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永运[1]2001年在《几种药用苔藓植物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项工作是针对我国几种常见药用苔藓植物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展开一些基础研究。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选择几种常见的具有重要医药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药用苔藓植物,从野外采集后的保种处理入手,主要在其形态结构、培养和抑菌活性等方面作一些基础工作,以认识、理解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结构观察,以比较其配子体和孢子体光合器显微结构差异;通过土壤培养、液体培养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培养研究,以达到保种、扩大培养目的,满足进一步实验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需要;通过抑菌活性筛选实验,比较其提取液抑菌活性,为研制开发抗生素类药物提供参考资料。 本项工作所进行的实验和取得的结果如下: 1.利用光镜(L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比较两种金发藓科植物(东亚小 金发藓和仙鹤藓小形变种)配子体叶片与孢子体孢蒴光合器结构差异时发 现:(1)配子体叶片与孢子体孢蒴上均无气孔分化,叶绿体均属于阴生型, 叶片具有比孢蒴发达得多的光合组织结构。(2)光合产物——脂滴和淀粉粒 在两种藓类配子体和孢子体叶绿体中的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2.通过土壤培养、液体培养和组织培养等方法的运用,成功地进行了药用苔藓 植物的保种和扩种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大量、无菌、均 一实验材料。同时成功地诱导出了两种藓类(仙鹤藓和仙鹤藓小形变种)愈 伤组织,为下一步细胞悬浮培养和大规模培养提供了实验材料和参考依据。 3.通过抑菌活性筛选证实,某些苔藓植物确实含有抑菌活性物质,但多为有机 物质,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苔类植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存在概率要大于 藓类植物。
刘伟才[2]2009年在《药用苔藓植物配子体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是针对我国几种常见的药用苔藓植物的温棚培育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基础性研究,目前对于苔藓培育方面的报道尚少,尤其在室内人工栽培方面的报道更少,本研究以期为深入开展苔藓的人工栽培、开发和利用这些药用苔藓提供背景资料。选取灰藓科(Hypnaceae)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羽藓科(Thuidiaceae)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doz et Molk)、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3种药用苔藓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质、光照强度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土培条件下喷洒MS、Knop、White 3种培养液对大灰藓、大羽藓、金发藓生长的影响,及对3种苔藓的配子体进行了液体培养研究。在基质和光照强度对苔藓生长影响的试验中,设置了腐殖土、黄沙、珍珠岩3种基质和25%、50%、75%、无遮阳4种光照强度,在无遮阳下3种苔藓都无法正常生长,除光照强度为75%遮光率时,腐殖土、珍珠岩、黄沙这3种基质对大灰藓的生长有影响外,其他光照强度下3种基质对大灰藓、大羽藓、金发藓的生长无显着性影响。光照强度在3种苔藓的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3种苔藓的生长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25%遮阳条件下最有利于大灰藓、大羽藓、金发藓生长。在喷洒培养液对3种苔藓生长影响的试验中,MS、Knop、White 3种培养液分别设置了5.5、6.5、7.5 3个pH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叁种培养液分别在pH值5.5、6.5、7.5处理下对大灰藓、大羽藓、金发藓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但喷洒不同pH值处理的培养液对叁种苔藓叶绿素含量有差异。在3种苔藓植物配子体液体培养试验中,MS、Knop、White 3种培养液pH值设置为3.0—12.0,pH梯度为0.5,试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下3种苔藓植物对培养液的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大灰藓在MS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3.5—8.0;在Knop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3.0—11.0;在White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3.0—10.5。从增长长度来看,White培养液在pH值为5.5、6.0和6.5处理下和Knop培养液在pH值为6.5处理下大灰藓增长长度超过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大羽藓在MS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4.5—8.0;在Knop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为3.5—11.0;在White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为3.0—11.0。从增长长度来看,3种培养液不同pH值处理对大羽藓的生长都无促进作用;金发藓在MS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4.0—8.0;在Knop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3.0—10.5;在White培养液下正常生长的pH值为3.0—10.0。从增长长度来看,White培养液在pH值为4.0、4.5处理下和Knop培养液在pH值为4.5处理下金发藓增长长度超过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从叶绿素含量来看,大灰藓在MS培养液pH值为5.5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大羽藓在3种培养液不同pH值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都未超过对照,金发藓叶绿素含量在Knop培养液pH值为6.0处理下最高。
