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建设“三大基地”再创辉煌加快发展,推动“科教兴国”多做贡献——在中国科学院199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科教兴国论文,三大论文,加快发展论文,多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我受党组委托做工作报告,请同志们审议。
这次院工作会议,是在“八五”结束、“九五”开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八五”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我院“九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如何落实这个目标,重点研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结构性调整的措施,同时要部署1996年的主要工作。
一、“八五”工作的简要回顾
“八五”期间,我院全体职工在中央科技方针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办院方针,把主要力量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科研工作开拓创新、攀登高峰,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科技队伍年轻化步伐加快,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五年来,我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59项,占自然科学奖总数的36.2%,其中二等奖以上的获奖成果27项,占获奖总数的61.1%。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发明奖146项。1991—1994年, 获部、省和院级奖励科技成果约3000多项,国家专利800多项, 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产业。可以说,“八五”期间是我院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五年,是我院科技事业和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五年,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也是我院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声望与地位显著提高的五年。
(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业方面,我院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组装成套技术在典型农业生态区域示范推广,圆满完成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等国家攻关项目和院重大项目,为该区域农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延津开发基地的科技人员,走出了一条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受到当地政府的嘉奖,并获1995年度求是科技基金会“集体成就奖”;利用辐照育种、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专家系统等高新技术推动了农业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对策研究”、“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等报告,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好评,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反响;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院积极参加国家“八七”扶贫计划,到目前为止,共有10个分院、26个研究所的800 多名科技人员长期工作在贫困地区,同时向22个省(区)选派了350多名科技副职。由于人才、 技术和地理分布上的优势,我院已成为全国科技扶贫和缩小地区差距的科技生力军之一,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当地人民和政府的欢迎。我院积极发挥多学科优势,组织了黄金会战,取得了“理论上有突破,储量上有贡献,技术上有创新,向生产延伸”的良好效果,为我国黄金的勘探、冶炼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我院在全球变化、资源、环境、生态及减灾防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性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方面,我院积极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各类重大任务。我院为主组织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有13项,参加组织的34项,共承担约304个专题。 我院还承担并完成了数百项其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5个院属单位与企业合作,共承担了14个产学研项目。同时院内组织了20项应用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和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如曙光计算机系列,攻克了操作系统核心并行化和支持细粒度并行的多线程技术两项关键技术;激光毛化冷轧辊技术的突破,不仅使我国在这方面跃居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为有关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维生素C生产工艺的重大改进, 大幅度提高了古龙酸产量,使我国维生素C生产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国际上继续保持技术领先水平:“CR—01A”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 成功地完成了深海试验,为水下机器人下一步的工程化、实用化打下了基础。这些成果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还为承担“九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科技任务奠定了基础。
在高技术产业方面,我院利用雄厚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发展民族高技术产业。联想集团在全国科技企业百强中排第二位,1994年销售收入已达47亿元,其微机板卡销售量已占世界市场的10%,最近又在惠州建成年产800万块板卡的生产基地; 尼赛拉公司红外传感器的销售量在世界市场上达到同类产品的第一位,占40%;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热缩材料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达40%;还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高技术企业,如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希望集团公司、三环集团公司、大恒集团公司、深圳科健集团公司等;我院有8家科技企业被国家评为“1995年度全国百强高新技术企业”。
与社会各界联合探索一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道路。迄今,我院及分院、研究所已与全国几十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委、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发展加强了国际及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
(二)在国际科学前沿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在基础性研究方面,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基础性研究任务,为提高我国科学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组织实施攀登计划A项目13项,B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项。同时我院还组织了10 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一批重点项目。在一批著名科学家领导下,统一协同,联合攻坚,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学突破,如以梁栋材院士等为首完成的“藻胆蛋白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对于认识光合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充分发挥在藻红蛋白晶体结构研究方面的优势, 完成了5A分辨率的结构测定。这是我国继胰岛素、 天花粉之后用多对同晶置换法测定的第三个重要结构,使我国在这一前沿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
