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社会需求,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输出地点,也是学生接受综合性全面教育的最佳路径。德育教育不是简单为学生灌输道理,而是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及言行上对学生的的道德教育渗透,更加注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我们将从新课程改革为出发点,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策略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新课程改革内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适应时代为前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从多个角度、全方面培养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堂上的教学一直都是以老师的教课风格和理解程度作为主导,没能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能,在知识的传传授上属于"填鸭式"教学,没能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二)新课改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一个良好的品德,对于未来有着较大的影响,德育教育也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德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点,强调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和实际生活有效连接,鼓励学生思想上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倡导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1]。
二、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还没有完整的认知能力,对于社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还不能独立思考,我们要针对于小学生这样的特点明确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要求学校老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科学的认识。对于小学生不能直接讲"大道理",空泛言语与知识会让小学生没有兴趣听讲同时也会失去耐心,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掌握这些情况之后再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语文授课会讲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老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延展,对待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应该懂得谦让,那么对待老人家该如何尊重,谦让和礼貌也不单单体现在吃的方面,其他东西也要懂得礼让,由此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都生活在科技时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脑,就是因为他们从出生到上学都和现代科技共同成长和发展,小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的教学方式会更有认同感。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由老师在台上为学生传授道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但是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学,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模式,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多媒体授课中经常有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准确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德育宣传教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例如在挑选课件的时候可以将一些不乱扔垃圾的动画演示进行播放,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那些多媒体动画中那些小朋友做的好[2]。
四、加强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生思维还不健全,他们大多数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形象化思维,没能形成逻辑思维概念。我们要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所以说德育教育工作不能过于直观的让他们直接判断对错,而是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过程,"循序渐进"式的教育方法更能够让小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中有一篇关于家庭的文章《My family》,在教材中主要是对家庭关系进行描写和讲述,老师可以通过家庭成员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的国家,尊老爱幼一直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老师可以针对"见到长辈应该如何打招呼?家里来了亲戚要怎么样接待"、"爷爷奶奶走了我们要怎么样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而且在无形中加强了德育教育的提升,德育渗透式教育以这种方式展开更有利于学生接受[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注重多角度德育教育方式
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多数都是以老师或者家长站在大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说教,采用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言语上也多为训导的语气。长此以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倦怠感,对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为一种模式,否则会让学生有抵触情绪。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调整教学,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是单独以理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抽象化的文字和语言对小学生比较难消化,更多的是要将形象化的行为和抽象化的语言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爱护环境、拒绝浪费"的题材上,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乱扔垃圾,养成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看在眼里就会模仿老师,然后老师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把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进行讲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比泛泛而言的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行为规范,扔垃圾的时候不要"投掷",而是要将垃圾送到垃圾桶口中,避免垃圾散落污染地面。利用电视"公益"宣传内容为教育素材制作课件,让学生感知、学会社会公益"爱护环境,拒绝浪费"的意义[4]。
六、深入社会实践影响德育教学
学校是一座象牙塔,学生在学校中受到了教育和保护,但是接触社会也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必要过程,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是为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所以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展开,还要注重社会实践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我们可以定期为小学生举办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对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锻炼,又可以为老师的教育工作进行检验。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慰问孤寡老人,去敬老院在他们的能力范围能为一些孤寡老人做事情,在组织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工作,在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举止,对待老人是否有礼貌,如何有不当的行为老师要及时站出来制止,并讲道理告诉学生,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帮助,帮助困难学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会的帮助别人的乐趣,哪怕是写一封信也能给别人带来温暖,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七、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方合作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主要围绕着学校和家庭展开,在学校有老师,回到家有父母,学校和家庭的双方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是单独一方就可以完成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配合,加强双方的合作,才能让德育思想更好的渗透到学生内心里。小学生的心灵像一张白纸一样,每一个人都会对他们的产生影响,学校和家庭是这张白纸上画得最多的两个"笔"。现在很多社会不良现象会不可避免的会被学生看到,这时候学校和家庭双方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例如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老师会教育学生看红绿灯,但是很多行人却有闯红灯的现象发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也违反交通规则带领学生闯红灯,那么在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我是听父母的还是听老师的,小学生的判断力较差,不能自己明辨是非曲直,所以说要在德育工作上加强学校和家庭上的合作,让德育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很多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所养成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从全方位的角度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联合家长一起打造优良的教育环境,从课堂、课外、社会三个方面一同发力,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全面性的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文芳,周加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8(26):219.
[2]马淑平.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18(36):147.
[3]苏囡兰.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读与写,2019,16(7):26.
[4]贾俊苓.新课改形势下的茶文化德育思维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借鉴意义[J].福建茶叶,2018,40(8):393.
论文作者:黄诚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