郭蕾[3]2009年在《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文中提出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内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的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独特的或与宿主植物相同和相似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基于此,本课题选择生境独特的粗疣合叶苔Scapania verrucosa Heeg.为实验材料,开展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并对活性菌株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组织分离法,采用PDA、KN、PY、察氏和萨氏5种分离培养基,从粗疣合叶苔中共分离纯化得到49株内生真菌。2.以经典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其中10株产孢的内生真菌进行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鉴定,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其余39株内生真菌在本试验条件下不产生孢子,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6%,对这些无孢类群进行ITS序列测序,并与序列相似性较高的已知菌株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分离得到的粗疣合叶苔49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个纲(Sordariomycetes, Eurotiomycetes)、4个目(Hypocreales, Eurotiales, Sordiriales, Xylariales)、5个科(Hypocreaceae, Trichocomaceae, Clavicipitaceae, Chaetomiaceae, Xylariaceae)、7个属(Hypocrea sp., Penicillium sp., Tolypocladium sp., Chaetomium sp., Xylaria sp., Nemania sp., Creosphaeria sp.),其中16株鉴定到种的水平,25株鉴定到属的水平,8株放在科的水平。毛壳属Chaetomium和Creosphaeria属为优势种群,均占总菌株数的18.36%。3.就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对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稻瘟霉模型活性初筛的结果显示,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的49株内生真菌中,能抑制稻瘟霉孢子萌发的菌株数为40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81.6%。进一步的抗真菌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的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抗菌及体外抗肿瘤效果,8株内生菌对新生隐球菌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T11、T35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红色毛癣菌和烟曲霉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此外,8株内生菌的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尤其对HL-60都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因此,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能产生抗真菌和细胞毒活性物质,是开发抗菌抗肿瘤等药物的潜在资源。4.运用GC-MS鉴定了内生真菌T37低极性部分的28种化学成分,同时鉴定了粗疣合叶苔挥发油中的49种化学成分。宿主含有大量的倍半萜,而T37主要为烷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二者的化学成分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内生菌T37产生了与寄主植物成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并且这些物质也同宿主一样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谱和细胞毒活性。5.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对菌株T37、T31、T35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结构解析。采用常压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等技术,共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鉴定,并与标准品、文献值以及图谱库对照,确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过氧麦角甾醇、甘露醇、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methyl curvulinate、curvulin、O-methylcurvulinic acid,柄曲霉素、Chaetofusins A和Chaetofusins B。其中,4个化合物为首次分到,化合物Chaetofusins A和Chaetofusins为两个结构特殊的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余5个化合物结构需经进一步鉴定。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同时也蕴藏着较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是潜在的天然药物新资源。
周鸿鹄[4]2008年在《叁明城市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文中提出叁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是着名的园林城市,有着丰富的城市植物资源。为推动叁明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及叁明市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行了叁明城市植物区系成分、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植物、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垂直绿化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其绿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外来植物对叁明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编写了叁明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本研究和规划的范围为叁明市建成区及其周山地区,面积为220km~2。1、为了解叁明城市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优势的种类、生活型和地理分布,对叁明城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叁明共有苔藓植物41科60属73种,蕨类植物29科44属64种,种子植物136科405属762种,其中众多种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区系成分分析显示:苔藓植物区系中泛北极成分占优势,但其优势科的现象不明显;蕨类植物区系深受热带区系成分的影响,共30属,占总属数的68.18%;种子植物区系优势成分为热带分布类型,共76科,占55.88%,其优势科分别是禾本科、蔷薇科、菊科、樟科、豆科、壳斗科、大戟科、山茶科、桑科、茜草科等少数几个科,而温带成分仅有32科,占23.59%,对该区系的影响较小。