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道路#183;精神#183;力量1.“追求理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2.中国梦的解析——3.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5.实现“中国梦”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基石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社会进步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求理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旗帜鲜明地重申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口号和中华各族儿女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心中理想,定格了中国梦的最本质的历史内涵,成为中华各民族各种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们可以共同拥有的价值追求。
这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味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复杂形势的需要。我们需要“顶层设计”,即对改革形势作出明晰的判断,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作出透彻的研究,对改革的前景要有远见的设计,对改革的进程要有周到的策划……这一切都需要理论。
“中国梦”的提出,表明我们的理论创建到了一个历史关节点。这不仅仅是说,提出“中国梦”是一种理论思考,研究和设计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更有待重大理论创建。现在有一种思潮,将中国梦的解释和研究偏离了理论创新的需要,偏离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历史任务的需要,“就梦论梦”,回避当下面临的理论解释的困境和对创新的极为紧迫的需要,甚至极“左”、极右思潮趁机将中国梦粉饰成为自己所喜欢的色彩,这是值得注意的倾向。
提出“中国梦”,并赋予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将近一个世纪为之奉献、奋斗的理想,也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之牺牲、为之献身的崇高理想。
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奋笔疾书“可爱的中国”,现在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知道这个36岁就牺牲的前辈的伟大而崇高的内心独白了。而鲁迅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自题诗中写道:“我以我血荐轩辕。”早期的共产党人是一批令人佩服的理想主义者,而大革命时代国民党人中也有一批这样的仁人志士。在外侮压境大敌当前之机,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这样一批抗日将领,舍身报国,彰显了理想的崇高价值。
诚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所书写的,上溯至1840年,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历史常识告诉我们,任何时代都有为了某种理想而生活和不懈奋斗的人们,否则,就不会有无数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诗作。历史长河中总是涌动着某种“正能量”。与未来的共产主义境界相比,目前的人类发展正是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贫困仍然是全球问题,战争、同类的杀戮及宗教冲突不断,为了一己之私利的争斗你死我活……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完善,从另一方面彰显了理想力量的重要和不可或缺。
人是一种懂得精神需要的高级动物,人群中的一些人是一定会怀抱理想而生存的。这可称之为人的宿命吧!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一批人。“寻梦者”,是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进步、光明而奋斗的一批先行者、先锋队。自觉地参与这个党的行动纲领,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也是一种寻梦,寻求历史上一切仁人志士的理想目标——中国的统一、强盛,人民生活的幸福。
在中国,有了这样一支有光荣历史传统,有铁的纪律的先锋队,有了有目共睹的成功的伟大实践,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造就的战略眼光,我们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在这个前提下,一切措施、方法、设计,都是可以调整的,不断探索的。因为,目标是明确的,只要对这个美好的理想有利。只有实现理想的强烈内心需求,才是推动历史进程的直接动力。我们重视具体的设计的科学性,因为在追求美好理想的冲动下,也出现了“大跃进”、“文革”这样的错误。但是,在当前,我们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寻梦队伍中对理想的背叛和在价值层面上的放弃。所以,提出“中国梦”是及时的、必要的。这对某些萎靡不振的管理者是一个警钟,是对慵懒生活的一个警醒,是对事务主义者的一帖清醒剂。没有“梦”,何谈实现梦!何谈路线图!当下,物欲横流,拒腐蚀,方显英雄本色。前面我说过,你不做“梦”,他不做“梦”,总有人会做“梦”,总有人会“我以我血荐轩辕!”
目前,中国的复兴之梦终于见到了曙光。国家的初步强盛,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奔小康的“众志成城”,都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正能量。但是,希望所在之处,也是危机所在之处。当前中国在发展路途上遇到问题和危机,足以让一切怀抱理想的爱国之士警觉和清醒!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奋笔疾书《甲申三百年祭》,并在《新华日报》上连载。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专写一篇社论对其批判,可见当时论文的影响之巨。自《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不到五年,历史正如郭沫若所影射的那样,不可一世的国民党政府以自己挟抗日八年的骄横迅速弥漫“五子登科”式的疯狂腐败,无可奈何地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郭沫若以思想者的敏锐感受到了历史深处的涌动,并预见了历史的发展。他是智者。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能不以史为鉴,就不能不借助历史经验。孙中山是伟大的先行者,作为国民党的创始人,其主义、其人格都得到了一切进步人士的拥戴。孙中山的“中国梦”也不可谓不美丽、不感人。但为什么他的后继者恰恰成了孙中山事业的背弃者和丢失政权的失败者呢?国民党在大陆丢失政权,除了中共的力量强大以外,最根本的内在的因素是国民党核心层是一批丢失了孙中山“爱我中华”精神的贪渎腐败分子。抗战胜利,涌进上海滩发“胜利财”的是一批国民党高官。当时上海有一批把汉奸的洋房和小老婆一起接收的“接收大员”。这样的一个政权,这样的一个党,与当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为中华复兴浴血奋战时的精神,已经格格不入,其失败是必然的!