我院在“八五”期间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了几个大科学装置,并依托大科学装置积极组织力量,开展高水平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把测度精度提高了10倍,由此发现了过去τ轻子测量值的偏差,检验了τ轻子弱作用的普适性,支持了标准模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新核素合成及重要核素衰变纲图研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物理思想和技术路线,在重质量丰中子区首次合成和研究了六个新核素,实现了我国在新核素合成领域的突破。
“八五”期间,我院老一代科学家以他们渊博的学识,带领中青年一代继续为我国科学事业拼搏,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如吴文俊先生在机器证明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吴方法”。黄昆先生率领的科学团队在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态和声子模理论研究,取得了多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超晶格的光学声子模理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黄一朱模型”。黄耀曾先生及其科研团队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被授予1994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有四位学者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学术职务,整个科研团队在“八五”期间发表论文500余篇, 使我国在该领域进入了国际前沿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声望。
我院中年科学家仍然起着骨干作用。朱清时院士在局域膜振动理论模型研究中,建立了分子非谐性导致局域模振动的理论模型,并从实验上给予了证明,荣获1994年海外华人物理学会颁发的“亚洲成就奖”和1995年汤普逊奖。白以龙院士建立了热塑剪切模型过程及其演化规律,完成了剪切带形成、发展直至断裂的演化机理的实验观察和数值模拟,被誉为“白氏模型”。洪国藩先生承担的水稻基因组研究,在国际同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最近取得了重要突破,一张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的高密度水稻基因物理图谱可望在我国诞生。遗传所朱立煌研究小组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成功地分离、克隆了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χa21,这是第一次从水稻获得的抗病基因,将大大推动水稻抗病育种的进程,有关论文已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
我院青年一代科学家在“八五”期间崭露头角,如马志明院士在“狄氏型与随机分析”方面的研究, 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 荣获1992年马普研究奖,并被邀在国际数学大会上做45分钟学术报告,历史上我国只有华罗庚、陈景润等少数数学家获此殊荣。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年轻研究员欧阳钟灿积极开拓新的领域,将液晶理论用于生物膜膜型,他提出的倾斜手征膜理论,系统解释了实验发现的手征分子双层膜的螺旋结构,荣获1993年海外华人物理学会颁发的“亚洲成就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八五”期间是我院科学成就丰富,人才辈出的时期,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三)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八五”期间,我院以培养优秀年轻科技人才为重点,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院初步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的机制,涌现了一批能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团结奋斗,并取得较快发展的领导班子,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组织和管理专家,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家。
实施了“百人计划”和“321”工程, 使我院涌现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年轻科技骨干,在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我院占62%,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我院占33%。
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全院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点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72个。1995年与“七五”末期相比,招收博士生增加二倍多,招收硕士生增长了37%。在全国性的物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评估中, 我院博士生培养质量夺得8个第一的好成绩,被评估的其它学科也都名列前茅。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科学院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方面,研究生队伍已成为我院一支不可缺少的科研生力军。
我院还新增博士后流动站31个,截至1994年底,全院接收博士后人员920余人,占全国接收博士后人员的25.5%。累计出站博士后人员488人,占全国出站博士后的31.1%。
在吸引留学人员回院工作方面,1991年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科研奖金”,资助在海外的华人来我院从事科研工作;1992年设立了“留学经费择优支持回国工作基金”,使许多留学人员回国后能及时开展工作,增强了吸引留学人员的力度,自1994年起,我院吸引回院工作的留学人员已接近我院当年派出留学人数。一批在学术上有很深造诣的拔尖人才已陆续回到我院工作。
中国科技大学在“八五”期间继续稳步发展,本科生入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高校领先水平;先后成立了高技术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数学、物理、力学3个学科成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与合肥分院联合创建了合肥高等研究院;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及被引用情况一直居全国高校前列,最近,一家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评出13所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中国科大名列第三。
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特别是对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的继续教育和高层次管理及经营管理骨干的岗位培训,建立了领导干部上岗培训制度、工人考工定级培训制度。队伍进一步精干,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1993年实行了管理干部突出贡献津贴,1995年开始试行按需设岗制和职员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结构性调整
“八五”期间,我院改革不断深化,从单项改革发展到集人事制度改革、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课题调整、分流人员、生活后勤社会化等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研究所经过改革,增强了自身活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成都生物所积极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为地奥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科研实力得到很大加强。物理研究所坚持严格的课题滚动择优调整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课题分散的问题,使全所课题进一步逼进前沿。长春应化所积极开拓,利用市场,抓住机遇,极大地改善了科研和生活条件。在研究所改革取得良好进展的基础上,我院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形势和自身特点,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部署,使我院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4年,我院从学科结构、队伍结构、组织结构三个方面,系统设计了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并选择一些单位进行了试点,如按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设“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选择了5 个基础性研究所进行整所改革试点,5个公益性研究所转型改制试点,8个研究所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委托联想集团管理计算所,调整加强了中关村软件园区、合肥高等研究院及科教基地的建设,将企业机制引入部分应用发展型研究所,对部分高技术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等。
