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BIM技术的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周海洋张淑容论文_张淑容

浅论BIM技术的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周海洋张淑容论文_张淑容

张淑容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环节更加专业、复杂,在生产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就会给整个生产环节带来极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所以,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严格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提升维修与保养的效率,这样才能为企业生产提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问题

1机械设备保养与管理的重要性

就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践中,机械设备日常简单的保养与管理工作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就可以实现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的可靠性,避免发生故障问题,使用年限延长,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另外,与机械设备刚刚使用时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机械设备的不断使用,故障发生率也会不断增加。一些老旧机械设备发生故障问题的概率更高,特别是部分设备因为使用或管理出现严重损伤,一般维修需要花费很高的维修费用,同时占用大量的生产资金,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计划,因此,为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保养。

2保养的原则和要求

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大幅度地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原件的磨损和损坏,降低机械维修成本,保证生产的安全,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常规保养。机械保养的原则是“养修并重,预防为主”。保养人员必须按机械保养的规程和类别做好保养工作,尽职尽责。保养工作一定要切实保证工作质量,按规定内容和要求逐项进行检查,不得懈怠,更不允许出现漏保或不保。与此同时保养项目及疑难问题都需作好工作记录,疑难问题上报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处理。保养人员和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相互检查等。资产管理部门有必要实施监督、检查,了解各机械保养的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保养作业的内容为防腐、防锈、清洁、润滑等,主要是通过例行保养或定期保养制进行保养,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为确保机械的使用寿命能延长,采取周期性保养策略。

3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3.1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设备管理机制。个别企业对于设备设施重使用轻管理,不重视管理工作的效益,更多还是依靠过去的老经验与老做法,没有建立起现代的设备管理规定和制度。二是,缺乏专业的设备管理人才。企业的重心在于生产经营,但设备工作是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更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但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队伍还没有建立完善。三是,设备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日常的管理监督检查不到位。

3.2机械设备配置不当

一是,对成本投入过分重视,加上部分人员认识存在着偏差,造成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投入不足,造成设备没能合理进行优化,影响了作用发挥,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二是,不注重老化设备的更新。一旦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故障率就会大幅提升,甚至可能会引发生产事故,但部分企业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和引进新设备,造成设备“带病上岗”的情况出现,不但效率低下,有的还会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存在着设备闲置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不足或生产工艺调整,造成部分设备虽然引进,但不能发挥作用,造成闲置,没有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一是,在部分企业仍然采取直线管理的方式,管理的职责更多集中在上层,而下属单位对于设备的管理权限非常小,但使用一般都在下属单位,这就造成了管理与使用存在着缺位,管理工作滞后性严重。特别是一些紧急情况,经常会出现延误。二是,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特别是在涉及管理职责方面,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及时,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管理与使用相互脱节,导致出现问题的时候,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有些部门发现了问题但不是本部门的职责,相互之间也不会进行通告,因而在管理环节存在着隐患。三是,部分企业在需要时引进了设备,但引进后仅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作用,而后长期将设备闲置,或者是只有部分人员能够操作设备,而其他大部分人员不具备操作设备的技能和水平,人员与设备之间没有进行合理配置,造成了的浪费。

4提升机械设备保养与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机械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机械运维规划方案

结合使用进度以及工期要求,明确机械设备的工作任务,而后与设备厂家及时沟通,实施定期维修,参考厂家所提供的维修标准,落实运维保养工作。工程机械运维保养规划的制定,可从短、中、长三个方面入手,短期可为10d或是半个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加以优化、调整,发挥出机械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建设提供相应保障,此外,也能确保中期以及长期工作的有效落实。

4.2提高机械设备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明确机械设备的基本性能以及内部构造、运行原理,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检查以及保养等各项工作,避免机械设备停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使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以及职业素养,在应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积极肩负自身职责,做好运维保养等各项工作。相关企业则要适当给予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较高的政治待遇以及薪酬,对于工作中极具上进心的员工予以鼓励,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更多可能,对于业务能力较差且工作态度不好的则要予以处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也要在实践工作中累积经验,不断的成长,提高自身技术水准,强化综合素质。发挥自我优势,降低设备停机概率,减少机械设备运维环节的资金投入,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

4.3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更新工作

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难免会出现零部件松动、磨损等问题,这就很容易对机械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企业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提前编制好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计划,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保养与维修时间、标准流程与技术工艺等进行操作。若在开展设备保养与维修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些计划之外的状况,应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不能擅自对既定方案进行调整。此外,机械设备的更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过于陈旧以及功能老化的机械设备,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淘汰更新,以免对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

4.4完善机械设备的技术信息档案

企业应当分阶段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深入化检查,并做好机械设备的编号工作,按照机械设备序号分别建立对应的管理档案,并安排专门的人员及时检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及其损耗情况,把检查结果记录到管理档案之中。同时,还应当设置专门的设备资料管理人员,由其负责对相应的机械设备档案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应尤其注重对档案内容完整性的检查,所有机械设备档案都应当涉及到基本技术参数、出厂说明等内容。此外,还应当加强对设备入场、退场的动态追踪,并完整收集其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管理技术资料,确保资料内容能准确地反映出机械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为后续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进行提供方便。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中,应首先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管理,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明达,孙桂波.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113.

[2]杨晓冬.机械设备维修及保养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4):184-185.

[3]李圣龙.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策略[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2):31-32.

论文作者:张淑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浅论BIM技术的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周海洋张淑容论文_张淑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