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封力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封力

封力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51042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常采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为了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在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对混凝土所具有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防治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文章将以某土木工程建筑为例,将了解该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背景概况的基础上,深入研讨该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方法,期间所提炼的施工技术,可供其他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也就逐渐增多,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随着对建筑质量的提高,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因为混凝土结构影响到建筑质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因此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就有了极高的关注。现从什么是土木工程和混凝土开始进行分析,对目前混凝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1 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背景概况

某商住楼土工程建筑,该工程总建筑面积61660m2,总高度96.8m,分为地下2 层和地面27 层,属于二级安全等级的框剪结构,其防火与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 级。本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基于《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期间工程出具470 份钢筋出厂合格证和356 份钢筋试验报告,以及114 份钢筋接头焊接试验报告、451 份混凝土试块报告、180 份砂浆试块检测报告、9 份水泥出厂合格证,这些报告与合格证,均为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此需要明确现浇混凝土的允许偏差:⑴轴线位移:国家标准允许偏差5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3mm。⑵标高:层高国家标准允许偏差±10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8mm;全高国家标准允许偏差±30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20mm。⑶截面尺寸:国家标准允许偏差+5mm 和-2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5mm 和-2mm。⑷柱、墙垂直度:每层国家标准允许偏差5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3mm;全高国家标准允许偏差25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15mm。⑸表面平整度(2m 长度内):国家标准允许偏差4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3mm。⑹预埋件、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国家标准允许偏差5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5mm。⑺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国家标准允许偏差15mm,内控标准允许偏差10mm。

2 案例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围绕案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背景概况,在此将分别从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几个方面,研讨该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方法。

2.1 混凝土拌制技术

除了基地供应大部分商品混凝土,工程的部分混凝土,通过现场搅拌提供。现场拌制混凝土,要求其配合比,必须选用与基地供应商品混凝土相同品种标号的水泥、相同质量的砂石和外加剂,即保持与商品混凝土一致的配合比。同时为保证搅拌工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搅拌之前,工程师需检查现场所安装4 台搅拌机的保护配备情况,其中除了检查底架上搅拌机的稳固情况,同时将其通电后加水空车试转,以及检查电动机保护情况,要求搅拌机管理人员充分保持搅拌筒的湿润和避免使用期间受潮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既定温度控制标准试配混凝土,期间可选用碱含量在0.6%以下的水泥、B 种低碱活性集料、矿粉掺合料、低碱外加剂,但试配时,现场人员应重点检查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情况,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碱含量评估等报告,计量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水和外加剂,检查施工单位所配制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标。在拌制温度的时候,笔者发现第一盘搅拌时筒壁上砂浆出现损失现象,因此提出遵循配合比规定的要求,让施工人员减半石子用量,同时不得掺入其他拌合料和随意增减用水量,搅拌后全盘倾倒出混凝土,再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强度、外观。以及在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位置时,检查混凝土是否分层、离析、漏浆等,对于部分存在离析现象的混凝土,要求进行二次搅拌,保证混凝土均质性符合标准后,才能够入模浇筑。

2.2 混凝土浇筑、振捣技术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本工程所需机具的准备情况,其中包括输送泵、泵管、卡具、料斗等,同时拟定机具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时的备用应急计划,另外全方位检查浇筑位置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等情况。混凝土浇筑时,检查搅拌站、现场泵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施工人员不得擅自加水和使用不合格混凝土,同时将入模温度控制在5~10℃之间,依照每道工序完成的先后顺序连续浇筑,提高浇筑的集中水平。在浇筑期间,发现某些浇筑部位存在泌水现象,对施工人员提出充分利用预留于底板周围泄水孔及时处理泌水问题的指令,通过一系列的施工控制,有效避免粗骨料下沉和收缩裂缝的出现。至于混凝土的振捣,本工程借助ZX-50 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期间对于钢筋密集位置无法插入这种规格的振捣棒时,笔者建议改用HZ6X-30 振捣棒,并严格监视振捣棒按照浇筑顺序均匀排列,以快插慢拔的频率振捣,每次移动的距离,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之内,每个插点间距至多450mm,同时严禁触碰模板、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等。本工程中底板位置的混凝土浇筑量非常大,浇筑期间有冷缝情况存在,监理人员要求在进行振捣调整后,将泵管架设于钢管架之上,以1:5 的斜向坡度和0.4m 的厚度推进,以此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减轻泵管振捣对底板钢筋影响,使得整个混凝土浇筑面层面没有裂缝形成,而是紧密形成一体。

2.3 混凝土养护技术

养护阶段,混凝土抗拉强度水平的提升和自约束应力的降低,需要通过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降温速度的减缓等,方可在受到较大外约束应力时,具备足够的抗裂能力。本工程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即可进行,期间用于养护监理参考的降温养护及周转材料,主要有草袋、塑料布、钢管、圆钢、钢筋、胶合板、塑料水管等。养护时,一方是检查保温层拆除时间点控制情况,要求养护人员在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并且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到20℃以内才能进行,如果大于20℃,需要在拆模模板后,以覆盖的方式缓慢降温,避免降温速度太快而诱发收缩裂缝;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终凝之后,检查养生液在剪力墙和框架柱混凝土表面的涂抹情况,而楼板混凝土则要求洒水养护,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2MPa 后,才允许施工单位在混凝土上面安装模板,正常养护工作的持续时间至少为7 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涉及到的施工技术有混凝土拌制、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案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但考虑到不同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其他工程中应用时,还需要根据其他工程施工的主客观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以此保证相关施工技术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刘其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8):96-97.

[2] 曾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3,(4):124-126.

[3] 祖华.浅谈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特点[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6):101.

论文作者:封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封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