(五)制定了指导全院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的《九五期间及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通过规划的编制,进一步调动了全院同志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性,推动了“九五”任务的争取与组织落实。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全院为国家多做贡献和竞争的意识有所提高,为我院“九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学部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轨道
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院学部工作的历史和现状,1993年建立了院士制度,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院士增选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轨道。“八五”期间,新选出院士128名, 并选聘了外籍院士。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学部主席团对咨询、评议工作的领导。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如院士学术报告会、为中央党校培训班学员开办科技必修课等。在筹建中国工程院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筹备成立了“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完成了两届陈嘉庚奖的评奖工作。广大院士还为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我院其它方面的各项工作,在“八五”期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院党组,对全院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奋斗,特别是对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科技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怀、支持和帮助我院改革与发展的国内外同志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定位和未来模式
人类正满怀思虑和希望迎接新世纪的曙光。腾飞的中国正处在能否迎头赶上、再创辉煌的关键历史时期。肩负重任的中国科技界,必须认真审视世界,审视自我,“目光远大,筹划未来”。
我们必须冷静审视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合作日益广泛的世界。经济竞争,首先表现为市场的竞争,支撑这个竞争的,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和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从经济规律看,经济量的增长,存在循序渐进的趋势,违背规律地盲目跃进,必然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我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洋跃进”的教训犹在。但是,世界上后发国家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先进国家的历史事实,又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经济依靠某种具有革命性的因素,是可能发生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家都认识到,这个因素就是科学技术。
经济竞争的关键是科技,发展科技的关键是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非常深刻的。创新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要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善于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方法,二是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行前人之未行。因此,一个国家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设能支撑起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经济大厦的科技实力,必须依靠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从体制角度分析世界先进国家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实践,教育界以教育为本、兼及科研,科技界以科研为主、兼及培养创新人才,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支持工业与社会的创新,是普遍性的成功经验。我匀应该认真加以借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我,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我们是后发国家,要善于利用后发优势,博采众长,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实现跨跃式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道路。我国又是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必须走一条依靠科技、资源节约、生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正在进行“两个转变”。中国科技界既要为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又要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而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是当前中国科技界的根本任务和历史责任。
我院很多同志一直非常关心科学院的地位问题。我们认为,只依据历史来保持地位或仍用传统的思维定势研究我们的地位,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从中国科技界的根本任务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高度,用我们自己的奋斗和发展,来明确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定位、发展定位。
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应该瞄准国家目标,成为推动国家跨跃式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源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关键性、综合性、战略性先进科技支撑的主要基地。这就是我们的战略定位。这个战略定位可以形象地比喻为“顶天立地”。具体来讲,至少应有以下方面:
——优选有基础和优势,国力可以保证,一旦突破就能带动我国产业革命,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建设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前沿问题,集中力量予以突破;
——在重要的科学前沿和对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研究领域,精干力量,开拓创新,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性科技储备,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利用市场机制,联合社会生产要素,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做出贡献;
——利用长期的科学积累、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先进的观测和信息处理手段及系统的科学方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积极为社会培养和向社会输送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和机制,增强科技研究、开发创新和转化的活力;
