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作用分析论文_李永琼

溆浦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湖南怀化 419300

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于>5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无差异,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也无差异,P>0.05;对于3-5cm和<3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差异显著,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且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MRI。采用MRI诊断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浸润者明显要高于CT诊断结果,对比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周围型肺癌;CT;诊断价值

周围型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肿瘤,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周围型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是一种高发病率、低治愈率性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对于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了关键环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手段。而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越来越准确,已经成为了临床中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方法,其诊断效果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对我院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现将全部研究资料归纳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癌,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参与研究前剔除和研究无关的干扰。7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5-78岁;年龄均值为(45.26±3.58);病程在3-9年,病程均值为(5.25±1.29)年;组织学分型为:腺癌患者35例。鳞癌患者20例,小细胞癌缓和15例。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前均未行放化疗治疗。

1.2方法

磁共振成像所选用的仪器为GE0.35t磁共振成像仪(深圳),采用的是体表专用的肺线圈,使用的成像序列为自旋回波序列。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时,嘱患者取仰卧位,叮嘱其平静呼吸,以防大幅度的呼吸造成运动的伪影而影响诊断质量。仪器所用的序列参数为:T1WI:30/500msTE/TR。T2WI:80/1800msTE/TR。首先进行冠状位的T1加权成像扫描,后进行横轴面的扫描。而T2加权成像扫描仅进行横断面的扫描。要进行核磁共振的扫描,应该仔细检查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与必要性等,取得患者的配合后再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CT的扫描检查。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征象就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胸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等。根据患者的出现征象的例数进行统计,将所采集病例按照肿块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分为>5cm,3-5cm以及<3cm三个组。本次研究的影像学图像均有两位资深的影像学医生进行观察,对于两者意见不同一者可进行讨论,最后在确定统一意见。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和核磁共振的检查的内部结构特征对比:对于肿瘤直径>5cm者,采用CT和MRI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对于肿瘤直径在3-5cm者,采用CT和MRI检查结果有显著差异,对比P<0.05;对于肿瘤直径在<3cm者,采用CT和MRI检查结果有显著差异,对比P<0.05。对于3-5cm及<3cm者,CT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MRI。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 CT和核磁共振(MRI)的检查的内部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渐成熟,很多疾病均可采用核磁共振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尤其是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采用核磁共振已经成为必备的检查手段[2]。

采用核磁共振有其优缺点,主要的优点有:核磁共振的检查无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较小;而且核磁共振对机体的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强,尤其是对肌肉、肠道或子宫等的检查要比CT效果更佳;磁共振的成像参数多样,能够从各个方面提供更加充足的影像资料,使影像学医生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核磁可进行人体各个方面的扫描,如矢状面、冠状面等,使得患者的病灶能够得到更加详细的资料,更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但是核磁在检查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如对于一些肺内的小结节不能做出详细的诊断,在诊断小结节的价值哺乳CT明显。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5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无差异,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也无差异,P>0.05;对于3-5cm和<3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差异显著,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且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MRI,充分说明MRI在小结节方面的诊断价值不如CT。但是MRI在诊断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浸润者明显要高于CT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MRI虽然在诊断小结节方面的价值要逊于CT,但其对于一些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的浸润明显要优于CT,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作为CT的重要补充检查,而且MRI对于周围型肺癌的早期检查要优于CT,其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余花艳.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25(02):135-140.

[2]迟洪新,卢德武,赵士英.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156-157.

论文作者:李永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作用分析论文_李永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