2、将叁明的绿地划分为风景林、防护林、公园绿地、单位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行道绿地、生产绿地共7种类型。引入多样性综合指数K对叁明各类型绿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和排序,结果为:生产绿地的K值最高,因其集约性经营管理,目前的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为风景林。居住区绿地、行道绿地和单位庭院绿地的综合指数排序最低,主要原因是应用了大量的外来植物,且结构简单,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差。3、叁明现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58株,隶属10科、14属、14种。其中一级古树3株[陈墩水尾桥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树龄最大,约800a],其余为二级。从各树种的株数来看,香樟最多,有25株,次为榕树(Ficus microcarpa)。从分布来看,梅列区的陈墩和叁元区的莘口分布较集中,各占全市的17%,各拥有古树名木20株。其次是大源、后洋水尾、叁明饭店等。4、叁明共有外来植物55科125种,大部分(115种)是作为观赏植物引种的,其他的外来种是作为林业用材树种和经济植物引种的,其中已完成定居并逸为野生的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危害较大的外来种有:心叶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在叁明已经扩散到野外,甚至风景林中也能见到其对森林植物的危害)、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马缨丹(Lantana camara)。这些种有的长期引种栽培,有的为近期引入,在叁明已完成定居、归化并开始初步扩散的入侵过程,有些已形成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危害。5、叁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共12种,隶属10科11属。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7种。属国家Ⅰ级保护种3种,国家Ⅱ级保护种9种。叁明市园林管理处华岭苗圃和仙人谷森林公园近年来做了一些迁地保护的工作,已取得明显的成效。6、叁明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观赏价值高的特点。从叁明野生植物中筛选观赏价值高的139种观赏植物(隶属于68科102属)分析其多样性特征、观赏分类及其应用特点等,可为丰富叁明风景旅游资源和城市园林绿化资源提供基础资料。7、叁明共有垂直绿化植物93种,隶属33科58属。其攀援方式主要有自然缠绕、依附攀援和复式攀援叁大类。由于种类繁多,观赏特性各异,分为观姿、观叶、观花、观果等几类,主要应用于房屋墙面绿化、围墙绿化和阳台栏杆绿化。8、叁明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范围包括一个城市中心组团和四个片区,规划总面积为220km~2。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为依据,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以保护地带性植被、天然湿地、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特殊价值的风景林、古树名木等优先领域为重点;以构建城市植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拟天然群落和绿地植物物种乡土化为突破口,通过改善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建立新的保护地和植物园,使得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植物、城市植物多样性及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付素静[5]2006年在《五种观赏藓类植物的配子体发生与组织培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 (Hedw.) T. Kop.、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 Hedw.、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 (Hedw.) Brid.、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 (Mitt.) Fleisch.、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 Hedw.为试验材料,采用模拟土壤培养、配子体组织培养和孢子培养等实验手段,探讨了五种藓类的配子体再生及其发育过程,研究了几种激素对于尖叶匐灯藓茎段增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以尖叶匐灯藓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藓类茎段增殖系统。以幼嫩配子体为实验材料,用有效氯为1.0%的次氯酸钠加几滴肥皂水消毒4min,用无菌水冲洗6~8次,每次浸泡30s,吸干表面水分,切成1cm长的茎段接种,每60天继代一次。45g/L的蔗糖浓度对尖叶匐灯藓茎段的增殖系数最大, 0.02mg/L的BA ,0.2mg/L的2,4-D,0.02mg/L的NAA ,1mg/L的GA3 ,对其增殖或生长的效果最好,TDZ对其增殖不明显或存在抑制效应。2建立了梨蒴珠藓组培体系。挑选蒴帽完整的梨蒴珠藓孢蒴(带1cm蒴柄),用1.0%的次氯酸钠对其进行表面消毒,消毒时间6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用滤纸吸干;梨蒴珠藓原丝体的培养用改良过的Knop培养基;待长出藓丛后转入MS+ BA0.5mg/L+ 2,4-D0.1 mg/L+ 4%蔗糖+ 0.8%琼脂粉(pH5.8)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30天继代一次;诱导配子体再生用愈伤组织块作为外植体来源时,用不含激素的Knop培养基最好,也可以用无菌藓株在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数量较多的梨蒴珠藓幼小配子体。3初步建立角齿藓组培体系。用1.0%的次氯酸钠对角齿藓孢子体进行表面消毒,消毒时间6min,然后反复冲洗;愈伤组织的诱导,添加了BA1.0mg/L的Knop培养基效果较好;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用MS培养基;MS培养基同样适合以角齿藓无菌藓株诱导配子体的再生。4用1.0%的次氯酸钠加上几滴肥皂水对鳞叶藓孢子体进行表面消毒,消毒时间为8min。桧叶金发藓用0.1%升汞常规消毒法2min和1.0%次氯酸钠消毒6min两种消毒方法效果相同。5梨蒴珠藓、鳞叶藓、桧叶金发藓都属于外生孢子萌发类型,其中梨蒴珠藓孢子萌发属于真藓型,桧叶金发藓属于葫芦藓型,鳞叶藓初步确定为光藓型。本研究建立的苔藓培养实验体系,为苔藓植物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揭示了藓类植物配子体发生的几种途径。