——在高层次上为国家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积极与地方、企业、高等院校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广泛联合,使中国科学院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代表中华民族在国际科技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国际科技界不可或缺的一流科技团体。
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我院各单位虽然在“八五”期间有较大发展,但发展并不平衡。仍有一些单位和工作离上述战略定位的要求尚有相当差距。从总体上看,无论在科技布局、项目组织和队伍结构方面,还是在管理水平、投入绩效方面,都需进一步加以努力。在基础研究方面,要强化创新意识,重视新生长点和学科的交叉、综合,解决研究布局重复分散、课题选择偏离国际前沿等问题;在应用研究与发展方面,要加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改变系统集成能力弱、系统化、工程化水平低、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弱等状况;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竞争能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加强新一代带头人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更新知识,解决队伍臃肿、结构不合理和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开放、竞争、流动联合机制;在组织体制方面,要在研究所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克服抱残守拙、自满保守思想,建立不断进取、开拓、提高和新陈代谢、动态优化的机制,当前尤其要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整体有序、结构优化,提高发挥我院综合优势抓大事和联合攻关的能力;在科技投入方面,要围绕“九五”发展目标,保证集中力量,重点鼓励竞争,支持联合,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投入,注意对前沿创新的扶持,形成适应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新的运作机制,争取良好的整体绩效。
我们必须“目光远大,筹划未来”。要放眼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按照江泽民主席要求,“针对下世纪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发”。“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不仅要从当前的现状出发,更要从21世纪的发展考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个目标必须是一个奋进的目标,是加快结构性调整、促进发展的目标,以成为全院职工发扬拼搏精神,艰苦奋斗,加速发展的动力,成为组织科技队伍进行登攀和开拓的行动纲领。
院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反复推敲,提出了明确的“九五”奋斗目标,包括为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以及加强基地建设和科技队伍建设等三方面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结构由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学部和作为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实体两部分组成。从长远看,实体部分的模式大致是:以科学和高技术前沿创新的研究所为核心,建立多种形式与社会各界联合发展结构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的国家实验室、在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研究所)等基地,以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机制,吸引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开展一流的基础研究或重大基础性工作;在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领域,围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总体部、重大项目组等形式,组织或联合国内外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在资源、生态、环境等社会持续发展领域,以综合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若干网络中心、有特色的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形式,联合社会科技力量,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高技术企业等形式,从市场需求出发,联合社会生产要素,立足科技创新,获取知识产权,并迅速形成产品,发展规模产业。所有这些新的结构形式,都不可能只依靠院内力量,而要积极争取与企业、高等院校、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共同建设,使中国科学院深深植根于社会,从社会源源不断地汲取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资源,又源源不断地以成果、人才和科技贡献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成为全国科学家和全国人民的科学院,成为国际科技界不可缺少的一流科技团体。
三、中国科学院“九五”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其特点是,社会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而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也会继续存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展速度快、绩效好的单位,人才和资源会向其富集,进一步取得更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和发展速度慢的单位,处境将更为不利,人才也会逐渐流失,如不能及时扭转甚至会被淘汰。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的主要科技团体,应该而且必须通过主动的改革和调整,取得高于社会发展平均速度的绩效,才无愧于我们的历史,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希望,无愧于科技国家队的光荣称号。为此,我院本着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在院“九五”及2010年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形势,分析自我,提出了旨在引导全院同志努力拼搏,积极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深化改革的“九五”奋斗目标,希望同志们认真加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更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到这个目标是我院在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抓贡献、抓基地、抓队伍”,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贯彻和落实,形成各自的奋斗目标。
(一)贡献目标
1、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 必须把主要力量投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致力于解决国家亟需的重大问题。
在农业方面,为了实现国家在2000年粮食产量增加500 亿公斤和“八七扶贫攻坚”的目标,中国科学院将联合地方和有关部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要进一步明确我院农业科技工作重点,根据国家宏观规划、我院优势和特色相对集中力量,调整布局,组建农业科技工程中心和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组织成组配套技术推广,加强与地方合作,将科技优势与农业投入、农村政策相结合,科技人员与地方领导、农民相结合,使我院为农业服务的区域,到2000年粮食单产提高15%,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为增产500亿公斤粮食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在科技扶贫方面,重点抓好几个对口扶贫县的脱贫致富,并在面上进一步展开,充分发挥科技副职的作用,建立科技扶贫责任制和科技扶贫项目库,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在“八五”我院科技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帮助47个贫困县基本脱贫。
