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应用;激发兴趣;帮助理解;拓展教学
微课就是将课堂与微视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创新结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不一样的理解。初中生物相比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和抽象性,生物学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让学生去理解成了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只是单纯地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是很难引起学生真心学好生物的兴趣。通过微课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生物学的魅力,在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摸索。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究了初中生物课堂上微课的应用实践,希望能对广大的师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又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时期,生物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课堂上各种知识的学习既繁琐又枯燥,很容易就把学生那一点微薄的兴趣消耗殆尽。将微课应用到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是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的。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多重刺激,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促使学生去不自觉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进而以兴趣为驱动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讲解去寻找答案。
比如在讲解“认识生物”这节课的时候,我会在上课之前先放一个短视频,里面会有很多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人的眼球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见的生物,然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生物都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我一起在这节课中走近这些生物,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方法。通过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渴望,让他们忍不住去探究,想要知道其中的知识原理,自觉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
初中生物里面的很多知识都还是比较难的,很多知识都具有迷惑性,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文字还有讲解,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它的具体内涵,只是让学生凭空去想象,学生是很难做到的。而微课就起到一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微课里的内容都是一些对这方面比较精通的人,将复杂的知识通过容易让人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加的简单直白,也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消化,减少见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就望而退步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去增进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
比如在讲授“细胞的生活”这节课的时候,刚开始我只是比较简单的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但是课下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听得一头雾水,对于细胞的一些工作根本就分不清楚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先给他们放了一段关于细胞生活的视频,里面非常形象的将细胞的生活和人类的日常生活进行横向比较,学生通过想象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状态,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原本自己以为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知识,对这个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的牢固。
三、拓展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上如果我们只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那么教给学生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很多相关的知识背景,如果学生不了解,那么对于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他们都是没有办法去理解它的由来和原因的。学生在学校上课,本来对外界的接触就很少,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于书本,是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成长的。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师的课堂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和增长见识,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可以更加独立地思考,对于同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想法。
例如在讲解“人的由来”这节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从生物学的角度解读人类的起源的一个微视频,让学生明白人类的产生不仅是神话故事里描写的那些没有什么根据的想象,而是真正随着地球的运动和发展有其产生的客观规律的存在,让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他们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神奇奥秘。这也使我的教学内容看起来非常的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在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
总而言之,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轻松地让学生去理解这节课的重难点。初中生是很容易对微课这种新颖的形式感兴趣的,对微课里面的内容一般都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上课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一些复杂问题,也会加深理解,很容易就能掌握解决的办法。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微课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参考文献:
[1]卢静.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7,33(01)
[2]杨军.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
论文作者:吕朝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内容论文; 生物论文; 都是论文; 课堂上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