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疗效论文_韩秋丽

韩秋丽(广东省揭西县人民医院 广东揭西 515400)

【摘要】目的 为了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言语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分析和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考察目标,将他们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辅导、肢体锻炼、针灸等治疗,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Barthel评分及并通过问卷调查的过形式测试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结果 经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患者Barthel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而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值得运用。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必要性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38-02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而且由于其发病后易遗留各种后遗症甚至死亡,已成为威胁脑卒中患者生活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患者一旦发病留有偏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而要依靠药物治疗促使其完全康复尚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帮组患者康复。目前绝大多数患者会由于受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在接受一段有效的治疗后会选择出院康复治疗,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就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这样有助于其出院后继续按照正确的康复方法进行锻炼。我院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双盲的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脑卒中偏瘫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的患者均经过相应的检查确诊。观察组的患者中包括男患者35例和女患者1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55±3.5)岁;患者发病时间(30-75)d,平均( 42±11.2)d。对照组的患者中包括男女患者各2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6-80)岁,平均年龄(56±2.3)岁;患者发病时间(35-75)d,平均( 42±10.2)d。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后遗症等因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立即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予常规的护理。具体包括:由科里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训练患者如何在床上进行自己翻身,指导患者采用何种肢体摆放位置能够减少肌肉萎缩,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锻炼及肌力恢复训练。在巡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时向患者和家人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主要的治疗措施及日常预防及康复等。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对照组患者的基本治疗外,同时对入组的患者在病情好转并稳定后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其具体措施为:①心理辅导:护理人员除了要给患者进行治疗外,还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和交流,促使患者和护士之间形成相互的信任,这样可以让患者充分的信任护理人员,有助于他们将心中的焦虑、恐惧和不安讲出来。护理人员在了解了患者的想法后,要想办法开导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必要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发泄情绪的渠道。②肢体锻炼: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及家属不定期的进行翻身,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偏瘫的患者都存在肢体不能移动的情况,而没有护理知识的家属并不了解如何协助患者进行正确的摆放,护士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并向患者及家属演示正确的摆放方法及肢体关节的活动方式,这样可以提前预防患侧肢体肌肉的萎缩。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将病床逐步摇起,有助于锻炼患者腰背部肌肉及平衡性。随着康复训练的加深,患者患侧肢体活动能力会逐步增加,此时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自我移动、侧身、良肢摆放、床上移动、坐起平衡锻炼、站起与坐下训练、缓慢行动锻练、双手交换锻练等多项内容。教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的辅助工具如手杖、步行器、轮椅等。③物理治疗:在患者康复期间,为患者治疗针灸及理疗方案,具体针灸部位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至少保证每天针灸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半小时;④言语锻炼:对患者按照听、视、触、嗅觉的顺序分别进行刺激,各刺激间要互相协调和互相增加,通过进行多次反复的刺激相互促进使患者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在刺激过程中要及时的给与患者鼓励和帮助,帮助患者建立信心。⑤健康宣传:对患者及家属通过进行言传身教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常规治疗机日常锻炼方法等,降低患者发病的风险,指导患者养成正常的服药习惯和生活方式。

1.3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共100分, 满分表示病人能够生活自理,不需要家庭成员帮助;99-60分认为患者经常康复训练仍然存在轻度功能障碍,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己可以自己完成一部分活动,但是有一部分仍需要外人的协助;59-41分认为经过康复训练患者存在中度功能障碍,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需要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低于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病人的绝大多数日常生活都要靠家庭成员协助才能完成或者完全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康复训练后再次对患者进行Barthel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占优势显,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 (-x±s)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率对比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49(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0(80.00),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837,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通常病情危急,其发病机理考虑是由于大脑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每年因脑卒中致偏瘫的患者越来越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2]。患者发病后都会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各种原因会选择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3]。因此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来说至关重要。现在针对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但是临床统计发现对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主张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两天进行早期康复训练[4]。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考虑主要是(1)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都会有各种情绪低落、悲观、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样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积极性,护理人员及时的进行心理辅导,有助于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5]。(2)脑卒中偏瘫患者都有患者肢体活动不灵,而运用针灸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大脑的血流量,而且通过刺激神经能够恢复患者的肢体和感觉障碍[6]。(3)在巡视的过程中时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医疗知识的传达,这样不仅可以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疾病,而且能够促使患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有临床资料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初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负面情绪,在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开导,有助于排除患者这种负面影响对治疗的干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不能长期坚持,此前各种成绩都会消失,而且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将早期康复训练运用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外,能够减少护患间的摩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凤云.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50-751.

[2] 陈摇丽.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2.

[3] 李月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35,236.

[4] 陈刘琴.脑卒中患者早期偏瘫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4):953-954.

[5] 甘丽娇,沈文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6-47.

[6] 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6-18.

论文作者:韩秋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疗效论文_韩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