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个体经营起源探源_羊毛衫论文

苏南农村个体经营起源探源_羊毛衫论文

苏南农村个体经营历史溯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个体经营论文,农村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苏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凭藉其较为灵活的机制,首先迈出了经济腾飞的步伐。正值农村集体工业和乡镇企业竞相拓展之时,个体经营的阵容也悄然壮大,且形式多样,有家庭副业、家庭工业、个体经商和个体批发商等,成为村民致富、区域经济繁华的又一途径,令人刮目相看。

苏南农村的集体工业和乡镇企业已十分发达,似无个体经营存在的必要。然而现实的状况,个体经营却在短暂的时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其缘由何在?首先应归功于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激发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经营能力。其次,市场对小商品的需求,使个体经营者有利可图,不断刺激着个体经营的扩展。再者,众所公认的苏南村民精明灵活,经营意识强。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分析,即苏南地区历来具有善于经营工商业的文化传承。现在是以往历史的必然延伸,当今部分社会文化现象可以从历史渊源中寻觅出其缩影。清醒地认识过去的历史,有助于分析现实状况。本文试从明清吴民擅长经营的特色,以探究苏南村民个体经营迅速发展的文化历史渊源。

推溯至明清二朝,其时,正值封建社会末期,皇权的专制和社会的封闭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这保守压抑的社会环境中,重商抑末已凝为全社会的思维定势,然而在封建经济较为发达的吴地却显露出相异的端倪。个体经营活跃于手工业和商业之中,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吴地社会繁华富庶的主要动因。

一、个体经营的手工业

封建经济中板滞的小农生产,主要特征是男耕女织,女织的产品是为自身消费服务的。明清二代,由于吴地商品经济的发达,农户的纺织品大部分进入市场交换,加速了女织向家庭手工业转化的进程,突破了封建经济固有的框架。农户的女织不仅在秋冬二季加工自己田地所产的棉花,而且还从市场上购入棉花棉纱,常年进行加工。松江“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①部分出产棉花较少或不产棉的地区,村民也经营棉花、棉纱的加工业,以谋其利,对市场的依赖性更强。青浦县的金泽地势低洼,宜种水稻,虽不产棉,但其民与松江农家别无二致,均以纺织为业。农户纺纱织布,或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或抱布入市,易木棉以归,“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庄,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盐米”。②青浦县的朱家角镇四乡也盛产稻米,不植棉花,农户都从镇上牙行处以纱、布交易棉花,“农家工纺织者十之九”,“不纺而织者为兑纱,不织而纺者为卖纱”,③这些从事纺织加工业的农户是来料加工的小商品生产者,也是为市场需求而生产的个体经营者,就是两头在外的个体经营加工业。无锡县也不产棉花,也因经营棉花的加工业大获其利,乾隆时无锡人黄卬说:“常郡五邑,惟吾邑不种草棉,而棉布之利独盛于吾邑,为他邑所莫及”。④区域经济的发展,促使手工业的专业化经营,乃至个别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例如,鞋袜原是各家各户自己制作的消费品,转为由部分市民村妇专业加工的手工业产品,史书记载:“……往时履袜之属出女红,今率买诸市肆矣……”⑤松江城西郊,专业经营单暑袜的店铺有百余家,“松江旧无暑袜店……万历以来,用尤敦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⑥松江城东则开设众多鞋店,万历之后,“始有男人制鞋”,⑦形成一批加工、经销鞋袜的个体经营户。手工业和商业的个体经营在专制统治的缝隙中顽强地成长起来,在吴民的思想观念中注入了重商求利的意识,个体经营的发达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促进了全地区经济的进步和财富的丰腴。

与今日苏南农村相观照,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已无法与现代工业相比,所以现今农民两头在外的加工业既不是旧时简单的重复,却又与昔日有着丝丝缕缕之系。现代纺织工业的发达,当然不需农户再去经营家庭纺织业。然而就在现代工业的缝隙中,农户巧妙地利用个体经营灵活善变的优势,从事着获利颇丰、市场急需的小商品生产,使个体经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吴县渭塘乡的村民利用本地水乡资源,户户养殖蚌珠,迅速致富,带动了全乡乡镇企业和乡镇文化的发展。最典型的莫过于个体经营羊毛衫编织业。苏南农村并不出产羊毛,农户从外地购入毛线和晴纶线,自备编织机,加工成各式羊毛衫出售。因羊毛衫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年年看好,激发了农户生产羊毛衫的热情。青浦县蒸淀镇家家经营羊毛衫编织业,达到了年产500多万件羊毛衫的能力。他们从单家单户经营编织,到配置整烫、缩毛等后道工序,并发展成20多户联营的私营企业,将羊毛衫生产从毛纱供应到产品设计直至销售实行了一条龙服务。目前蒸淀镇这类家庭私营企业已达120家,实施了科学管理,使个体经营更上一个层次,并成为上海市郊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镇民农户收益剧增,六千农妇不出家门,年均收入近万元,成为该镇农户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⑧张家港市妙桥镇也有6000多家农户从事羊毛衫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更大,年产羊毛衫达5000多万件。他们家家雇佣外地民工进行编织生产,自己全力投入原料采购和产品推销,经营性质更为明显。村民们不仅自身致富,还带给外地民工实惠,民工中收入较高的每月可有近千元,现妙桥镇已建成名闻遐迩的中国羊毛衫市场。⑨

