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理论指南,企业必须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平衡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文章主要针对企业文明建设策略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明行动;文明城市;企业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作为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企业的光荣传统,是企业的“根”和“魂”,是企业的独特优势,企业更要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1.生态文明建设伟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思想。如,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生态环境部,在污染防治上改变九龙治水的状况,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中占据重要位置,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我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着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2.1明确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要做一个守法的主体,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做好生产经营工作,支持节能减排,支持环保和生态建设。过去常见“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困局,现在“资源有价、环境有偿”理念,到排污权交易制度,需要企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企业要通过规划、源头管控、环保行动、等多措并举,要做一个守法的主体,释放绿色发展效应。
2.2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主体,从思想上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价值,从企业负责人到企业员工都要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理念等核心价值观方面,要有效地渗透进去,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心中,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企业自觉和整体的行为;企业要积极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减少损耗率;企业要着眼低碳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各种技术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提升技术水平,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节能环保产品。
2.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了生产和生态的文明建设,就等于在小范围建设好了生态文明,将企业效益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发展,小则利于一方水土一方人,大则形成一种优良的企业竞争格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美丽家园都来之不易。为了美丽家园,企业要向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转换,更要着眼方式绿、产业新、生态美的发展新路,落实发展与保护的齐头并进,才可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3.企业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企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征程中,企业的使命担当,应该而且必须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充分发挥好领跑者的作用。
3.1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企业要建立全方位系统性的企业建设生态文明综合管理机制,在生产流程上,建立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的闭合性循环经济新模式;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企业环境员工管理制度、企业环境会计制度、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1]。
3.2建立外部形象识别系统
企业要建立主动型、开放型的企业建设生态文明外部形象识别系统,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环境理念识别。要以体现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认可、遵守的环境价值准则和生态文化观念以及由其决定的企业经营方向、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目标。二是建立企业行为识别。要以展现企业环境和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环境友好行为以及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建立企业视觉识别。要通过绿色形象广告、标识、商标、品牌、包装等媒介及方式向大众表现、传达的企业绿色理念。
3.3推进基于传统发展模式的绿色变革
绿色变革即产业生态化,主要包括:传统的末端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废气、废物的净化处理技术等;环境友好技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包括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技术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产业化状态。
3.4实现规模化发展
企业要实现基于生态保护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生态产业化,主要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化学能等非常规油气开发利用的瓶颈技术;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技术,包括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技术;新的产业革命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低碳、生态和绿色产业的规模化应用状态[2]。
结论
简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一”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本文通过对解读生态文明建设伟大意义,详细阐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企业如何在优化经济增长、推进节能减排、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点明确了企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征程中的使命担当,从综合管理机制、形象识别系统、绿色变革和规模化发展四方面强势推进,以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理论指南,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赵景联.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版社,2018年.
[2]陈志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论文作者:赵凌,刘金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生态论文; 企业论文; 文明建设论文; 理念论文; 技术论文; 环境论文; 新时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