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关系”演讲中的系统辩证法及其对矛盾理论的发展_唯物辩证法论文

“第十二次关系”演讲中的系统辩证法及其对矛盾理论的发展_唯物辩证法论文

“论十二大关系”讲话中的系统辩证法及其对矛盾学说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学说论文,其对论文,矛盾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论十二大关系”讲话,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是继毛泽东《矛盾论》、《论十大关系》之后一篇更加成熟的具有跨世纪指导意义的辩证法杰作。讲话紧紧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展开矛盾分析,其间充满系统辩证法思想,赋予矛盾学说新的科学内涵和哲学功用,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因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

一、“论十二大关系”讲话所体现的系统辩证法思想

用系统辩证法分析各种矛盾关系是江泽民总书记“论十二大关系”讲话的一个重要理论特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包蕴了系统整体性的原则,但过去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对系统思想及其方法重视得不够,表现在:1、 分析和处理矛盾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向对立面转化有余,忽视在整体中把握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协同发展来化解矛盾的重要性。如对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只看到它们与公有制相对立的一面,看不到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益补充的地位和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2、 重视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忽略对次要矛盾特别是对涉及全局的各种矛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讲话的一个重要意图是要全党对十二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引起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单纯抓经济建设,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主要矛盾才会迎刃而解。这一系统思想过去我们重视得很不够,曾出现过“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险些因此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3、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时重视静态分析有余,忽视动态分析的重要性。如过去我们对现实矛盾的变化认识不足,长期对对抗性的阶级矛盾津津乐道,看不到它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降到次要矛盾的地位。4、 认识和处理矛盾时要么只强调合规律性、必然性的一面,要么只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主体目的,没有很好地将合规律性与合主体目的有机统一起来。如“大跃进”时期,主观动机是尽快摆脱贫穷落后,但忽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5年超英,20年赶美”等不切实际的口号,采取了超阶段冒进的“左”的政策和措施,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

以上种种表现从思想方法上分析都是忽视系统思维方式,讲话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系统思维方式运用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中来,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思维特色。

首先,讲话自始至终突出全局观念,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则。在宏观指导上,讲话首先确定了我们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整体性原则,总结出了十二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有没有全局观念,是关系到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能否推动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大问题。系统整体性原则强调从事物的关系中、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分析系统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系统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找到系统发展的最佳模式。不树立全局观念,不从整体出发,就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就会产生片面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许多子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重大关系的解决。这些关系的解决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因此这些重大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来说,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问题。讲话所总结出的十二大关系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的十大关系相比,现实针对性、系统完整性更加突出,科学性和时代气息更加浓厚,是一篇成熟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在宏观把握这些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每一大关系时,讲话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把系统思想渗透到每一个矛盾分析过程中。过去我们只重视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对抗性质的矛盾分析,忽视对一些非对抗的和两个因素以上的系统矛盾关系的分析,而这类矛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常常是大量的、占据重要地位的。讲话充分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地分析了十二个重大现实矛盾问题。其中八个是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四个涉及到三个甚至是三个因素以上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两因素还是多因素之间的关系,都构成一个矛盾系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这些矛盾时都要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把握好这些关系。如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制约系统,能否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

其次,讲话突出和强调了协同思想,体现了系统的有机关联性原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政治主题。十二大关系都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关系各方之间都不是简单的对立或排斥关系。它们之间之所以有矛盾,是因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关系各方都属于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将这些矛盾看作是简单对抗的错误认识;必须认识到这些矛盾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共同构成对系统发展的决定作用。如在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时,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而应当“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到在确保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使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十二大关系的有机关联性决定了其协同关系本质。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思维方式,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如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不能把加强宏观调控理解成恢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因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则是协调的,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它们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加强宏观调控绝不是倒退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宏观调控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针对市场存在着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它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概念有本质的区别。

第三,讲话根据系统的动态有序性特点,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性思想。讲话指出:“这12个关系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会不断深化,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各方面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也必然会有所调整。”既然客观存在的这些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问题是不断变化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理论认识和方针政策只能在动态中把握这些矛盾,针对不同阶段的矛盾特点采取适合其时间、地点、条件的特殊方式和手段加以解决。理论认识、方针和政策的适时调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系统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其内部要素、关系、结构随时间而不断优化组合,并保持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动态有序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确定下来。改革就是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国这一大系统整体的发展,为下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改革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阶段性的特点。渐进性有利于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也是由长期性特点决定的;渐进性同时又决定了阶段性,渐进性量的积累导致质变,区分出不同阶段,改革措施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抓住机遇,及时出台。因此,渐进性不等于要放慢改革步伐,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现阶段要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就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讲话坚持系统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突出发展的方向性和主体能动作用。讲话在一开始就强调:“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要贯彻一个总的思想,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明确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话中包含着很深刻的系统辩证法思想。系统的发展是有一定方向性的,对这种方向把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一系统的发展方向,不但取决于其现有状态和条件,而且要受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影响,这就是系统的目的性涵义。这就是说,系统的发展不但要受到必然性规律的制约,而且也取决于其自身的未来目标和朝这个目标前进的方向,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对于有人参与的人类活动系统,主体的能动作用和有目的选择、目标的确立对系统的发展影响更为明显。所以说目标的确定,既要鼓舞人心,又要实事求是。中国要发展,只能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目标和方向的确立,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结果。因此,处理一切重大关系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明确我们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否则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主体能动性,确立具体发展目标,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矛盾,使发展成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因此,突出发展的方向性,在处理问题时就会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不会导致重大失误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过去由于我们对搞社会主义的目的不甚明确,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曾一度发生过重大失误。这个历史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今天,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用十二大关系讲话精神统一全党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以更快的步伐健康发展。

