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人格是做人的基本品格,是人生的行为范式。缺乏良好人格的大学生,是不能得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把健全人格培育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 健全人格 培育问题
大学生在其人生中应有做人的品行规范,而良好的人格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格和行为范式。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人格缺陷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成了重大研究课题。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因此,人格健全的培养必须摆在立德树人的突出地位,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来抓。
一、人格健全培养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联系
何为人格?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种界定。人格既是做人的基本品格,也是做人的行为范式,而良好的人格则是人的思想、情操、性格及其行为的综合表现所形成的良好品格范式。这种良好的品格范式,生成于人们对良好人格价值取向的理性认知和实践遵循。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否对良好人格价值取向有正确的认知,能否按照良好人格价值取向而积极实践,对其能否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影响。一个缺乏良好人格的大学生,其思想、情操、性格及行为必然会出现严重缺陷,因而是不可能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成为良好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
人格具有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和包容性等多重结构和表现方式,因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就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来看,家庭影响、早期童年经历、榜样的力量、社会文化氛围、教育方式和发展状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而教育方式与发展状态的影响最为重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培养,应特别重视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二、大学生良好人格取向与行为范式
加强大学生人格塑造是推进人生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涉及多方面要素的系统工程,因而在大学生人格健全的定位上,一定要从多维度、多层面来加以把握。加强大学生人格健全,就是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追求真善美,勤于道德操守,乐于奋斗进取,勇于担当使命”的良好人格取向。“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有崇尚真善美、摒充假恶丑的理性认知;“勤于道德操守”就是要在行动中勤于道德实践、恪守道德规范;“乐于奋斗进取”就是要在情感上取悦于积极向上、开拓奋进的人生态度;“勇于担当使命”就是要有坚强意志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青年学生良好人格所具有的丰厚内涵,既深刻反映出知、情、意的内在联系,也深刻体现了内与外、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三、大学生人格认知行为偏差的原因
我们通过有关调查发现,目前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人格状态总体良好,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是部分大学生中也还存在人格认知与行为偏差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有的大学生存在轻学厌学状态。
2.有的大学生存在好逸恶劳状态。
3.有的大学生缺乏诚实守信的言行。
4.有的大学生缺乏自尊自主理性。
5.有的大学生缺乏抗挫能力。
6.有的大学生缺乏关爱他人的精神。
7.有的大学生缺失爱国情怀。如果部分大学中所存在的这些人格偏差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那么必然会严重阻挠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现象和结果都有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造成有的大学生人格出现偏差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当然,造成有的大学生出现人格偏差问题,也有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来看,社会环境中所出现的价值观念的碰撞、道德评判冲突、利益矛盾纠结、人际关系复杂等情况,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带来了严峻挑战。从学校教育因素影响来看,有的学校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开展一些人格教育活动,也是内容空洞、形式呆板、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从家庭教育因素影响来看,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唯子女是从,轻视甚至放纵子女在人格认知和行为中的不良表现,而有的父母自身人格就存在着严重缺陷,对子女造成了恶劣影响。
四、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对策
1.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
(1)提高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不能只重视学术而忽视人格培养。一个学生在学术上有缺陷,不会影响一生,但要是人格上存在缺陷,就会贻害终生。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应理性地反思高等教育体系,树立现代人才培养观念,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2)优化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师的人格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前提。
(3)建立平等、公平、融洽的师生关系。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爱。一项有关教师公正性对中学生学业与品德发展的研究表明,学生非常看重教师是否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们,不公正的表现会降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平等、公正的态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
(4)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采取全面普及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发挥优秀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创建的精神氛围,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心理及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学生可体会到团队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良好的氛围会熏陶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2.加强家庭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关系,让孩子在自由的天空翱翔,为健全人格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父母之间感情的融洽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其能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育。
(2)注重父母人格的影响力。孩子的人格是在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为民主型人格,有助于孩子良好人格特质的形成。
(3)降低单家家庭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父母扮演的不同角色是难以互相取代的,同时,单亲的监护人在教育孩子上要多给予鼓励与表扬,把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尽量与孩子多交流。
3.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1)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更能磨练学生的毅力及抗挫折能力。同时,教师需对实践内容合理规划,把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培养其良好的人格作为首要任务,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大的历练。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设施对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文化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3)重视社会文化教育。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所以,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宣扬文明行为,对大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①定期开展社会教育讲座,使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②发挥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可通过网络普及社会知识,切断负面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
(4)加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消极人格特征往往受到周边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通过营造文明的环境氛围可对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要做到不包庇、不袒护犯罪行为,消除不法分子侥幸心理,使法律切实起到威慑作用,从而保证社会的治安稳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新华每日电讯,2014,09,10,(1)。
[2]许燕 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项目名称
本文系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契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与拓展》课程建设”(课题编号:2016XGJPX3003)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作者:潘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人格论文; 大学生论文; 范式论文; 健康成长论文; 社会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