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特点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数学论文,特征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内涵及与它相关的几个概念,再加上总结近几年各地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经验,可以归纳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一、主体性

主体性是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核心。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可以说,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目标,这是衡量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效果的重要标志。

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师生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②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能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例如:在安排“数学文艺会”这一数学活动时,首先师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合作设计活动游戏,排演数学童话剧、数学相声,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布置文艺会会场等;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节目。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二、活动性

活动性是数学活动课程的突出特征。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数学活动课程,突出表现为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上海闸北区数学教师薛晓农的《拼拼摆摆》一课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学生在拼一拼、想一想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合用一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一根火柴棒,合用两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两根火柴棒,合用的边数越多,用的火柴棒就越少。

薛老师的数学活动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学生自由操作探索,使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概括性水平逐步得到发展。学生充分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不断分析、判断、综合,从中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思考性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尤为重要。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皮亚杰论)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形象思维是基础,它直接与创造性思维联系。因此,低年级尤其要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得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

例如:数角:

找出角的个数并找出其与边的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水平。

数长方形:

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思维训练课,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渗透了一些现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有效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

根据对北京市小学生的调查,当问到“你参加数学活动课程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限选三项)时,从回收的207份有效回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9.85%的学生回答“提高了思维能力”。又根据对60名小学教师的调查,当问到“您认为数学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什么?”(不限项)时,从回收的58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67.24%的教师回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师生的回答结果验证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具有思考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综合性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打破了学科界限。例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师生设计一次“我是城市交通局长”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到交通大队访问交警,然后把测算和调查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编成数学应用题进行计算,分析数据和统计图表所揭示的问题。如:什么时间易发生交通阻塞?假如我是城市交通局长,如何解决交通阻塞问题?然后根据想象设计最佳交通工具。最后全体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解答反映交通情况的应用题,展览同学们绘制的城市交通统计图表和设计的最佳交通工具。这样的数学活动涉及了数学知识、城市交通管理常识、美术知识等,反映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新信息。

同时,学生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受到的教育、能力的发展也是综合的。“我是城市交通局长”这一活动,需要学生调查访问、测算、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数学应用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的能力是综合的。除了培养学生统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受到了锻炼,而且通过这一数学活动,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使数学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有机结合,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想而知,这样的数学活动,它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五、开放性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为:①活动内容的开放。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内容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有的来自数学学科知识的运用和验证,如“测量活动”;有的来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数学游戏”、“数学墙报”;有的来自社会现实生活,如“生活中的数学”。这些活动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②活动空间的开放。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不仅在室内进行,而且在室外、校外进行,广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社会、家庭作为活动的空间。如“室外测量”、“社会调查”、“学具制作”,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主动与他人交往,获得最新信息,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大了数学教育的空间。即使在室内进行的数学活动,也没有固定的桌椅,不固定分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和具体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开展活动。③师生关系的开放。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实行民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扩大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师生间彼此信任和合作,学生间互助与交流,合作学习,师生感情融洽、和谐。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五方面特征是在改革小学数学学科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是在不断总结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自身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这五方面的特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其中,主体性和活动性是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核心,它决定着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内容以思考性为主,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发展综合能力,而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则是开放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思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都将体现“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教育思想。只有发挥上述五方面特征的各自优势,才能使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与数学学科课程形成合理的数学课程结构,形成数学教育的整体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标签:;  ;  ;  ;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特点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