二、讲话中蕴涵的系统辩证法思想对矛盾学说的深化与发展

讲话中的系统辩证法思想将系统思维方式与矛盾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以新的时代气息和科学品格,丰富和发展了矛盾学说。

首先,讲话突出了事物系统联系和发展的本质,深化了人们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认识。讲话紧紧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论述了十二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这些关系是系统整体联系的一部分,因而每一大关系都涉及全局。用系统联系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矛盾,是讲话的一大特色。由此深化了人们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认识。恩格斯曾指出: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正因为系统联系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我们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必须从系统联系的角度入手,从总体上把握矛盾各方面的关系。系统联系是系统发展的基础。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系统的发展与系统内要素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和系统对外环境的适应、利用、把握程度密切相关。系统联系与发展的统一,决定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讲话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十二个涉及全局的新矛盾新问题,这不正是对事物系统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总特征的高扬吗?!

其次,讲话深化了人们对内外因关系原理的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往我们过分地强调内因的作用,忽视外因与内因辩证互动的系统性特征。因此,一讲独立自主,就与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划等号。改革开放以来,这一认识偏差逐步得到了纠正。但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分夸大外因的作用,忽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一辩证法基本原则。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有些同志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对立起来,只讲对外开放,不讲自力更生。讲话总结了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内外因关系原理。

1.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不但是根据和条件的关系,而且共同构成系统发展的动力源。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对系统发展来说,不是说内因只起决定性作用,外因任何时候都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它们共同构成系统发展的动力源。因此,既不能离开外因去抽象地谈论内因是根据,又不能忽视内因这一根本立足点去强调外因的作用,而是要把内因外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系统合规律合目的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注意正确处理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不扩大对外开放,就实现不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而不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不可能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相对于开放系统而言的,如果把系统理解为封闭系统,只能导致人为的对立,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能正确认识内外因关系原理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动态开放系统,其发展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离不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系统发展是必然结果。因此,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都很重要,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

3、内因与外因同为动力源不但决定着系统的发展水平, 而且服务于系统发展的目的。讲话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发展成为合乎主体目的的发展而得出的结论。一方面,对世界来说,中国是一个子系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由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所决定的,具有必然性,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的意义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要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使对外开放为中国的发展目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内因和外因对系统发展的目的来说,同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三,讲话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主要矛盾思想。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主要矛盾的思想,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论十二大关系”讲话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主要矛盾思想,表现在:

1、主要矛盾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仅仅抓住了主要矛盾,还不等于主要矛盾解决了。围绕主要矛盾还存在着大量涉及全局的子矛盾群,只有处理好这些矛盾群,才能使主要矛盾得到化解。我党一直高度重视抓主要矛盾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主要矛盾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党经过长期探索和许多曲折,才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又出现了许多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唯有及时总结和处理这些矛盾,才能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因此,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解决好这些子矛盾群,搞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讲话中所涉及到的十二大关系。

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主要矛盾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主要矛盾的存在是长期的,其解决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动摇;二是主要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对子矛盾群的解决程度。由于这些子矛盾群都不是对抗性质的,因此处理这类矛盾需要协调各方关系,兼顾处置,不可忽视任何一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何一个关系的解决。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是部分与部分、 子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次要矛盾不是不重要、不需要解决,而是要在抓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兼顾次要矛盾的解决,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能有丝毫动摇,不能搞多中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离开这一本质方向去搞社会主义,只能导致贫穷和落后。但这不等于说只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其它矛盾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事实上,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构成一个矛盾群网络,都对系统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次要矛盾解决不好时,会直接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阻碍系统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必须要用系统的思维方式。

最后,讲话中的系统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原则。概括起来有:

1.认识矛盾各方相统一、相制约、协同发展的原则。十二大关系系统联系的本质,决定了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确立这些矛盾各方相统一相制约的原则,协调好各方关系。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

2.思考问题的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方面看到各种矛盾关系对全局的影响,在抓主要矛盾时要重视各种重大关系的解决;另一方面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必须始终贯彻一个总的原则,即一切关系的处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3.处理矛盾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矛盾时能否坚持这两者的统一,会导致不同的实践后果。认识必然的目的在于实现主体自由,因此,处理矛盾时必须把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起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实现发展目标。中国要发展,这是硬道理。为此,首先要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还要发挥主体能动性,避害趋利,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4、解决矛盾的抓中介环节的原则。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必须利用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一切有用的东西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寻找那些既适合资本主义又适合社会主义的中介环节(如市场机制),通过抓这些中介环节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再如,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企业是中介,各种企业办好了,国家和个人的收入才会增多。针对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的比重过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这些突出问题,必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

以上四个新的方法论原则是过去我们在处理矛盾时强调不够的地方,江泽民总书记“论十二大关系”的讲话在继承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我们要学会更有效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论武器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推向21世纪。

标签:;  ;  ;  ;  ;  ;  ;  ;  

“第十二次关系”演讲中的系统辩证法及其对矛盾理论的发展_唯物辩证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