现时个体经营的规模和方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不能不归结为潜在的经营意识正在发挥出新的活力。

二、个体经营的商业

明清二朝吴地商品经济的活跃,促使了个体经营手工业的兴盛,而手工业产品的剧增又推动了坐贾行商队伍的壮大,从乡村到城镇形成了繁密的个体经营网络。吴地纺织业的发达,产品不仅优质,且各具特色,有药斑布、棋花布、斜纹布、缣丝布等,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故有“苏布名重四方”的美誉。⑩其时北方产棉而不纺织,商人将棉花贩至吴地,加工纺织后再走销北方,形成了棉花棉布整体销售的趋势:北花南运,南布北销。明代徐光启说:“今北土之吉贝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鬻诸北”。(11)吴地所产棉布行销的地区范围很广,“近自杭、歙、清、济,远至蓟、辽、山、陕”。(12)从事经营长途返销的商人常常能获取巨额利润,所以甘冒一定的风险,倾大笔资金前来吴地经销,清人叶梦珠记述:“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13)促使吴地部分市镇形成了全国性的棉布专业销售市场,仅嘉定一县就有罗店镇、外冈镇、钱门塘市、南翔镇等繁华的棉布交易中心。罗店镇在明代万历年间“比闾殷富,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南翔”。(14)直至清代依旧不减其盛况,罗店镇上牙行收购四乡所产棉布,转售徽商,因此镇上“阛阓喧嚣,日睹贾舶商车之盛”。(1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大量的棉布经销不是在府城或县城中进行的,而是在市镇上进行的。(这与今日吴县渭塘的珍珠市场和张家港市妙桥的羊毛衫市场都设于市镇上,颇为相似。)从而促进了这些市镇的扩展和各类经营行业的勃兴,故时人称:“往时履袜之属出女红,今率买诸市肆矣,往时荼坊酒肆无多家,贩脂冒脯者恒虑不售,今则遍满街巷,旦陈列,暮辄罄尽矣……”。(16)松江西郊暑袜店多达百余家,东郊则广设鞋店,茶馆、细木店、药店诸铺也逐年增多。细木店多由徽人开设,“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而黄草蒲鞋店则由宜兴人专营,“宜兴业履者,率以五、六人为群,列肆郡中,几百余家”。(17)吴地个体经商之繁盛,不仅本地人乐而为之,还吸引了众多的外籍人士前来争利,坐贾行商称盛一时,成为吴地社会经济繁荣的一个支柱。

今日经营商业的交通运输、信息传递之便利已远超前代,且又有国营商业网络为中枢,然而个体经商依然活跃于苏南农村,为繁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挥出自身的能量。80年代初,允许人体经商的政策刚出台,苏南村民善于经商的特长开始发挥出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从贩销生活用品开始,发展成专业批发商和长途运销商。例如,无锡堰桥乡于1983年初开始批准发放个体商户的营业执照,到年底全乡就涌现出141户个体商业户,和455户长途运输户,他们成功地将工业日用产品推销到各乡间村落,又将本地特产运销各地,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发挥了流通领域对生产的促进作用。(18)之后,随着个体经营手工业的兴旺,手工业产品的销售量剧增,个体经商的发展速度更快,并形成了专业销售市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常熟市招商场和张家港市妙桥镇羊毛衫市场。常熟市招商场主要销售廉价的成品服装,部分个体经商者集中于招商场内,设摊出售成衣,即为古代意义中的坐贾,部分个体经商者则成批收购成衣,远途返销外地,多达数十个省市,即为古代意义中的行商。正是在这个体经商者不辞劳苦的营销活动中,常熟市招商场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一再扩建,成为享誉国内的成衣专业销售市场。张家港市妙桥镇的农户年产各类羊毛衫5000多万件,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贩销,妙桥镇为此特地建造了两座羊毛衫交易市场,并专设贷物托运站,可将批发的羊毛衫运至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现羊毛衫市场的日客流量达2万人次,日车流量超过600车次,成为国内闻名遐迩的羊毛衫生产销售基地。(19)此类个体经营的拓展并不只是个例,青浦县蒸淀镇农户也专业经营羊毛衫编织业,年产达500多万件,蒸淀镇也特辟羊毛衫交易市场,所产羊毛衫销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苏南村民精明强干,经营意识强,能及时抓住机遇,使个体经商得到较快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区域的文化传统。