曾翠云[6]2016年在《沙打旺9个品种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抗性机理研究及种质特性综合评价》文中指出沙打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豆科牧草,兼有防风固沙等生态作用。沙打旺黄矮根腐病是由沙打旺埃里砖格孢(Embellisia astragali)病原所引致的系统性真菌病害,该病是限制沙打旺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尚未抗病品种可用,筛选出抗病种质材料是选育出抗病品种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离体叶片接种、喷雾接种和自然接种3种接种方法,评价9个沙打旺品种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抗性水平,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rDNA-ITS基因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供试品种的种子贮藏蛋白、亲缘关系和内源激素与抗性相关酶类,综合分析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抗性机制以及抗性水平与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选择出抗病种质奠定基础。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首次确定了栽培沙打旺的分类地位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栽培的沙打旺与与野生沙打旺为同一物种,即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但栽培沙打旺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与野生沙打旺更近,中沙1号和陕西榆林与其它7个品种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和美国的主要黄芪属(Astragalus)(21种)和棘豆属植物(Oxytropis)(7种)中,斜茎黄芪与漠北黄耆(A.austrosibir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隶属于黄芪属驴豆组。2.杂花品种的植株中有部分花穗为白花,中沙1号品种的植株均为匍匐型植株,而其它品种均为紫色花穗、直立型植株;种子蛋白测定结果表明辽宁阜新与中沙1号相近。3.确定了自然发病试验中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病原来自带菌的种子,而无气流传播的外来菌源,该试验首次证明了病菌从死亡植株上产生的孢子在拔节期侵染叶片,植株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第4年发病率达到100%,完善了该病的侵染循环。4.在3个接种试验中以发病率为抗病级别的评价标准,在同一抗病级别的品种中以病情指数等指标为评价抗病性强弱的次序,确定了高抗品种为内蒙早熟>陕西榆林,抗性品种为杂花>鄂尔多斯>固原>河南,中抗品种为宁夏彭阳,低抗品种为辽宁阜新=中沙1号。陕西榆林和内蒙早熟的抗侵入和抗扩展强,陕西榆林和固原的抗损害能力强,中沙1号在抗侵入等抗性能力上均最弱。高产草品种为内蒙早熟,草地持久性最强品种为辽宁阜新,中沙1号的种子产量高,且营养价值显着高于其它品种。5.植株体内9种生物化学物质测定结果显示,未接种植株中的5种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和4种生化酶活性在品种间存在显着(P<0.05)差异;接种后,所有品种植株体内的吲哚乙酸(IAA)含量均显着(P<0.05)升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显着(P<0.05)下降,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下降(显着或不显着),细胞分裂素(CTK)和过氧化氢酶(CAT)均上升(显着或不显着)。未染病植株体内的吲哚乙酸的含量越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越高,该品种抗沙打旺黄矮根腐病越强,此可作为沙打旺种质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抗性水平的指标。6.防风、核桃青皮和大蒜乙醇提取液对沙打旺埃里砖格孢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沙打旺埃里砖格孢及其发酵产物对测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特性,抗菌物质值得开发利用。在选育抗病品种时除了选择抗病强、草产量高的内蒙早熟和陕西榆林等种质之外,也应吸纳草质优、早熟但抗病弱的中沙1号的优良特性。
高叶青[7]2018年在《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形态学、组织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形态学、离体组织培养和稀土元素胁迫下相关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矿区8种藓类植物在株高、茎宽、叶长和叶宽方面与贺兰山的同种植物标本存在显着差异,而叶的长宽比和叶细胞(上部、中部、基部)长宽比差异不显着,表明叶片形状和叶细胞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地标本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气候条件或者是稀土元素含量差异造成的。进而对气候环境相同的白云稀土矿区3种藓类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叶长和叶宽方面均为西矿>主矿>东矿,且西矿与东矿间差异显着;主矿区叶基部细胞均最小,从而得出稀土元素含量是影响白云矿区苔藓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是通过叶片影响植物体的生长,稀土元素可能富集于植物叶片基部。通过施用外源的稀土La~(3+)、Ce~(4+)、Y~(3+)单一胁迫处理短叶对齿藓组培苗,测定分析了不同浓度稀土元素胁迫下短叶对齿藓组培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和叶绿素含量的3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初步揭示稀土元素对苔藓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以及短叶对齿藓抵抗稀土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Ce~(4+)元素在5mg/L时显着提高了POD活性,在10mg/L时显着增加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说明短叶对齿藓对Ce~(4+)元素胁迫响应较强烈,对La~(3+)胁迫响应较弱,Y~(3+)元素居中。较低浓度的La~(3+)(2.5mg/L时)和Ce~(4+)(5mg/L时)显着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3种稀土元素在较高浓度时(﹥5mg/L)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反映出稀土元素对苔藓植物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影响。这3种稀土元素的最适浓度为10mg/L,超过该值后,各种生理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稀土元素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张楠[8]2011年在《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组织培养及栽培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细叶小羽藓野外调查及采集,初步确立了细叶小羽藓组织培养及栽培所需要的生长条件,即光照为1500-3500lx,湿度在50-90%范围内,pH值为5.96-8.00。