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格
水电四局西宁中心医院 青海省 810007
摘要: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病侵袭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疫苗的国家之一。本文就预防接种展开分析。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接种
我国免疫规划全面展开,已扩大到14种疫苗,防15种疾病。近年来由于疫苗引发不良反应事件增多,其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通过接种疫苗,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1我国传染预防接种的种类
1.1人工自动免疫。将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是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者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可分为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类毒素。
1.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是人体获得已有的抗体而受到保护。进而达到预防传染病和治疗的目的。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
1.3被动自动免疫。这个免疫是保护婴儿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有被动和自动免疫功能。目前只用于少数的传染病。
2预防接种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疾病、预防接种事故。
2.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休息即可。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
2.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2.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
2.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
3常见预防接种疫苗
3.1流行性感冒接种疫苗。在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减少公众集会和集体娱乐活动,尤其是室内活动,以防疫情扩散。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应在每年流感流行前的秋季进行,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老人、儿童、免疫受抑制的病人,以及所有易于出现并发症的人是流感疫苗最适合的接种对象。每年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补充或更换疫苗的抗原组成,以获得稳定的保护效果。流感疫苗有一定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接种后应注意观察和处理。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最好推迟接种。对疫苗中的成分或鸡蛋过敏者、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严重过敏体质者禁忌症。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3.2甲型和戊型肝炎接种疫苗。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做好血源监测。凡接受输血、大手术及应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检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由血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炎。母亲HBsAg阳性者,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抗-HBV-IgG及乙肝疫苗。HBIG对意外暴露于HBV的易感者也适用,医务人员、保育员以及与HBsAg阳性密切接触者,应考虑给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1~3月,如-HBs>10IU/L,显示已有保护作用。
3.3麻疹接种疫苗。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0%发生在0.5~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宝宝,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接种麻疹疫苗后反应很轻,只有少数宝宝会在接种后6~10天轻微发热,但体温不会超过38.5℃,持续1~2天即可消退。也有的宝宝在接种后,发热的同时可在胸、腹及背部出现皮疹,数目不多,并且1~2天内即消失,皮疹消失后也不像患麻疹那样会在皮肤上留下褐色的斑点。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应当慎重使用麻疹疫苗。在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后,需间隔1个月才可接种麻疹疫苗。而接种麻疹疫苗后2周,才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以免影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4结束语
预防接种是传染病预防控制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入疫苗时代,免疫预防的品种、对象在不断增加,同时,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也在增加而倍受关注。通过本文对预防接种的分析,希望能够给控制传染病有效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灿磊.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免疫后的甲肝免疫效果观察[J]. 浙江预防医学. 2014(12)
[2] 孙炜. 集居人群流感疫苗不同接种覆盖率的保护效果评价[J]. 浙江预防医学. 2015(02)
[3] 武文娣. 中国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2(05)
论文作者:李静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疫苗论文; 免疫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麻疹论文; 传染病论文; 肝炎论文; 球蛋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