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264500
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
关键词:加巴喷丁;神经阻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疾病发作突然,伴随剧烈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治疗多采用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神经根切断术等,然而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复发率较高且治疗成本较高[1],因此探讨更为长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神经阻滞为近年来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探讨其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进行性病变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血液病者,长期药物治疗或对麻醉药物过敏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9-65岁,平均(50.28±4.4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01±0.77)年;治疗前NRS评分(7.12±0.92)分。参考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9-65岁,平均(50.30±4.4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97±0.73)年;治疗前NRS评分(7.08±0.91)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术前常规禁食12h,去枕平卧。超声探头与侧颧弓平行,放置在颧弓下缘,对髁突、冠突进行扫描,并微调观察翼突外侧板、翼腭窝及上颌骨后缘,固定超声探头。局麻,通过平面内穿刺技术,由髁突前缘穿刺,穿刺针到达上颌动脉、骨后缘附近后,进入翼腭窝,缓慢、分次注入地塞米松、罗哌卡因,穿刺针拔出后,对三叉神经分支皮肤分布区的感觉减退情况进行检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生产公司: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27)治疗,治疗第1d睡前口服药物,每次300mg,第2d增加至2次/d,第3d增加值3次/d,剂量不变,并按照第3d服用次数持续至第7d。用药第8d后,观察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增加至每次600mg,每天3次。若治疗至第3周,患者疼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则调高剂量至每次800mg,每天3次。患者治疗期间均停止使用具有外周作用的肌松药、镇痛药、类阿片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后第2周、4周、12周,以NRS评分[2]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无痛0分,10分剧烈疼痛,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出血、面部肿胀麻木、血肿、共济失调等)。
1.4疗效判定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NRS评分至少减少71%,生活及工作均无影响;有效:疼痛得到部分缓解,NRS评分减少31%-70%,生活及工作受到轻微影响;无效:疼痛无改善甚至加剧,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3]。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其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31/40,其中显效15例,有效1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7.314,P=0.007)。
2.2两组NR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4周、12周,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R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P﹥0.05)。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4],虽然临床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然而多认为与患者血浆β-内啡肽基础含量降低有关。神经阻滞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然而通过局部阻滞可破坏神经组织,同时对肌肉、血管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引起短期内明显水肿、局部疼痛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降低神经阻滞后短期内患者疼痛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加巴喷丁为临床治疗癫痫的主要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在临床的推广,其在慢性疼痛综合征领域的效用逐渐被发掘并明确[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与其以下作用机制有关:(1)可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钙通道,并对周围神经产生抑制作用;(3)促使氨酪酸的合成并对其降解产生抑制作用;(4)对氨酪酸介导的传入通路形成阻断。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P﹥0.05),分析认为可能与本次研究纳入样较少有关。
总之,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巍,陶胜忠,陈辉,等.三叉神经痛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6):5115-5116.
[2]奚奇,万成福,刘妍,等.马来酸氟吡汀对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常规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7):660-662.
[3]陈华伦,王伍超,郭晓丽,等.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10):60-63.
[4]周圣军,杨剑宏,黄悦士.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803-805.
[5]薛兰霞,吴川丽,陈光裕,et al.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9):1063-1065.
论文作者:韩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两组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神经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