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营企业家”的思考_牟其中论文

关于“私营企业家”的思考_牟其中论文

关于“民营企业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家。

中国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在经过快速发展期后,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如今又处在一个“二次创业”阶段,目前他们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已无人能比,但与世界上那些真正的大富豪比起来,又像是穷人,穷得羞于走向世界。

他们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没有对手,中国经济中的“恐龙”——国有企业如果在同一类型的市场上根本无法同他们竞争,可随着WTO 的日益临近,外企的大举入侵却又使他们难于招架,他们正处在上亦难、下亦难的十字路口。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还要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阵痛,还要经历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虽然他们在中国初步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欠健全的市场体制和欠公正的法律的前提下大获全胜,但在市场体制日趋健全,法律日趋公正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气候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将再次遭遇一次“滑铁卢”。

我们已经看惯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沉沉浮浮,今天站在金字塔尖的,明天就可能会倒下。如果对比一下几年前和今天最领风骚的民营企业家,就会发现几年前的明星大都已经损落。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悲哀,也是中国所有人的悲哀。

问题在哪?难道他们真的只是在中国特定政策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温室里的花朵或者本就是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的“另类”,一旦进入真正的市场,便不得不凋谢,不得不退居幕后。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正视过去的失败,从中总结出其教训与经验,才能创造未来的辉煌。

吹大的气球容易爆

中国保健品市场之火爆,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

沈阳飞龙集团就是其总裁姜伟靠广告吹爆的。

说起飞龙集团的发展轨迹很简单:创办人姜伟80年代初毕业于辽宁省中医学院,曾任辽宁省中药研究所药物研究室主任。1990年10月26日,飞龙集团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75万、职工几十人的小企业。这家企业靠飞燕减肥茶起家,后来开发出延生护宝液而飞速发展。到1994年,沈阳飞龙医药保健品集团发展成以医药、保健、美容品为主的企业集团。1991年至1995年,四年完成销售额20亿,实现利润4.2亿元, 发展速度居全国保健品行业之首。由此,集团总裁姜伟荣获三大桂冠:“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改革风云人物”。

企业发展的真正秘诀是不可告人的,时过境迁,直到今日姜伟在检讨总裁的十二大失误中才将当年的看家本领和盘托出,一是广告轰炸,二是人海会战,有数据为证,1991年,飞龙集团投入广告费120万元, 获利400万元;1992年,广告投入1000万元,获利6000万元;1993 年广告投入8000万元,获利2亿元。

飞龙集团把资金全部押宝于广告,姜伟不盖厂房,不置资产,连办公大楼也不盖、一贯坚持广告——市场——效益的循环圈,姜伟在“飞龙”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最优秀的人应去做商人,最优秀的商人应去做广告人。

天有不测风云,从1994年开始,国内保健品市场一片混乱,飞龙将7000万元产品一下投往市场,市场不堪重负。1994年广告费预算1.2 亿元,而实际发生1.7亿元,落后的数据对营销决策毫无指导意义, 到1995年初,全国一下冒出2.8万种保健品,泛滥成灾。

1995年6月,过去大出风头的姜伟, 突然在报纸上登出一则公告——飞龙集团进入休整,最终从保健品市场败下阵来。

兼并企业坐上火药桶

“造纸大王”马胜利就是因为兼并企业而垮台的。

马胜利是中国将承包引入国企的第一人。1984年他还是石家庄造纸厂的小小科长。由于原厂领导班子不敢承接年赢利17万元的硬性任务,马胜利一马当先主动请缨承包了厂子。他不仅胆大,而且长袖善舞,军令状立下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利润目标,从此声名大振。

1988年,春风得意的马胜利准备筹建自己的产业王国,他计划吸收100家本省及外省企业, 组成气势庞大的“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而后便“马不停蹄”地穿行于各省市,几个月间,他承包了36家本省和跨省企业,遍及河北、山西、浙江和贵州等地,把“马承包”的经营方式推向全国,由此坐上了火药桶。

由于马胜利没有考虑不同背景的企业的特点,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承包扭亏经营上,没有开发自己品牌的新产品,结果经营管理困难重重。马胜利因资不抵债,申请了破产并提前退休。

多元化踏上不归路

我们可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那些起初发展势头很猛而最终落马的民营企业家中,大多数都有多元化发展的失败教训。

“东方不亮西方亮”,他们往往会陷入这种思维,指望从别的产业赚钱,远离强大的主业依托,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盲目开展多元化经营,从此踏上不归路。

在多元化问题上摔跟头的民营企业家为数不少,最典型的莫过于“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的悲壮之举。

巨人集团创建于80年代末,曾经是中国计算机领域最有朝气和活力的公司。其巨人的汉卡在一段时间里占据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的相当份额。1994年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不顾其在计算机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就开始盲目进入多元化阶段,涉足生物工程、房地产、计算机软件金融等领域,着手建立70层260米高的巨人大厦。1997 年巨人大厦二期工程拖延严重,连带生物工程项目及公司管理问题,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东方“巨人”史玉柱悲壮地倒下。

市场道德的沦丧

改革开放20年来,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些口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冒大风险发大财,冒小风险赚小钱,不冒风险不赚钱”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家事实上已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道德危机。

种种误区困扰着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投机与暴富始终是主旋律,把商场演变为掠夺别人财富的战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牟其中就是沦丧了市场道德的“大陆首骗”。

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曾因以易货贸易的方式用200 车皮积压物资从俄国换回四架TU—154民航客机而声名大振, 荣登中国《财富》杂志“超级富豪(资产20亿)榜”及美国《福布斯》“全球华裔富豪榜”,作为中国企业家第一人走进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被媒体誉为“大陆首富”,一代儒商。

然而,牟其中采用各种手段从银行和国有企业骗取人民币4 亿余元,一部分非法转移到国外,大部分挥霍殆尽,使得南德集团净负债6 亿人民币。

1999年11月1日, 牟其中及南德集团涉嫌信用证诈骗案在湖北武汉开庭审理,2000年5月30日,牟其中以信用证诈骗罪, 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代儒商”变成了“阶下囚”。

时代呼唤真正的民营企业家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实力,但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企业群体。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是个内涵丰富的名词,其实还没有真正修成正果,他们既是资本家,又是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国外虽也不乏这种财富加才能的高手,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却个个是“全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由于种种的限制,一直生活在“计划”和“市场”的边缘,严格地说他们并不是从真正的市场中拼杀出来的幸运儿,大多数还是从这个夹缝中打“擦边球”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事实上还没有产生领袖型的人物,这是因为即使有那些风云一时的人物,但并未经过真正的市场检验,而且中国过短的市场历史也不可能使一个企业家有足够的经历在市场中成熟。

中国需要领袖型民营企业家,中国的经济环境不可能永远在混乱中沉沦,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意识到历史在给了他们机遇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大的社会责任。

时代呼唤民营企业领袖,有了这样的人才,中国的民营企业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标签:;  ;  ;  

关于“私营企业家”的思考_牟其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