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罗春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摘 要: 压力既是阻力,也是动力。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既要掌握舒缓和棑减压力的方法,也要提高对自身压力的管理能力。本文对大学生的压力现状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引导其积极地应对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策略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因压力而轻生的事件不断频发,这个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日益复杂的心理压力问题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科学排减压力,提升压力应对能力已成为高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为例,对大学生当前应对压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压力来源、压力应对态度及方式方法,以此提出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压力应对的现状及问题,有效提升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的压力应对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此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7%。从性别、年级分布情况看,男生占22.64%,女生占77.36%;一年级占30.2%,二年级占21.26%,三年级占16.5,四年级占32.04%。具体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增加投入,政策扶持 进入21世纪以来,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通两平台”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使全国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配置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和实验教学条件持续改善;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加快多版本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和开发,为教学点配送更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保证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老人的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接近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1],这一比例明显高于联合国传统老龄化社会标准。
(一) 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态度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且压力越来越大。其中,30.35%的学生认为压力就是动力,表示能够辩证看待压力,积极应对,主动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50.24%的学生认为适当的压力是动力,但是压力过重就会带来压力负担;19.41%的学生认为压力会使其焦虑和压抑,是阻碍其前行的绊脚石。总的来说,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认识还是比较得当的,能够认识到压力是人生的家常便饭,适当的压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试图把问题搁置一边,甚至想通过逃避压力的方式来解脱[1]。
(二) 大学生压力来源分析
(3) 在各系统改造中,特别是对车站售检票设备的改造,需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减少施工对运营的影响。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FAS(火灾报警系统)、BAS(环境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通风空调系统等的改造原则如下:①在换乘通道新增设备接入5号线;②在出入口、站厅改造部分及换乘厅区域新增设备接入2号线;③对原系统进行相应扩容改造。
表1 压力源对大学生影响程度数据表
大学生选择自我解压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调查数据显示,81.7%的学生在面临压力时,会选择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30.92%的学生在面临压力时,会通过主动向亲人朋友倾诉来解压;7.5%的学生在面临压力时,会选择睡觉或者大哭一场的方式来排减内心压抑;2.98%的学生选择通过喝酒、唱K和蹦迪来释放压力;从数据分析看,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解压,但是不少学生选择缓解压力的方式方法式是不够成熟的,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当然,这也反映出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比较薄弱,还停留在被动接招的状态。实际上,科学的自我解压方式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寻找释放压力的方法上,更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掌握压力应对方法,提高自身的压力应对能力,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压力应对管理方法。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急需思考的重要课题[2]。
(三) 大学生自我解压的方式方法分析
从以上数据分析看,学习排在压力源首位。进入大学后,需要面临和应付一系列课程考试、资格考试、升学考试等。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但许多学生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好地应付学习和考试,以至于面临巨大压力。未来就业排在压力源的第二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刚入校就开始为未来就业担忧。排在压力源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当前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思考问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后,身边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喜好,长期相处就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压力。排在压力源第四位的是家庭经济,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大学生压力产生的重要来源,许多学生来自农村边远山区,家庭经济师比较困难,常常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最后,也有一部分比例的学生认为家人的期望值会带来压力,每位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但是过于急切会给大学生以巨大的压力。
二 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一)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压力认知风格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指出:大学生对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期望值,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大学生如何判断自己的成败,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归因风格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压力认知风格,利于释放压力,是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风格,培养良好的认知评价,教育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辨证地看待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对待困难,把压力转化为人生的动力。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分别为:学习占80.4%,未来就业占79.7%,人际关系占68.6%,家庭经济占48.8%,家人的期望值占45.8%。具体数据分析详见表1。
(二) 建立健全的朋辈互助体系
朋辈互助是指由经过一定短期培训的非专业人员( 互助者) 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辅导。大学生的压力困扰具有不同层次性,其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较为轻微的压力困扰,并且同龄人之间有着更加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容易接受,所以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解决。因此,建立健全的朋辈互助体系,是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体系。高校健全的朋辈互助组织体系包括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学校层面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系统培训指导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层面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委员”,具体负责组织和指导班级开展朋辈互助工作活动;班级是朋辈互助组织体系的最基层,班团干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最清楚。在朋辈互助体系中,各层面要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更加广阔,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分享中提升自己的压力应对能力[3]。
(三) 构建新型的家校沟通机制
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积极配合。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独立能力较弱,她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来实现。加强家校沟通联系,构建积极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能够更好地提升压力管理能力。第一,学校可以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建立学生家庭信息数据库,以便班主任随时随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第二,完善学校网络平台,及时更新学校网页,设立家长论坛,以便家长了解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孩子在校表现;第三,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改变传统的书信方式,学校可以采用现代网络媒介,如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班级微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压力动态,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4]。
(四) 积极开展系列压力应对教育活动
压力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动力,但是要求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多关注和学习应对策略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应对方法。学校可以开展系列压力应对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首先,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压力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其次,学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解压提供教育平台[5]。
最后,学校还可以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探索压力应对的途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念湘.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恋爱心理压力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132-137.
[2] 王云海,秦东方.压力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59-61.
[3] 唐英毅.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265.
[4] 王馨.边疆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以文山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9(03):189-191.
[5] 吴锐,李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与教育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 11,28(03):127-130.
本文引用格式: 罗春芳.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9,6(38):199-20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8.09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右江民族医学院2018年度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dy2018A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