采用孢子培养、原丝体培养及配子体培养等试验手段,探讨了细叶小羽藓发育过程,并建立了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的孢子容易消毒,用70%酒精表面消毒6min后用25% NaClO消毒5min孢子的污染率为0;配子体消毒方法中消毒剂及取材部位的筛选采用L9(33)3水平3因素9个处理的正交设计,获得最适宜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消毒方法为:用70%酒精表面消毒5s后用2.5%NaClO消毒60s后,接种细叶小羽藓的老枝与分枝交叉处,其存活率可达70%。对细叶小羽藓的组织培养采用孢子体→原丝体→植株、孢子体→原丝体→愈伤组织→植株、配子体→愈伤组织/芽体→植株等几种培养方式,获得细叶小羽藓的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30g?L-1蔗糖+6.7g?L-1琼脂+pH 7.0;添加1mg?L-1IBA处理细叶小羽藓的原丝体获得的藓株最多、藓丛最高、原丝体深绿色致密;添加0.5mg?L-1KT最有利于细叶小羽藓的配子体芽的诱导及生长,添加0.3mg?L-1的6-BA诱导率及愈伤组织致密度最高,愈伤组织增殖系数最大,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在MS培养基中添加1mg?L-1IBA最有利于细叶小羽藓愈伤组织的分化。以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为基质在光照培养箱内对细叶小羽藓进行栽培,利用盖度、分枝长度、分枝数、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评价细叶小羽藓生长发育状况,黄泥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最佳,栽培50天其盖度可达84.33%,分枝长度为4.80cm,一级及二级分枝数为11.87个、5.13个,鲜重及干重分别增长38.15倍、17.69倍,黄砂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次之,白泥土最差;不同土壤栽培细叶小羽藓光合色素含量依次为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其中黄砂土栽培与野外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最相近。
罗巧玲[9]2015年在《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托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麦积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并研究分析了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药学性能、区系组成以及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的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和综合价值评价等,以期为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普查采集标本进行鉴定,麦积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46科427属675种。其中有真菌14科17属22种,地衣2科2属3种,苔藓植物6科7属7种,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裸子植物5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07科,374属601种。可见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而被子植物中又以双子叶植物植物占绝对优势,这些都与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相一致。(2)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多样。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明显优势,占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8.44%;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分别占总种数的16.89%和16.44%;再次为乔木,占总种数的8.74%;藤本占4.44%;真菌和地衣类占总种数的3.70%;半灌木最少,占1.33%。(3)研究区以全草入药的野生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29.78%;根及根茎类次之,占24.44%;居第叁位的为以地上部分入药的植物,占13.89%;以花及花序入药的药用植物最少,只占总种数的1.63%。全区有81种植物其药用部位有毒,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12%。按毒性不同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3类。其中39种植物药用部位有小毒,39种有毒,3种有大毒,分别占总种数的5.78%、5.78%和0.44%。因此采集利用时需要加以识别,注意用药安全。(4)按中药性能统计,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中寒性药(大寒、寒、微寒)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0.96%;其次为平性药,占总种数的29.04%;温性药及凉性药也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0.59%、19.11%;热性药最少,仅占的0.30%。药味以苦味最多,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1.33%;其次是甘味、辛味药,分别占总种数的28.30%、24.15%;酸味药和淡味药共39种,占5.78%;咸味药很少占0.30%;涩味药最少,只占0.16%。药用功效以清热类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5.70%;其次为祛风湿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分别占总种数的14.07%、10.81%和8.00%;泻下类、涌吐类药最少,都只占总种数的0.15%。(5)按照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系统,麦积区112科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可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其中世界广布型有42科,占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7.50%。热带分布科共37科,占总科数的33.04%,其中泛热带分布科占24.11%,是除世界广布型以外,包含科数最多的分布区类型,说明在科的水平上,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与热带成分联系较为密切,而温带成分共33科,占29.46%,说明温带成分对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属的水平上,本区382属野生药用种子植物物可划分为了14个分布区类型和16个分布区变型。除世界广布的49属外,热带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共有65属,占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7.02%,温带分布类型及变型合计268属,占总属数的70.16%。