总结历史,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注意两个层面的经验教训。第一个层面是根本的理想层面。20世纪40年代共产党胜利与国民党失败,说到底就是在理想层面上的较量。共产党倡导为人民服务,生机勃勃,人心所向;国民党依靠地主财阀,失去了当年孙中山的理想境界,党失去凝聚力,核心层各怀鬼胎,“大难临头各自飞”,哪有不败之理?共产党靠理想和追梦感召力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进步。现在,也应靠理想,来继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之梦。当前,我们要老老实实承认也出了些问题,有的问题还挺大。这主要是在党的核心的精神层面上,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根本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连普通公民也不如的犯罪分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人,在未被揭露前,也道貌岸然,坐主席台,发号施令,信誓旦旦反腐败。这些人的危害之烈,是因为他们有权力,是在外在形象上“代表党”。共产党不坚决清除这批蛀虫,哪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第二个层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上的设计。回顾中国20世纪的历史,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到处充满了各种主义、意见、理论的分歧。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科玄”之争,大革命时代的“主义”之争,以及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之争等,我们看到,在20世纪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上都充满了随处可见的思想分歧和争论。所以,历史地看问题,各种不同观点的出现并不可怕,也并不反常,我们大可不必惧怕思想的冲突。相反地,应当承认,面对如此复杂的历史现实,思想多元是一个客观存在,而寻找切实可行的路线图是需要智慧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曲曲折折地徘徊了几十年,孙冶方曾为提出“商品经济”而坐牢就是一例。事实上,历史发展并没有留给我们一幅纯粹的“主义图”,即使是马克思主义,我们也要冠以“中国特色”,更枉论其他的各种主义了。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这是高明政治家的返归朴素的真理观。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的提出,给当前的理论建设打开了宽阔的视野。因为“中国梦”预示了一个目标和终点,它是与“富强”、“自由”、“正义”、“公平”、“复兴”等美好的字眼联系在一起的。只要中国朝向这个美好目标稳步前进,那么,一切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理论,对我们来讲就是有用的,就是可以“拿来”的。目前理论界的“左”右之争、中间道路之争,等等,从上述立场看来,都不是无法共生的,也是没有必要相互不能容忍到“你死我活”的。请问右翼的朋友,难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公平正义、反对剥削、向往美好社会的愿景,不值得所有有良知的人们共鸣吗?请问左翼的朋友,难道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高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不能提供营养吗?既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公开宣称启蒙运动是它的“三个精神来源之一”,那么我们今天又有何理由声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要拒绝它所能提供的一切精神能量呢?
