义转换能力.又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用文字语言叙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同时,应让学生动手画出这五种位置关系的图形,然后用符号语言表示“d>R+r,d=R+r,R-r<d<R+r,d=R-r,0≤d<R-r(其中d表示两圆圆心的距离,R、r分别表示两圆的半径,并且R>r)”.数学中的定理、定义、性质等内容都是文字语言,教师可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转译能力,让学生动口动笔,画出图形.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会得到提升.

      

      (三)鼓励学生多说多读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说的能力比较弱.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说,不敢说,说不清.课堂上教师对说和读的训练也不够重视,致使其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阅读可以帮助思维进行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更准确、更具有条理,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得以提高,不断完善、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对于学生的不愿说、不敢说的现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愿意说、敢于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和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愿意说数学、读数学.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和读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对于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教师应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总之,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说数学、读数学能力的训练,通过说数学和读数学增强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让学生多用数学语言来交流,完善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当然,培养学生的语义转换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不断渗透,循序渐进地培养与训练.需在解题中常用变式和一题多解等方法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义转换能力.

标签:;  ;  ;  

数学解题教学中语义转换能力的培养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