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基础、支柱产业技术改造方面,我院将实施100项左右的重点转化和推广项目,利用高新技术重点参与支柱、 基础行业的技术改造,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省市地方的合作。在继续实施“产学研计划”、“面向工程”的基础上设立“中国科学院优先合作企业网”,联系3000个企业,重点与100个国家重点企业合作, 明确入网企业的义务和权利,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技术改造与优化产品结构,使企业新增加利税100亿元以上。
在社会发展方面,紧密围绕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充分利用我院在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长期科研积累,加强遥感、信息等高新技术,发挥综合优势,在紧缺矿产快速勘探、西部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废弃物治理等方面做出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工作。从我国下世纪持续稳定发展出发,围绕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脆弱生态等科学主题,开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社会公益基础性研究。
2、作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 中国科学院在“九五”期间必须继续做出与之相称的贡献。
院一级将在国际上发展迅速、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前沿领域重点组织近100个项目,争取大部分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 为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科技支撑,在国际科学界取得重要地位;优选十几项一旦突破就能带动我国产业技术快速和跨跃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建设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前沿问题,集中力量予以突破,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应用;在资源勘查利用、区域综合治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解决10个左右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战略性、综合性科技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项目要加强需求预测,选准项目,认真组织。重大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重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制,加强投资效益考核。
基础研究工作要瞄准国家目标,分析国际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用1—2年时间进行一轮课题调整,使面上课题进一步接近和进入前沿。 重大项目的组织,要保证成功率高于自由选题,并能带动一个领域整体进入国际前沿。
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科技方面的权威咨询机构的功能,进一步发挥院士团体的作用,并将院士团体智慧与我院研究实体有机结合。利用我院在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系统科学方面的优势以及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方面的资料积累,开发有关软件和应用系统,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主动组织咨询、评议、预测,为提高我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综合管理水平以及宏观决策科学化做出贡献。为选拔青年人才,评估科研成果和基地,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做出表率和贡献。
3、作为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 中国科学院应当不断向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九五”期间, 我院将向社会输送1万名以上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5000名以上科技人员,以人才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和信息交流。向地方、部门输送500 名以上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领导干部,促进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知识化,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中国科学院应该成为我国研究生、博士后和高等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4、作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 我们必须扩大与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联合社会共同发展,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重点支持联想集团发展民族计算机产业,争取“九五”末年销售收入过百亿;重点培育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 亿元、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21世纪初再造几个上规模、高效益、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奠定基础。要重点开拓信息、医药、新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软件等高新技术市场,“九五”末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出口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九五”期间利税累计达50亿元以上。
“九五”期间,要根据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参照国际惯例,将大部分科技企业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一部分改造成股份制有限公司。建立以资产管理为基础、以效益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明确有限责任,建立规范化的利润回收机制,加快院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设步伐;对亏损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扭亏为盈,按破产法对资不抵债企业实施破产或兼并。
(二)基地建设目标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各所基本找到了自身的位置,当前的关键,是要进一步适应社会竞争,加快发展步伐。为此,必须加大结构性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在现有的123个研究所基础上, 根据国家科技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过调整和改造,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国家需求,适应科学事业发展需求,布局合理,体制和机制更新的研究与发展基地。
5、完成研究所的转制、改造、联合、重组,建设80 个左右精干的、走在国际前沿的、代表我国科技水平,承担国家科技支撑的研究所,其中,20—30个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20—25个研究所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研究,30—40个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创新和开发,这些研究所都要形成鲜明特色,集中力量,在“九五”期间必须抓出一项或数项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重大成果。一部分研究所要根据自身特色和社会需求,转化为面向地方或行业服务的研究开发机构。研究所际可形成若干以任务或学科为联系纽带的、具有敏捷响应机制的柔性研究与发展中心。
6、在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前沿,建设6—8 个按全新机制运行的科学中心;在社会发展方面,按“三片一线”(北京、西北、西南、长江沿线)组建,3—4个综合研究基地;通过调整和发展,适度扩大开放实验室规模,“九五”末年达到150个左右,按开放、流动、竞争、 联合机制运行和分类管理原则进行评价和择优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0—20个围绕特定前沿领域或项目开展相对稳定合作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大与社会各界联合发展的步伐,与大学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与地方和企业共建一批研究发展中心。