理论不是纯粹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有价值倾向的。在枯燥表达下面,理论应有一颗火热的心。这才是“中国梦”的发动机。在价值判断前,一切理论的优劣好坏都立即显示它的真面目。如果理论转弯抹角地鼓吹特权、保护腐败,对不公正熟视无睹,对人间苦难无动于衷,对破坏生态添薪加火……这种理论,无论有多么巧妙的外衣,都不是正能量,都不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这一点,仅仅是这一点,才是检验一个理论家是否有价值、是否有良知的试金石。
中国梦的解析
吴解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精神,我认为,必须把握三个重要方面的问题。
一、弄清中国梦的具体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将中国梦概括为一句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接着就讲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一种宿愿,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这是对中国梦的一种表达形式的高度概括。
毫无疑义,梦是对一种愿望实现的强烈渴望,梦是一种主观期待的目标,梦是一种未经实现的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究其内容来说,包涵了三个重要方面的:
一是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为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具体为“七个更”: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体是将国家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强国,进入先进发达国家行列,有效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不受任何列强霸权欺凌。
三是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具体是有效遏制战争和恐怖,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治理,维护秩序安全,实现全球环境保护和全球资源的公平有序开发利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人民幸福、国家强盛、人类文明”,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梦,是人类文明的梦。
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既是前提又是根本出发点,建成现代化强国是关键途径和道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是重要保障和归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作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共同奋斗的目标,必须将其内容具体化与透明化,使全党和全体人民明确,通过持续努力,是能够实现的、看得见的愿景。同时也应使全世界不同制度与文化背景下的人民认识与明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以妨碍其他任何制度形式的国家和平发展为前提,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防止学界和媒体有些声音将中国梦的内容虚无化与口号化,防止任意曲解、随意夸大和肢解误导。努力使中国梦成为举国上下高度认同的具体奋斗目标和价值理想,形成共同价值信念和共同价值追求,激发中华民族团结与奋发有为的精神,整合与凝聚实现梦想成真的各种力量。
二、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我们的先辈已经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就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的道路。回顾百年以来,在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道路上,多少仁人志士,多少父老乡亲,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解放的梦想献身;在邓小平同志开拓的中华民族走向改革开放和富强的道路上,多少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工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梦想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今天,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总量居于世界第二,政府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令人刮目,但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困难不亚于毛、邓时代。
当前,我们党用中国梦号召、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有其整合社会共识的价值和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现实意义,是执政党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民意的重要举措。但是,我们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国民必须清醒: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初级发展阶段的目标和理想,这个到本世纪中叶逐步实现的伟大梦想还需要40年左右的努力奋斗和创造实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仍是我国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时期,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这未来40年及其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都还不是马克思所描绘的“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消灭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理想使命的中国梦不是一种终极式的空想,而是可以通过几代党的领导集体和几代中华儿女不懈努力,在不久未来可以实现的目标架构和理想愿景。我们还没有具体想象和描绘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目标和理想愿景。而且,这已确定的未来40年的愿景目标,肯定还会随着今后形势条件以及时间和实践的推移,在具体内容上做必要的细化、补充、调整、完善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未来40年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充满艰辛曲折,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将会受到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和谐、安全建设任重道远,城乡差异、收入差距的缩小,减政放权、让利于民,等等,无不寄托了民众对改善生活的殷切希望和心理期待。
更何况,我们与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处一个地球环境,面临着资本在全球流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各种危机,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人格尊严,排除极端分裂主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地区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扰和破坏,应对全球性突发性灾害和危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公正、客观地说,我们的国家尚缺乏充分条件和必要的软硬实力。外部不确定因素不依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以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智慧与策略,团结世界上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功化解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消极因素,需要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胸怀、肚量和胆略、勇气。
面对党情、民情、国情、世情的变化,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急于求成;也绝不能消极等待,空谈抱怨,坐失良机。执政党必须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和向人民做出的承诺,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包容差异和多样,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战胜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厚积薄发,创造新的奇迹。我们全体国民必须正视现实,充分认识未来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继续发扬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不曲不挠的精神,聚精会神,朝着既定目标和方向,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担当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
如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讲得十分清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人民的期望,是党的领导集体的重担、责任和使命。面对这一责任和使命,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往开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作为久经考验的执政党,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导核心,如果放弃和否定了党的正确领导,放弃和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放弃和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么实现中国梦只是一句空话。
全体党员和各级政府公务员是实践中国梦的骨干力量,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牢记入党誓言,时刻为实现中国梦夙夜在公,奉献毕生精力。
全国各族人民是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相信和依靠全体人民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将实现中国梦作为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将实现幸福梦、强国梦与文明梦有机结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步一个脚印,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添砖加瓦,我们一定能在本世纪中叶垒砌起中国梦的大厦,如愿达到梦想的彼岸,将理想化为现实。
