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五九七农场小学 冯丽
摘要: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而低年级阶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手段,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思维
一、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开启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内在动因。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思考,不断探究。为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拨动学生的兴趣之弦,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兴奋,从而吸引学生将自己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教材的重点和知识深奥处。
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因为它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因而“图文结合”成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画画,低年级的孩子是多么希望表达啊!因此,我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设计了“画一画”这个环节,让学生拿起画笔画出阅读后的感受,变被动为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读着课文,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在他们的语言和写字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画画可能是他们最直接和最轻松的表达的方式。所以,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在文本剖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是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特殊符号,在语文教学中,字里行间引导学生品味词汇篇章,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感受文字深层含义,更可让学生积极思维,开启思维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可谓是文章的“文眼”,在文章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思考,从中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发展孩子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中心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感情朗读的好教材。细细品读,文中每一句话里都藏着灯的明亮;细细感受,每一句话里都透着光的绚丽。在教学中我主要是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展开教学。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摒弃繁琐的分析,用一个问题“北京夜晚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贯穿全文,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总起句“整个北京城变成了光的世界,灯的海洋”总结句“北京的夜晚多么明亮,多么辉煌”,围绕这两句展开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更让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
三、在词语替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皆是遴选的名家名篇,其意蕴深远,内涵丰富,尤其是遣词造句,更是准确精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一些美文佳作,针对其中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试着去用其他词汇替换,体会前后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荷花》一文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如将这句话中的“冒”字替换为“长”,然后师生共同针对前后两句话进行比较。经过大家分析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冒”字用在这里,更为传神,让荷花争相开放,充满生命活力的蓬勃生机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与上句中描写的荷叶挨挨挤挤,枝繁花茂的画面相呼应。因此,洁白的荷花只能从荷叶中冒出来,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一幅亭亭玉立、盎然生机的荷花图。作者用词可谓独具匠心,巧妙准确。在词句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体会,从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材中用词的精当,更在对这些词语的品味中发展了自己思维的准确性。
四、在引导想象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个体的创造能力离不开想象。缺少想象的土壤,就不会开出创新的花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阔思路,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想所未想过的,想精巧奇妙的,想趣味横生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创新火花不断绽放。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中,首先是让学生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充分理解。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让学生练习说说“无边无际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之后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在课文的关键之处启发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既能助推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当然,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在语文学科中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需要借助课外大量活动的训导来实现。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文学科,我们必须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置于首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契合教学实际,进行合理设计,为学生提供多姿多彩、鲜活生动的思维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引导他们优化自己的思维,使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朱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5期
2、王杨敏.《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14年第16期
论文作者:冯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