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护理经验与体会的探讨论文_金红玲

手足口病护理经验与体会的探讨论文_金红玲

甘肃省静宁县医院 743400

摘要: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 择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因手足口病而住院治疗的患儿76例,对患儿采取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对患儿患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76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96%的患儿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无院内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在掌握手足口病发病规律的情况下,为患儿提供积极的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经验;护理体会

临床上,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极为多见的疾病,是因肠道病毒所诱发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小儿一旦患上该疾病,必须及时送医救治,否则将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76例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早期甘露醇予以治疗,获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所收治的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中有关重症病例的诊断[1]。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在3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2.2±1.5)岁。其中有57例为3岁以下,23例在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易惊、呼吸困难、腹泻等等。患儿中体温37.5~38℃的有28例,38.1~39℃的有38例,大于39℃ 10例,热型不规则,且均有口腔黏膜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对症状较轻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利巴韦林)、对症及支持治疗,对出现了继发或细菌感染的患儿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当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以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进行 2~3 天的治疗,对出现脑水肿症状的患儿应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若患儿出现了心肌损害的症状应采用 1-6 二磷酸果糖、肌苷、大剂量维生素 C 等;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口腔护理直至口腔疱疹或溃疡得到消失,对手足疱疹的患儿应给予阿昔洛韦软膏,每隔 2~4h进行一次涂擦一次[2]。

1.3 护理体会

1.3.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一般为普通的患者以及健康的带菌者,因此在对患儿进行确诊之后,应当及时地将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了诊疗后,应当对双手进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同时所有用于诊疗的医疗用具也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患儿使用过的用具、排泄物、呕吐物等一律需要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应当每日定时进行通风,保证空气的新鲜,同时室内还需要用紫外灯进行照射消毒;在诊疗过程中,需要严格地将患儿的体温、皮疹的消退情况以及水疱的结痂脱落等表现作为解除隔离的标准[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皮肤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保证患儿皮疹周围的皮肤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患儿在出汗后应当及时清洁皮肤,同时更换透气、柔软的衣物;对患儿进行沐浴时,尽量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化学用品,避免对皮肤的刺激;患儿应当勤于洗手和剪指甲,所穿衣服应尽量选取能将手足部位遮住的长衣裤,防止患儿抓挠疱疹,避免引起二次感染。

1.3.3 心理护理

由于受到疾病所带来疼痛以及隔离等措施的影响,患儿非常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从而情绪不稳,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此时医护人员应当以亲切的态度,根据患儿的性格对患儿进行鼓励,使患儿能够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4.严格消毒隔离

临床一旦确诊,应将患儿及时隔离,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才能解除隔离。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医护人员做诊疗前后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要擦拭消毒。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1.3.5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每2~4h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现患儿有高热、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面色苍白、嗜睡、昏迷、呼吸浅促、心率增快等,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1.3.6.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患儿口腔疼痛时给低温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发热时多喝温开水。

1.3.7 急救护理

快速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道的顺畅,以方便抢救药物能快速进入患儿体内,迅速起效。由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为紧急,因此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该选用较粗较大的血管留置针,保证药物能完全进入患儿体内。另外患儿在抢救时应该保持正确的体位,床头应该稍微提高15°到30°左右,颈部处于躯体的中位线。正确的体位能使得患儿的脑静脉回流通畅,脑脊液循环能较快,有利于患儿颅内压的降低。

2.结果

76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96%的患儿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无院内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因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群体,特别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诱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以及肠道病毒71型,其具体的临床表现是在患者的一些部位上出现浑浊水疱疹亦或者是红色粟粒状的小丘疹,例如口腔、手、臀部以及足等部位[4];同时,患者往往还会伴有轻微的发热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等,病情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有较高的病死率。一些成人亦或者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儿童,其在感染病毒以后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且不会发病,然而其所带的病毒依旧具备传染性[5]。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病患通常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幼儿园、小学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区域。目前在临床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效疗法,因此除了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意外,还需要注重对于该病的隔离和控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文中76例患儿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96%的患儿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无院内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说明手足口病是可以被完全治愈的,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朱录清,董伟,程铮.手足口病 33 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71- 272.

[2]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8(8):464.

[3]顾植山.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85- 386.

[4]张红梅,高艳华,贾丕梅.50 例手足病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5B):1277.

[5]王中林,张婷.肠道病毒 71 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4,28(6):311

论文作者:金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护理经验与体会的探讨论文_金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