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普外二科 3511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8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进行集束化护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护理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2.5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应用于预防的探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手术部位感染;临床效果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进行外科操作时所暴露的组织、器官或体腔的感染。感染可分为切口感染和器官/体腔感染,前者又可分为浅部(局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和深部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伤口愈合缓慢,引发其他并发症[1]。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目前研究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手术部位感染临床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2]。本文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术64例、胆道、胆囊手术56例、胃肠道手术40例。排除脏器功能不全、语言沟通困难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37.3士1.2)岁。对照组患者80例,男性4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6.9士1.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手术前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手术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的心脉血压,术后安排患者休息治疗,做好患者的常规护理[3]。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具体实施措施有:(1)建立护理小组,由15名相关医护人员术成员组成。1名组长。全员需接受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实施方法、注意事项的培训;(2)以《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定一系列安全有效的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记录表格,如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发病时间、疾病类型、药物敏感等)、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集束化护理干预时间以及完成情况。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后,随访患者的术后伤口感染情况以及患者对集束化护理的满意度等,要求表格记录内容真实客观,表格最终由医院感染管理的医务人员回收;(3)手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以及周围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必要时服用抗菌药。手术后为患者换药时也应注意消毒。若伤口轻微感染要及时用药;(4)在术后集束化护理工作中,成立术后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实施全面的术后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当中要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便于能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患者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便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3诊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根据手术风险指数分级标准(NNIS)以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统计[4]。0级:没有感染;1级:部分感染;2级:明显感染;3级:严重感染。所有患者均需填写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记录两组患者对集束化护理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指数(NNIS)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伤口感染率(1.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部位伤口感染率(2.5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种高效的基础治疗及护理措施,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高风险疾患。最主要是为患者提供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外科手术治疗前后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伤口恢复,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资料等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伤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优势主要是可以延续性的保障患者健康,阻断所有有可能危害患者健康的致病病菌,减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几率。
传统的护理方式单一,选择性和实践操作性不强。集束化护理小组与外科大夫共同配合,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消毒杀菌,减少患者伤口接触细菌。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手术部位感染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伤口感染率,同时患者对集束化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2.5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孙超男,尹芳,等.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7):83+85.
[2]韦艳萍.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78-79.
[3]黄旭东.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82+5084.
[4]刘宁.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82-183.
[5]党学琴. 集束化护理用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5):227-228.
论文作者:黄帆英,陈春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部位论文; 感染率论文; 应用于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