7、按科学目标明确、科学思想有创新、技术路线有特色, 对国家发展有长远、重大意义及量力而行的原则,经过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在国家专项支持下或联合地方和部门,按“九五”建成、“九五”启动建设和“九五”完成预研等三个层次纵深布局,审慎决策,建设大科学工程。
8、建设40个以成果转移为主要任务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按企业机制运行。
9、以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上海为中心, 形成“一校两院三地”相对集中的人才培养基地。
10、加强生态系统网络、遥感应用网络、标本库、典型培养物(基因、细胞、病毒、菌种)库、数据库、情报资料库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处理手段现代化,为科研工作提供现代信息网源。
建设并高效运行科技信息联网,建立相应的应用软件平台,为科研提供信息支撑。
在研究所较为集中的区域,联合高校与地方,建立5 个左右仪器设备共用协作网,使主要仪器设备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
11、多渠道争取科技投入,根本改善我院的经济状况。力争到本世纪末,全院年度总收入有成倍以上的增长,在保证国家事业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对外竞争获得的经费比例。
(三)队伍建设目标
12、高度重视文化和道德建设,继承和发扬献身、求实、创新、协同的优良院风,提倡爱国、爱院、爱科技事业、爱社会主义,建成一支具有献身精神、团结协作、创新开拓、能打硬仗的科技国家队。
13、继续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九五”期间完成科技骨干、管理骨干的代际转移,培养100名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2000 名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数百名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家,数百名一流的科技组织、管理专家,数十名科技战略人才。基本建立既具中国特色又大体与国际接轨的人事制度,在全院推行全员合同聘任制,对70%以上的重要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对贡献大、 关键岗位人员实行长期或终身聘用, 到2000年中短期聘用人员、研究生、博士后和客座人员占科技队伍总规模的40—50%
14、改变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九五”末,70%以上的科技人员要掌握必要的工程和市场知识,所有科技人员都要通过相应的继续教育,实现观念和知识更新。
15、要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基础上,按照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增加科技人员的收入,使我院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住房、社会保障等保持在同地区、同类人员的中上水平,科技和管理骨干争取达到更高水平。
四、加强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支撑条件
实现我院“九五”奋斗目标,既要动员全院同志发扬拼搏精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奋斗,也要有切实的措施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必须进一步加强全院的宏观调控能力,更充分地发挥我院的综合优势,提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支撑条件,保证目标的实现或力争提前完成。
(一)进一步深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适应“九五”发展要求,院决定对院的宏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基本思路是,在对科技工作和研究所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三个业务指挥系统,同时加强全院总体协调,并通过院机关、分院机关的改革与调整,建立与完善有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
1、研究所的分类管理
经过多年改革,各研究所积极改革并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与位置,自我发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明确了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家需求、“九五”目标和发展环境,对科技工作和研究所进行分类管理并加强组织协调,以加速我院结构性调整和改革的步伐。
研究所分类的原则,第一,根据各所的实际,特别是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自我定位,加强调研分析,明确导向。既要先按最近几年该所最有绩效、最有实力的主要工作的性质进行分类,同时兼顾所的学术方向和学科布局。第二,对各类工作均有相当比例和成效的研究所,可考虑在综合类型研究所内部实行分类管理。第三,采取先明确重点,模糊边界的办法,把特色比较明显的先明确分类,其余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逐步明确。
2、建立三个业务指挥系统
院决定,按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三类不同性质的科技工作建立业务指挥系统。由分管副院长指挥,成立领导小组,以相应业务局为其工作班子,集中力量抓重点、办大事。业务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院的“九五”奋斗目标,制定本业务范围的“九五”目标、分阶段工作重点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完成跨学科、跨所的综合性重大科技任务;指导本范围内的研究所的业务工作,推进研究所的改革深化与结构性调整,指导和帮助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青年人才培养以及团体文化建设等工作。
3、加强院的总体协调
在建立三个业务指挥系统,对研究所实行分类管理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全院的宏观调控和总体协调。为此,院决定由常务副院长牵头,通过院规划领导小组和改革指导小组,从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改革政策与整体结构调整两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和总体协调功能。其主要职责是,按照院“九五”奋斗目标,明确工作重点,抓好全院性重大项目、重要结构性调整工作的总体协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要点;协调三个业务指挥系统的工作,对三个业务指挥系统实行目标管理,按年度进行绩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和综合平衡资源分配;充分利用资金、人事、政策三个主要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创造和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与宏观支撑条件。
(二)加强宏观调控
为进一步发挥全院整体优势,要在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院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资金、人事和政策三个杠杆:
1、资金(源)调控。 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资金管理体制,充分体现择优配置资源、激励竞争与合作,把职工利益分配与整体发展密切结合。“九五”期间,要加强或完成以下工作:
(1)按催化、强化原则改革原有院重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按三个业务系统分块设立基金,组织若干项目计划。各业务系统应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明确重大、重点项目的立项规则和管理规范,提出可供考核的目标和指标。院按年度依据目标进行绩效考核,按考核结果调整切块比例。
(2)适度进行存量调整。根据研究所的工作绩效、 院的发展目标和布局及组织重大任务的需求,近两年将逐步按择优支持原则,对研究所科学事业费适度进行存量调整。对教育、国际合作、设备更新等专项经费,要按照规范化、公开化、择优支持的原则,强化管理。
(3)利用经济杠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将人们对工作条件、 生活消费的需求引导、转化为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如将仪器设备更新改造、专业职务岗位、住房、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它消费基金的投入与绩效挂钩,使行为主体与利益主体相统一,鼓励一部分绩效好的单位和科技人员先改善、先发展,从而带动和加速全院的调整和发展。
