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总结了15kg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从我院随机选择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管理研究。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时,为所有患儿维持有效的灌注剂量与流量,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氧合器液平面情况给予患儿相应的超滤操作。结果:本研究85例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为(61.23±2.8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62±1.97)min;自动复跳率为100%;患儿的术后死亡率为1.17%(1/85)。结论: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对患儿实施适宜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案,并合理进行超滤操作,不仅能有效降低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死亡率,也能明显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痊愈。
【关键词】小儿;心脏直视术;体外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23-02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体重较轻且患儿的体表面积相对于血容量来说相对较大,加之患儿机体内各项组织器脏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患儿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尤其是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幼儿而言,患儿自身机体各大器官功能明显欠佳,因此,与其他心脏病患者相比,在对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时,其手术要求更高[1-2]。为了探究小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效果,本研究选择了85例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给予其相应的体外循环灌洗方案,以便于观察该方案对所有患儿手术效果与术后死亡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本研究所有入选患儿的基本资料如下文所示:男女患儿的比例为45:40;年龄在0.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0.54)岁;体重在5.5~15kg之间,平均体重为(9.28±1.23)kg;其中,33例室间隔缺损,11例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合并房间隔缺损,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导管未闭,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导管未闭,4例右室双出口,5例法乐氏四联症。
1.2 体外循环方案
对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经升主动脉与下腔静脉插管建立起体外循环,当患儿的肝素化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大于480秒后,开始运转机器,同时对患儿进行相应的物理降温,当测量患儿肛温读数为33~35摄氏度时,及时为患儿阻断升主动脉,并通过升主动脉根部缓慢灌注心肌保护液,其中,心肌保护液的最初使用剂量为20ml/kg,体外循环灌注流量为2.4~3.2L/(m2·min),此后每隔30分钟重复灌注一次,其使用剂量为10ml/kg,体外循环灌注流量保持不变。在整个灌注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的血气、电解质等相关指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各项指症能基本维持在长正常范围内。根据氧合器液平面的变化情况来判定患儿是否需要进行超滤操作以帮助患儿去除机体内的多余水分,减轻患儿组织器官水肿的现象。当患儿的手术结束后,及时开放患儿升主动脉,直至患儿肛温上升至36.0~37.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研究85例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为37~156min,平均时间为(61.23±2.8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0~135min,平均时间为(34.62±1.97)min;其中,85例患儿出现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100%。在体外循环灌注流转的整个工程中,所有患儿均进行了超滤操作,其超滤液总量为300~750ml,患儿尿量为30~300ml。患儿的术后死亡率为1.17%(1/85),即仅出现1例死亡,患儿为法乐氏四联症,其余病例则痊愈出院。
3.讨论
从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生理特征上说,幼儿体外循环规律与成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幼儿自身体重较轻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幼儿机体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3]。然而,有效的体外循环过程是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也是临床上常用于提高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4]。
由临床实践经验可知,对于幼儿机体所存在的的特殊情况而言,在实施体外循环方案时,医疗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灌洗液的对流量以及灌注压力等有关的技术指标[5]。因此,选择的体外循环设备必须具备精准的人体参数指标,设备必须易于控制,且安全性应得到充分保障。为避免患儿因过度的血液稀释而引起组织器官水肿的现象出现,对在对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的过程中,应为患儿维持一定的血液稀释度以及胶体渗透压[6]。在本研究中,对所有患儿进行超滤操作,事实上就是为了帮助患儿快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有效预防并改善组织器官水肿的现象,使术后出血量大程度降低,从而减小患儿的手术风险[7]。此外,由于超滤操作需要根据液面监测以及气体捕捉仪的具体显示进行实际判断,因此,在选择医疗设备时尽量优先考虑氧和性能好、变温性能强且设备预冲量相对较少的膜式氧合器与血液微栓过滤器。
在患儿进行心脏手术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密监测患儿的肛温以及鼻咽温度,对于幼儿的体外循环情况而言,则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血气、尿量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正确判断心肌保护液的灌注流量是否已经满足了患儿机体组织的实际需求。此外,医疗人员应尽量使患儿体内的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使得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心脏复苏以及心功能恢复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8]。
总而言之,在小儿心脏直视术的过程中,对幼儿体外循环进行有效管理,就是先采用阻断升主动脉,并将心肌保护液灌注入患儿的升主动脉根部的方式,对患儿的心肌部位与其他重要器官进行保护,在患儿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根据患儿机体的实际变化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超滤操作,滤出患儿体内多余的水分以及部分炎性介质从而帮助患儿减轻肾脏、肺部的负担。保持适当的灌注压力则是使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充分满足患儿的实际生理需求[9-10]。此后,为患儿开放主动脉,并且做好左心吸引,以促进患儿心肺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提高患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选择合适的设备及材料,并对其进行完善的体外循环管理,不仅能起到对患儿机体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更是充分提高了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07):1147-1149.
[2]丁佳慧.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2):1632-1634.
[3]张立涛,马亚群,戴宜武等.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啶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作用[J].河北医药,2015,37(24):3789-3792.
[4]李幼瑾,沈佳,朱德明等.特应症婴幼儿对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5,13(04):193-199.
[5]陈振华,罗小贞.体外循环中不同预充方式对小儿先心术后输血量及早期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1):83-86.
[6]王甜,刘晋萍,邹丽华等.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小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6,14(01):3-8.
[7]陈剑锋,董念国,孙图成.小儿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及供心保护策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04):364-366.
[8]李小兵,张儒舫,沈立等.心脏不停跳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02):31-33.
[9]陈琳.七氟烷预处理对小儿体外循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19(09):1795-1798.
[10]柳磊.右美托咪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5,15(04):1373-1376.
论文作者:贺全燕,韦天全,刘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患儿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心脏论文; 主动脉论文; 小儿论文; 手术论文; 心脏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