其中,以温带分布型中的北温带成分最多有63属,占区系总属数的16.49%,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区的变型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有47属,占总属数的12.30%,第叁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型有36属,占总属数的9.42%。第四为热带分布型中的泛热带分布有33属,占总属数的8.64%。属比科更能准确详细地反应一个地区的区系特征,因此可以说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6)麦积区有82种野生药用植物为此次重点调查种,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总种数的12.15%。通过对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综合价值评价,发现其综合价值高和较高的种类共计79种,高达重点种数的96.34%。可见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点调查种类多,综合价值高的特点。(7)本区仅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蕴藏量约62840t,经济量约40410t,年允收量达12320t。垫状卷柏、叁叶木通、葛藤、漆树、杠柳、益母草、牛蒡、五味子等重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此外,因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林区或林缘区,其生境本身就是药用植物的适生区,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其相关产业。
胡素静[10]2016年在《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m)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对宿主植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内生细菌是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且宿主植物没有明显感染症状的细菌。已报道的内生细菌研究中,大多集中于维管植物,对结构简单、无维管组织的苔藓植物研究甚少。在黄土丘陵区,苔藓植物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植物类群,而且其构成的微生境是微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环境之一本实验选用黄土丘陵区苔藓植物优势种——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m)为材料,利用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探析其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并观察代表菌种的发酵产物对宿主孢子萌发及原丝体生长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传统方法分离内生细菌前,先筛选出短叶对齿藓表面灭菌的最佳条件为70%乙醇3min+2% NaCIO lmin。表面灭菌后的植物体分离得到68株可培养内生细菌,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质鉴定将它们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下的7个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蜡状芽孢杆菌(B. cereus),烟酸芽孢杆菌(B. niacini), B. aryabhattai,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 Bacillus sp.,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为优势种。2.枯草芽孢杆菌菌株DT-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相提取物在1 μg/ml= 10 μg/ml、100 μg/ml叁种浓度下对宿主孢子萌发均无显着影响;石油醚相提取物在叁种浓度下不同程度的抑制宿主原丝体生长,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在1μg/ml极显着促进原丝体生长,正丁醇相提取物在1μg/ml、10μg/ml浓度下也起到显着促进作用。3.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T-9的叁种提取物叁种浓度对宿主孢子萌发均无显着影响;石油醚相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上对宿主原丝体生长均起到显着抑制作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着促进宿主原丝体的生长。4.利用高通量测序法探究短叶对齿藓的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其内生细菌类群主要由7门,11纲,16目,32科组成。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 a)为优势门;优势纲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优势目主要由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组成;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中的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 s)为优势属。
参考文献:
[1]. 几种药用苔藓植物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刚永运. 首都师范大学. 2001
[2]. 药用苔藓植物配子体培育研究[D]. 刘伟才. 贵州大学. 2009
[3]. 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D]. 郭蕾. 第二军医大学. 2009
[4]. 叁明城市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D]. 周鸿鹄.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5]. 五种观赏藓类植物的配子体发生与组织培养[D]. 付素静. 南京林业大学. 2006
[6]. 沙打旺9个品种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的抗性机理研究及种质特性综合评价[D]. 曾翠云. 兰州大学. 2016
[7]. 白云鄂博稀土矿区苔藓植物的形态学、组织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 高叶青. 内蒙古大学. 2018
[8]. 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组织培养及栽培研究[D]. 张楠. 浙江农林大学. 2011
[9].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D]. 罗巧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10]. 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m)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对宿主植物的影响[D]. 胡素静. 内蒙古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