当前,作为执政党要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克服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倾向,将努力实现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取信于民,不断提升执政为民的本领。全党必须明白:脱离了人民,中国梦终究是场空梦。
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付长珍
自“中国梦”提出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阐释。在我看来,中国梦的目标既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阐释,提出了八个必须做到。其中一个要点就是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把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作了适当的区分,另一方面将“公平正义”置于“共同富裕”之前,并且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使得“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中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铸就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基本价值底色,也是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首先,公平正义照亮中国道路。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义性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道路。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共同富裕”。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富裕侧重于经济或者说是分配正义的层面,公平正义则侧重于政治、法律(司法与立法)和社会的层面。十八大把坚持公平正义放在共同富裕之前,是对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将公平正义确立为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没有公天下的执政理念,不把公民的平等权利当回事,共同富裕也就成了空话。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是,近年来民生问题在不断改善,社会上的不公平感不仅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反对两极分化,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杠杆,没有公平正义就不会有人民幸福。
其次,公平正义彰显中国精神。公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已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脉,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旗帜。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吕坤就曾说:“‘公正’二字是撑持世界底,没了这两个字,便塌了天。”“唯公然后能正”是中国传统公正观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是这一优良传统的体现。所谓“正”,即“当于理”。古人以“礼”为度,“制礼义以分之”,各得其分,各得其所,此之谓“正义”。古代中国的公正,缺少普遍的权利平等向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公众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维护普遍的权利平等成为公众的普遍诉求。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不仅是社会观念层面上核心价值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相呼应,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这就把道路、政策和观念层面的东西统一起来了。公正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要目,而且对其他价值目标具有全局性、统领性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标杆和价值引领。
最后,公平正义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凝聚每个阶层和个体的力量,需要公正的社会环境。正如罗尔斯所说:必须将一种正义观念归并于一种基本结构的理想形式,而持续发展的社会过程之积累性结果正是按照这一基本结构来加以限制和调整的。[1]一个健康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橄榄形的资源分配结构,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可以分享到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恩格斯指出,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中国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尽管个体在自然禀赋、能力、家庭出身、生活环境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必须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实现梦想的平等机会,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人人可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最大可能地凝聚改革发展的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使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涉及一个社会如何分配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服务与荣誉等。[3]只有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才能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和防止利益格局的固化。打破利益格局固化,应是目前讲公正的要害问题。原来就效率与公平关系讲公正,没有涉及现实问题的要害。不解决利益格局固化的问题,只是一般性地讲分配和民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于防范和消除固化利益格局的藩篱,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提出:“一是阻碍某些人发展的人和人为障碍,都应当被清除;二是个人所拥有的任何特权,都应当被取消;三是国家为改进人们之状况而采取的措施,应当同等地适用于所有的人。”现代社会公正是建立现代文明的核心,是基于个人权利、平等之上的公平。
权利公平是起点公正。权利平等是最根本的,生存发展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唯有权利平等才能有机会平等;规则公平是过程公正,坚持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就是要反对特权,消除潜规则。有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程序公平,才会有结果公平。达到三个公平,是打破利益固化格局的基本条件,因而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实现这三个公平,才能使人们有实现自己梦想的积极性。
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要实现机会公平,关键是要打破身份固化、权力固化和财富固化,形成合理、必要的社会流动。古代礼制的制度性安排是等级的固化,现代的利益格局是开放的、流动性的。打破阶层固化,使身份流动具有上升空间和有效机制,教育是实现机会公平的最大平台,教育公平是改变身份不平等的最主要的通道。“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4]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要让每一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首先必须实现机会平等。机会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机会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中国现在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机会不平等。各种人为的门槛,正从起点上削减人们的各种机会。由此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发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个良好的社会,财富是不会平等的,但机会可以而且必须公平。只有机会公平,个人努力才有所依托,财富才能比较迅速地被创造出来,并且得到较合理的分配,从而弥补起点不公所导致的结果不公。只有机会公平,不同阶层之间才能找到共识,才能化解社会积怨,增进社会和谐,从而使社会公平正义在有序、健康的竞争环境中得到彰显。
实现社会公正,不是要消灭利益集团,而是要打破利益格局的固化,造成一种良性的利益关系格局,通过机会平等,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实现三个公平,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公正的积极路径。但是,要实现这三个公平,必然会触动某些利益集团,尤其是那些靠权力而形成的利益集团。李克强总理说触动利益关系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改革,其实是革命。李克强在讲到实现2020年的目标时指出三项任务中的第三项,就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实现三个公平,关键是如何在制度层面上加以体现。如果说“公平”的重点在利益的分配,那么“正义”一词的重点在于制度性的安排。其重心和难点在于如何落实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的问题。这是前提条件。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要保证全体公民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这就必须反腐败,反特权,改革政治体制,创新政府功能。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依法建设现代政府,这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任何集团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认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只有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有个人的梦想成真。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创造一个人人公平发展的空间,创造一个人人愿意为梦想而奋斗、人人有机会成就梦想的舞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正能量。公平正义理当成为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上下共同践行的价值理念,成为人人共同享有的精神家园。
标签:公平正义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 中国梦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进步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