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城镇最新影像与地形数据有机结合,编制城镇影像地图,既可以增加地图表现的内涵和阅读的直观性,又可以拓宽地图的应用性。本文以嘉兴市城镇影像地图集的编制为例,介绍了编制城镇影像地图的必要性、原则及其基本步骤,阐述城镇影像图在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应用。
关键词:城镇影像图;中心镇区;编制
1 引言
浙江省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份,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人口、产业等将加速向城市中心镇区集聚,中心镇区地少人多,解决发展受资源(特别是土地)、环境要素制约的现象将普遍并将长期存在。
通过编制城镇影像图,表现城镇最新现状,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普通市民认识、了解中心镇区发展现状、地理空间和环境状况提供依据,可以为国土、规划部门严格土地管理,把控土地总量、盘活土地存量,规划产业布局,提供一个形象、全面的空间效果和平面底图。
2 城镇影像图集编制必要性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及人口向中心镇区加速集聚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的一种趋势,编制能够全面反映城镇最新发展现状的城镇影像地图集尤为重要。
2.1 政府职能部门了解中心镇区地理空间和环境状况需要
城镇影像图以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为底图,配合简要的地图符号和文字说明。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城镇影像图能够鸟瞰中心镇区发展新貌,清晰、全面地快速掌握中心镇区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要素情况,了解各中心镇区发展现状及其差异;全面掌握中心镇区土地利用现状、产业分布状况、交通设施及分布情况,以便分析相关政策实施效果,为以后的城市发展规划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和决策。
2.2 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心镇区面貌,普通市民容易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和周边环境产生陌生感,通过阅览城镇影像图,既可以了解自己居住地及工作所在地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又可以知晓周边及其它临近镇区发展情况。对于外地游客,则能较清晰地了解中心镇区旅游资源和自己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方便行程规划。
3 城镇影像地图特点
城镇影像地图,它以遥感(卫星或航空)图像信息配置一定的地图符号,以城市主城区和街道、乡镇中心城区为表达对象,用丰富的影像细节去表现区域的地理外貌,用简单的线划符号和注记表示影像无法反映的地理和社会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3.1 比例尺确定性
城镇影像范围的选定,首先必须确定各个城镇的所采用比例尺,然后根据确定的比例尺和印刷成图页面尺寸来选定城镇影像范围。
3.2 选取范围的特定性
嘉兴市城镇影像图主要反映的是主城区、中心镇区的发展现状,所选取的影像和地形数据范围特指城市中心和各街道、乡镇的中心区域,主要是指城市及街道、乡镇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3.3 地形数据的实时性
为了能够真实、客观、详细地反映城镇中心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必须利用最新地形数据,利用最新地形数据能够适时反映中心城区的城市面貌和人文等社会要素变迁,增加城镇影像图的新颖性。
3.4 影像数据的现势性
航空(或卫星)影像数据是编制影像图的基础资料,影像数据必须要求尽可能反映现实,反映新形势,让影像图的使用者能够从影像上读取到最新信息。
4 城镇影像图编制原则
基于城镇影像图的特点及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城镇影像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资料现时性原则
编制城镇影像图集所采用的地形及影像数据必须是现势的、及时的,资料的时效性必须截止至图集开始编制日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中心镇区选取范围尽可能广及比例尺确定原则
编制影像地图时,镇区范围在能够满足较强可读性前提下选取要求尽可能广,且涵盖的要素要全面,而且比例尺确定,便于读者直观地去了解、分析地图所反映的要素。
4.3 中心镇区影像图可比性原则
中心镇区影像图可比性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各镇区所表示的要素必须统一和一致;各镇区所选取的镇区范围相近,不能相差太大;各镇区在确定中心范围时选用的比例尺要相近。
5 城镇影像图编制步骤
5.1 设计书编制
根据城镇影像图的用途、使用对象和特点,结合有关地图编制规范编制城镇影像图集编制设计书,以便指导和规范后续作业,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思路、版式、排版、封面设计及装订、印刷等要求。
5.2 城镇区域范围确定
编制城镇影像图主要是为了表现城市、街道、镇的中心区域内容,因而首先要根据最新地形数据、最新影像图及客户要求,依据图集幅面确定制图比例,用方形框选定城镇区域范围,在Arcgis中生成城镇区域范围框*.shp文件。
5.3 地形数据整理
依据前一步所确定的城镇区域范围框,删除框外所有要素,框内只保留名称注记、公路边线、街道及注记定位点等基本制图要素,生成与城镇区域范围相对应的矢量地形数据。
5.4 影像镶嵌与切割
利用Erdas软件,先将影像边缘色调进行融合,再利用生成的范围框*.shp文件对影像进行切割,生成与城镇区域范围相对应的城镇影像。
5.5 影像调色
城镇影像生成后,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通过色阶、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等对影像进行调色,使影像整体色调相近并接近真彩色。
5.6 地形数据与影像套合
地形数据与影像必须进行无缝套合,才能保证数据的精度。在制图软件中,依据区域尺寸和对应比例尺设定页面大小,确定相对坐标原点,引入地形数据和对应城镇影像,通过坐标相对原点即可进行地形数据与影像的无缝套合。
5.7 图面要素整理
根据设计书的要求,对影像图图面进行整理,以达到编制要求。对注记要素的整理,主要包括字体、字号、字色及放置方式;对线划要素的整理,主要是包括线形、线粗及线颜色;对面要素的整理,主要是通过制图软件中的滤镜工具调节面要素的透明度,以达到即能突出显现面要素所表达区域,又能看到面要素下面的影像原貌效果。
5.8 排版、打样、校对与印刷
单幅城镇影像图编制完成后,按到设计书要求,利用专业排版软件,将各镇、街道的影像图放到对应的页面进行排版,通过专业打印机输出进行一校,一校完后经修改再送到专门印前出版公司进行打样,利用打样稿进行二校,经过二校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将数据送到专门的制印公司进行制版、印刷、装订等工序。
6 城镇影像图应用
城镇影像图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下面主要阐述城镇影像图在国土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1)国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镇影像图掌握中心镇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及其它用地情况,结合政府相关经济、产业政策,对中心镇区用地及土地分配进行合理性分析,及时调整土地管理政策,拟定盘活土地存量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案,以适应人口、产业向中心镇区集聚的社会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产业规划两方面。发展、规划部门首先可以利用城镇影像图集掌握各镇区的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其它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建设情况,了解各镇区产业集聚现状,并进行镇区间横向对比分析,根据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各镇区间公共资源合理分配计划,制定产业调整及引导计划。
7 结束语
城镇影像图的编制虽然可以形象地、全面地反映某时点城镇发展的巨大变化,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人口、产业等社会要素快速集聚中心镇区,城市中心镇区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影像图的时效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满足城镇影像图的时效性要求和提高编制效率上,可以考虑设计一个影像数据和地形数据快速更新技术方案,以达到缩短城镇影像地图集的编制周期。
参考文献:
[1]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等.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邹建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影像论文; 城镇论文; 镇区论文; 中心论文; 地形论文; 数据论文; 要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