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紊乱诊断的研究论文_王海静

骶髂关节紊乱诊断的研究论文_王海静

王海静(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骶髂关节紊乱症,指骶髂关节受外力作用或妇女产后关节面对合不良所引起的关节或韧带损伤,可造成腰腿痛或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等症状。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骶髂关节解剖形态复杂性及运动功能的特殊性让它成为诊断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骶髂关节;紊乱 ;诊断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1 引言

髂骶关节紊乱是指骶骨相对于髂骨发生倾斜移位。以“关节面位置异常”或“骨缝开错”、“骨缝参差”为病理特征的损伤,本质上是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筋膜等软组织的问题,以纤维、软骨关节出现不能自行复位的位移,骶髂关节紊乱是一个漫长的病理过程,要经历无症状期、有症状期、适应期、骨关节炎期、最后增生融合而达到稳定期。

骶髂关节的神经支配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骶髂关节有广泛的神经支配(L1~S2),因此骶髂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同时表现为对应神经牵涉区域的疼痛,从而使骶髂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变得多样化,造成了诊断的困难。本综述从各项临床表现对骶髂关节疼痛诊断作一总结,以提高骶髂关节紊乱诊断的准确性。

2 骶髂关节紊乱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表现、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2.1 疼痛表现:

2.1.1 髂后上棘周围10cm×3cm内的严重疼痛,往往来源于骶髂关节疼痛[1]。

2.1.2 Slipman 等通过对单侧骶髂关节疼痛阻滞后疼痛减轻>80%作为标准,描绘出疼痛分布区域:94%的患者有臀部疼痛,72%的患者有腰痛,50%的患者疼痛扩展到下肢,28%的患者膝关节以下疼痛,14%的患者有腹股沟区疼痛。但骶髂关节病变所致的下肢痛缺乏L5 神经根水平以上受损的征象, 可有L5神经根以下任何节段损伤的征象。

2.2影像学检查:

骶、髂骨紊乱在影像学检查上有相应的特殊表现形式,髂骨前后旋转移位引起两侧髂嵴不平,内外旋转引起两侧髋骨不等宽;骶骨前后倾斜移位引起腰骶角异常,左右倾斜引起骶嵴偏移不居中。骨盆骨性标志不对称与腰骶痛密切相关,而骶、髂骨在影像学上的异常表现是临床诊断髂骶关节紊乱的重要手段之一。

2.2.1 X线摄骨盆平片检查,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为增宽,关节面排列紊乱,耻骨联合略有上下移动,晚期患者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 两侧髂嵴左右不等高,髋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骶骨不居中;CT诊断可见明显关节间隙不对称。骶髂关节紊乱可以分为髂骨的旋转紊乱和骶骨的倾斜紊乱,髂骨的紊乱有绕X轴的旋前和旋后位移,绕 Y 轴的内旋和外旋位移;骶骨的紊乱有绕 X轴的前倾和后仰位移,绕Z轴的左右倾斜位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磁共振(MRI)检查 MRI作为高度敏感性特异的显像手段, 是早期正确诊断的 基本条件;相对其他影像方法, MRI 更便于显影和评估骶髂关节解剖和的关节囊、软骨及周围韧带的异常。

2.3 物理检查

2.3.1 ①经产女性多以慢性起病, 可无腰部外伤史;而青壮年男性多以急性起病,有腰部外伤史;②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及臀外上方疼痛,且有压痛,翻身疼痛加重。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以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感到舒适。这些症状通常休息后得到减轻,活动后加重;③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久坐久行;④检查可见患侧骶髂关节肿胀,较健侧凸起或凹陷;⑤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⑥双下肢量比检查以观察双下肢足跟量比差0.5cm以上有诊断价值,1cm以上有确诊意义,通常不超过2cm;⑦两侧髂前、后上棘不对称,髂嵴不平,骶嵴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⑧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骶髂关节“4”字试验阳性,下肢后伸试验阳性,单足站立试验阳性。

2.3.2 骶髂关节急性损伤的患者骨盆向健侧倾斜,脊柱侧凸,有保护性的“歪臀跛行”步态出现,不能挺胸直腰。局部可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以触摸到条索状物。对于慢性损伤的患者,其保护性的步态可能不明显,但上述体征仍可在体检中被发现。对于躯干旋转功能而言,由于躯干旋转主要发生在胸段脊柱,因而很少受限制。

2.3.3 关节内穿刺阻滞可以认为是诊断骶髂关节疼痛的金标准。阳性标准为疼痛缓解大于90%,并且缓解时间应超过2周。

2.3.4传统的骨盆扭转检查技术, 如直腿抬高试验、Patrick’s 试验、Erichsen’s 骨 盆摇摆试验、Yeoman’s 试验、Hibb’s 试验、单腿跳跃试验、骨盆挤压旋转试验阳性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但慢性起病者上述试验可表现不典型。Peter Cattley 等认为Gaenslens 试验,股部推冲试验,手指指示试验以及骶髂关节疼痛标示法对骶髂关节紊乱的诊断有意义。其中股部的推冲试验被认为是最具有有效性的。

3 骶髂关节疼痛的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紊乱作为下腰痛的一个病因,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小关节突紊乱相鉴别。这2种疾病均可出现类似腰部、髂后上棘及下肢放射痛症状,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且CT或MRI可见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则是在腰椎过伸、旋转以及体位变化时加重,平卧位可缓解,往往有关节突局部压痛,下肢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据此可诊断。另外,除上述疾病外,若考虑诊断骶髂关节疼痛,需警惕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 结语

骶髂关节紊乱给人类造成的不适是严重的,这一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与其广泛的病症相比,目前的诊断研究水平还很有限 ,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但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骶髂关节紊乱的诊断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各项辅助检查设备的飞速发展也必将使骶髂关节紊乱的检查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 Murakami E,Aizawa T,Noguchi K,et al. Diagram specific tosacroiliac joint pain site indicated by one-finger test [J]. J OrthopSci. 2008,13(6):492-497.

论文作者:王海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骶髂关节紊乱诊断的研究论文_王海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