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钟海论文_钟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钟海论文_钟海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道德与法治》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今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空间,应当重点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引文: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程改革新思想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式。本文围绕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初中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理论联系实际,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作者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首先应当关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启用。教师作为教学的总指挥者,应当树立新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树立全面立体的教学意识,将眼光延伸到课堂之外,相比于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学生在校园的生活才是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战场,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化精神印刻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学生友爱同学、尊敬师长、遵纪守法,树立时代大局观念,提高思想境界,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树立时代主人翁的意识,承担社会责任,身体力行,践行道德与法治的目标和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具有延展性,扩充教学资料和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与当代初中生的生活习惯相结合,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和自身生活相结合,内化课堂理论知识[1]。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扮演课堂教学的主角,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积极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全员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应当注重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将课本理论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向学生详细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时代价值感。同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是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结合,应当二者并重,不可偏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诚信、友善、敬业的时代精神,以时代劳模等优秀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彰显个人的人生价值。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当脱离现实生活,应当和实践性紧密相连。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应当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应当例外,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和主动性,用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抽象,经常学生只能记住一些核心概念或者名词,很难实际加以运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生活化的思维方式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某些概念和专有名词,或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的小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本土文化,通过本地实际环境和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素材上可以选择一些本土元素,使得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生活化的内容渗透入课堂中,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始小组教学,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在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未定型,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体现初中德育教育的特点。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生活化理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逐渐被提上日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传统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是对教学方式的一次创新,同时,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并为学生拓展出更多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为今后的学业打下基础[2]。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和法律政策、社会热点有关联的教学元素,邀请学生来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入情景,身临其境的体验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运用。同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初中生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的使用中要紧扣教材,完成教学目标,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比较侧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虽说素质教育一直在进行,但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秉持分数为王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的德育工作直接相关,因此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尤其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如果依然一味的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大道理,学生难以理解,也就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继而完成教学目标[3]。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对社会热点和法律事件的观察过程中切实培养道德与法治思维,掌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结合信息技术,使教学贴近时代和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在教学当中。因此,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为学生搜索更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教学资源储备,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形式,变平面抽象的政治理论为形象立体的视频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微课形式中,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布置在课件当中,要求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PPT中插入视频或音频链接,导入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纪录片或专题片,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进入学习状态,了解本节内容的大致背景[4]。在课后,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布置在微课当中,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对本节内容加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日常渗透,在校园网首页插入最新的法律政策和道德宣传标语,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疑惑和教师进行交流,拓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空间。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应当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手段与生活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俊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52.

[2]李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2-113.

[3]张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9(07):67.

[4]刘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

论文作者:钟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钟海论文_钟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