(4)为进一步适应我院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格局, 要进一步改革经费管理,鼓励竞争与合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通过竞争得到的任务经费,适当提高劳务酬金比例。对国家科研项目,院匹配一定比例的专项津贴,对横向任务,提取专项津贴,研究生及短聘人员工资允许打入科研成本,以调动全院人员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
(5)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要从训练专业管理队伍、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行为入手,抓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快规范化管理的步伐,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从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国家已经颁布了具体条例,1996年起要在全院全面实行,对使用、占用院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服务进行规范,继续推行资产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制度,保证国有资产和院的合法权益。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绩效为导向的规范化管理
2、人事调控。加强人事调控的总目标, 是为了顺利完成“九五”期间的队伍代际转移,培养支撑我院下世纪发展的各类骨干人员,进一步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优化队伍结构和用人机制。
(1)要进一步加强所级领导班子建设。 首先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院发展的要求,对领导干部的选择标准,要根据不同类型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以明确和具体化,使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能够适应竞争、发展的要求。二是要加快年轻化步伐,“九五”期间各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应是跨世纪的干部。三是要加强领导班子的考核与激励,对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干部,要加以奖励和关心,解除领导干部的后顾之忧,保证全身心地投入领导工作。
(2)根据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 结合国际科研机构的通常做法,建立全员合同聘用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水平、关键岗位人员的终身聘用制度。全院各类人员的管理,分为终身聘用、长期聘用、中短期聘用和流动人员四类。其中终身聘用、长期聘用人员纳入院的固定编制管理,由院根据研究所的工作量和发展需求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思路是,按科研和管理工作性质,分类设定固定编制的岗位职数及相应的任务量标准,根据研究所的学科结构和任务总量(经费总量),下达固定编制及其结构的调控数,并与事业费挂钩。现有编制超过固定编制调控数的单位,要加大人事改革力度,确保三年内将超出部分转化为短期或流动人员。短期聘用和流动人员,按流动编制管理,确定相应的职务岗位控制比例和数量。其人员费用应纳入科研成本。特别要注意加强博士后、研究生的工作,将其纳入科研梯队管理,他们既是培养对象,也是科研动力,要努力改善条件和待遇,安排好他们的去向和发展。
(3)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 按岗择优聘任、绩效优先”的原则,院根据“九五”目标和整体布局,按照设定的固定编制的岗位职数,考虑现有专业人员结构,按择优支持原则宏观调整研究员级岗位数。各研究所应根据发展和结构调整需要,首先明确研究员级岗位的布局,然后依据岗位要求,采取择优和公开招聘等办法,聘任研究员级专业技术人员。副研究员级及其以下专业人员的聘任,由各研究所按院宏观指导的队伍结构比例自主进行,鼓励研究所按国际惯例,在所的统一领导和规范指导下,试行研究员自主聘任下级专业人员的做法。应用开发和企业工作的专业岗位设置和聘任,要更加注意岗位特点和市场竞争的需求。
(4)全面加强人员培训工作,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全院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的目标,是要使我们的人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院下世纪发展的需要。培训工作要根据人员和岗位特点,分类分级分批进行。各单位应把培训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参加培训后取得的进步作为任用的依据之一。
要抓紧培训条件的建设,院和各单位要适度增加投入,院在基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现在培训基地和社会条件,注意与培养人才基地和院管理干部学院的结合,建设现代化的培训基地。
3、政策调控:加强政策调控和宏观指导, 是院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机关改革的方向。当前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将政策工作从以宏观结构和政策研究为主转向与运作机制和政策并重。
(1)建立新运作机制的政策规则。 在院的大政方针基本明确的前提下,重点是研究、确立转换运作机制的政策规则,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法规体系,实现依法(规)治院。
(2)加强评价研究,使评价结果进一步科学化, 成为院宏观调控的依据,以保证评价和调控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加强政策的整体研究, 根据研究所分类管理和建立三个业务指挥系统的实际,切实加强政策的实效性与宏观协调,既注意各类工作的特殊性,又强调宏观上的协调一致,以免政出多门,保证整体有序。
(4)进一步解放思想, 积极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促进科学院的管理体系既符合我国国情和我院特色又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宏观支撑条件
为各单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宏观支撑条件,是院的重要职责,也是院为各单位服务的重要内涵。
1、加强与社会各界及国际间的联系, 为全院各单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科学院必须深深植根于社会,走与社会各界联合发展的道路。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我院发展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重点加强与金融界和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加强合作,形成多渠道支持科技的融资和合作体系,发展吸纳各类社会资金的基金会等组织。
要继续抓好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工作,认真履行我院与地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加强与部门、行业的合作关系,为共同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等工作打好基础。要继续加强与新闻界的联络关系,改善社会对我院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我院目前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与声望有显著提高,我们的目标,是要进一步加强我院与国际科技界的联系与合作,使中国科学院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科技界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期间,我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要更多地从一般合作交流转向更深层次,如共同组织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共建一些国际合作的联合研究机构,推动中国科学家在重要国际科技组织担任要职并发挥重要作用等。同时,要将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合作绫起来,建设集国际科技合作、经贸合作、智力引进利用、港澳台地区合作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元合作体系和服务网络,为各单位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合作环境。
2、进一步改进内部管理,加强院在新时期的团体文化建设, 创造有利于各单位发展的内部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院的团体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献身、求实、创新、协同的优良院风,进一步在全院提倡爱国、爱院、爱科技事业、爱社会主义,提倡讲理想、比贡献、善协同。各级党组织要在抓好自身思想和组织建设的同时,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围绕院改革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组织成为政治核心,党政工团共同努力,将院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提到新的水平。
