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陈碧华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陈碧华

陈碧华

广东中恒安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516000

摘要:某机械加工企业对数控刀具、精密复杂刀具等重点产品进行水平升级,总投资1.15亿元,其中职业卫生投资287.4万元,现已竣工投入试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0引言

目的为机械加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参考资料,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竣工验收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标准,采用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机械加工企业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监测,评价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效果。结果该项目的总平面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基本满足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毒物、噪声、高温及工频电场等。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89.2%,粉尘、毒物及高温、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性建设项目,且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制度及措施有效、可行。

1评价内容与方法

1.1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

1.2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等。2结果2.1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

2.1.1主要生产工艺

原料主要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调整工具钢、模具钢和硬质合金坯料等,通过粗磨、精车、拉键槽、精车外圆、车、铲齿形、热处理、磨内孔、开刃、打标志、研基面、磨刀槽、钻孔、发蓝、氧氮化和综合检查等过程制成成品。成品主要包括齿轮滚刀、碗形插齿刀、弧齿锥齿轮铣刀刀体、弧齿锥齿轮铣刀刀体、渐开线花键拉刀和硬质合金刀具等。整个生产可分为机械加工及辅助生产(包括热处理、发蓝及氧氮化等工艺)。

2.1.2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设备约千余台,但以车床、铣床、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为主,该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砂轮磨尘、其他粉尘和噪声;而热处理、发蓝及氧氮化等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盐酸、氢氧化钠、高温、工频电场等。

2.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2.3.1防噪措施

选用了低噪声动力设备,高噪声设备与低噪声设备分开设置,对噪声声源较高的设备采取隔声、减振和消声措施,设立独立的风机房及空压机房,使用隔声门窗及吸音材料。对风机的进出口安装消声器,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柔性接口,为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发放防噪耳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防尘措施

喷砂作业岗位设置了除尘器,处理风量为16000m3/h。各生产车间磨削工艺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了“湿磨工艺”,“干磨”机床均配有群机吸尘器系统,生产车间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均每月发放防尘口罩。

2.3.3防毒措施

生产车间均设置了可开启的带形窗,热处理生产车间设置净化塔6台、氧氮化车间设置轴流风机2台、酸碱间设置轴流风机2台、发蓝生产车间设置轴流风机2台;酸碱间、氧氮化车间及发蓝生产车间内均有水龙头,但未设置喷淋、洗眼装置;以上各岗位生产工人均配备有工作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2.3.4防寒防暑措施

生产及办公楼均设有采暖系统,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工作环境的温度要求;夏季办公室内设置有立式空调,大部分生产车间亦均设置有空调机,以保证工作地点温度比较舒适;没有空调的生产车间通过开启门、窗等措施增加自然通风换气,以保证工作地点温度比较舒适;高温作业人员除配备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外,高温作业现场还配备了工业风扇,高温季节为工人提供防暑降温茶等饮品。

2.4卫生辅助用室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卫生辅助用室部分按2级职业卫生等级,其余按3级进行设计,厕所蹲位、盥洗室设置数量足够,设置有沐浴室。企业内安技环保科负责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事宜,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齐全。

2.5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情况

对项目涉及的284名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无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人员,合格率为100%。3讨论该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局、建筑卫生学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及布局、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盐酸、氢氧化钠、砂轮磨尘及其他粉尘、高温、工频电场及噪声。其中氨属《高毒物品目》中物质,但由于氨的年使用量(1700kg)小,且使用过程使用了密闭系统,作业人员巡岗作业,在岗位停留时间较短,因此依据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确定本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分析结果显示,本项目除7个作业点噪声强度值超标外,其余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值均符合相应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噪声超标作业点的仪器设备均为旧设备,存在老化问题,即便是采取完善的减振、消声等措施,其噪声检测值仍不符合国家标准,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分级标准,所有噪声超标作业岗位分级均为I级,属轻度危害。现场调查可知,企业为各噪声接触岗位人员配备了防噪耳塞等防噪用品,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按要求配戴个人防噪用品,工作场所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不会产生影响。

本项目设置有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机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应急救援制度完善。辅助卫生用室局部按卫生特征等级2级,其余按等级3级设置,设施种类及数量设置齐全。车间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采取了防噪、防尘和防毒措施,针对不同工作岗位配置相应的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以上各项制度及措施均切实有效,能够切实达到保护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从职业病预防的角度分析,在现生产状态下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11.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S].2013.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S].2013.

论文作者:陈碧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论文_陈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