进一步加强学部工作。要在继续为广大院士做好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的院士制度。要充分发挥广大院士的作用,有组织地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以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要将院士团体的智慧与我院研究实体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使学部成为我院宏观决策的重要咨询机构。要善于发现和提携青年,加强学术评议和预测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全院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按国家有关法律,建立与国际接轨并具我国特色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的会计、审计体制,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加强专利的管理,帮助研究所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法规,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做好科技安全工作。
加强监察工作。我院总的来说,由于总体素质好,广大干部廉洁自律,整个队伍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可能腐蚀我们健康的肌体。我们必须在相信广大干部的基础上,教育为主,预防为主,加强审计监察和纪检工作,加强群众民主监督,对少数违法乱纪的,要坚决依法办事,坚持按党纪、政纪、法纪处理,决不姑息。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勤政。
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研究,提高我院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我院各级管理干部,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素质,要采取措施,加以提高、深化、凝炼,使我院各项管理工作向进一步科学化发展。要注意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的作用,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他们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知识,成为全院各级管理干部的共同知识财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抓好支撑条件建设
进一步加强技术后勤工作,通过百所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现代化的分布式出版系统,加强全院信息现代化的步伐。通过深化改革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院科技书刊的出版和文献情报工作。通过与社会的联合,在一些地区建设仪器设备共用中心,提高大型设备的仪器使用率。物资和技术条件工作要坚定企业化的方向,走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供应和服务的新路。
生活后勤工作,要实行管理与后勤服务、经营分开,加快社会化步伐。加快中关村、上海分院等园区的规划工作和所区规划、环境整治。对住宅小区积极探索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要积极推进房改,继续着重解决青年科技人员的住房困难,发挥院、所、个人三个积极性,重点建设研究生公寓、博士后公寓和青年公寓。
(四)积极进行院部和分院机关改革
建设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和院“三大基地”建设要求的院部和分院机关,是当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随着全院改革的不断深入,院部和分院机关也在相应地不断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院机关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和宏观调控的执行部,在职能、机制和队伍素质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提高。
机关改革的目标是,精兵简政,提高素质,转变观念,优化职能,改善条件,提高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成为适应一流科技团体管理要求的一流管理机构。
院部机关改革的思路,是从职能调整入手,建立有规则、有效率的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适时调整机构设置。
从职能角度看,院部机关分为业务指挥系统、综合协调系统、保证监督系统和提供宏观支撑系统四大主要功能团。业务指挥系统的主要职能是科技业务管理和组织协调。其运行机制,要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重大和重点项目管理责任制为主。综合协调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宏观调控,保证院总体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运行机制是通过资金(源)、人事、政策三个杠杆,建立有效的调控规则,有效地协调支持和服务。保证监督系统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在我院的贯彻实施,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科学的监控制度,促进我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宏观支撑系统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其工作目标是为全院各单位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广大院士服务,当好学部主席团的参谋与助手,是学部联合办公室的职责,也是院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当前机关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综合协调系统与业务指挥系统之间的运行规则,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建立有效率的执行程序。业务指挥系统的职能也要宏观和规范,综合协调系统也要参与协同业务指挥运作,使宏观决策更有依据,使全院的业务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协调一致。
分院机关作为院的派出机构,也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积极推进改革。实行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开,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发挥联络纽带作用,帮助和协调所在地区研究所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并为研究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院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加强监督评价功能,利用人事、政策两个杠杆,协助院加强宏观调控;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精简结构,为研究所提供支撑服务。对分院的考核与奖惩,要与其职能、绩效相一致,与所在地区研究所的改革与发展及科技人员的待遇改善挂钩。分院的组织结构应根据上述要求适时进行调整,实行分院院长与研究所所长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干部交流和交叉兼职制,健全分院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
同志们,我们在胜利完成“八五”任务的今天,迎来了“九五”新的发展阶段。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九五”期间既是充满发展机遇的时期,也是社会竞争更为激烈、社会发展更为迅速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进一步发扬我院长期形成的奋斗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我相信,经过全院同志的共同努力,在中央的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目标,一定会成为2000年的现实,中国科学院必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进入新的世纪。
最后借此机会向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硕果累累。
谢谢大家!
标签:科教兴国论文; 科技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