三、个体经营赋于区域经济的实利

明清时期与今日的个体经营因时代的差异和社会的进步,具体内容和营销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客观效应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一,个体经营工商业比单纯的种植农作物经济收益增多,村民生活有明显的改善。明清吴地赋税苛重,普通农户将田间所获徼官纳租后,所剩无几,衣食困乏。若经营纺织业,可济日常家用,故史书记述:“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其衣食全赖此”。(21)明人徐献忠也说:“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藉以稍济”。(22)当时人们就将经营纺织业与富裕相联系,“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家多以纺织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23)“好殖”即善于经营谋财之意。可见,吴地上至官宦士大夫,下至市民村夫竞相以织作经商获利,故经营意识无形中已潜入人心。

今日的苏南,凡个体经营先走一步的村民,无不跨入先富的行列。据无锡堰桥乡1983年的统计,从事经营副业商业的农户,年收入至少可达1500元,多者可获5000元至6000元的收益,而当时务农的村民年均收入为千元左右。(24)近几年的差距更大,青浦县蒸淀镇经营羊毛衫编织业的女劳力,年平均收入近一万元,远远超出纯农业户。(25)于此可窥见个体经营的发达对改善农户生活的作用。

其二,个体经营工商业有助于部分市镇的扩展和繁荣。为了便于经销,个体经营者需要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以了解市场信息,交换商品,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是个体经营者理想的聚居地。明清时期,市镇上拥有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使店铺和人口不断增多。明朝青浦县“朱家角镇,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京省标客往来不绝,今为巨镇”。镇上花布庄居多,还有鱼米庄行和其他各色店铺,“市中居货曰榻,置货鬻物曰店,以有易无曰赎卖,随地贸易曰摊头,肩挑行贩曰脚担”,并有木工、竹工、金工等手工作坊,(26)从而构成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其他商业、手工业配套的经济格局,成为当地繁华的市镇。清代苏州元和县周庄镇形成了以纺织业、竹器业、水产业为特色的经济结构,全镇居民达五千余人,手工作坊和店铺中雇佣的伙计约占一千余人,由此推诿,全镇每户居民都与个体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27)此类市镇之多,不胜枚举,各镇都店肆林立,牙侩广设布行、布庄招揽客商,成为商贾云集的交易中心,嘉定县外冈镇因此兴盛,“四方之巨贾富驵,贸花由者,皆集于此,遂称雄镇”。(28)

今日也有类似的市镇。张家港市妙桥镇农户大批量地生产羊毛衫,吸引了国内四方客商。围绕着羊毛衫的大宗交易,妙桥镇不仅建造了占地面积10多万平方米的羊毛衫商城,而且发展了餐饮、住宿、娱乐、金融、邮电、托运等行业,妙桥镇的规模由此大为扩展,使这个过去默默无闻的小镇名扬四方。(29)青浦县蒸淀镇也因众多农户经营羊毛衫编织业,使这偏僻冷落的小镇热闹起来,每天清晨和傍晚,羊毛衫市场人头济济、交易兴旺。(30)确实,市镇的发达与个体经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三,个体经营充分利用剩余劳力,在个人获利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繁荣。明清期间,个体经营纺织业的兴起,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力,农家妇女儿童纷纷投入生产,城市平民乃至部分地主家庭的妇女也卷入了纺织之列。苏松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31)青浦县金泽镇“无论贫富妇女,无不纺织”。(32)形成了既勤作又善经营的世风,使社会财富与日俱增,史书中记载吴地“比闾殷富”、“民物浩穰”、“百货填集”等字句随处可见。天地的富庶和市镇的繁兴,各类手工行业和服务行业相应增多,给农业剩余劳力和无业游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仅以酒店茶馆为例,太仓的璜泾镇“自嘉庆以来酒肆有四五十家,茶肆倍之”。(33)璜泾是中等市镇,酒楼茶馆就如此之多,可以想见其需要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在吴地,不仅本地居民乐于从事百工技巧和贩销货物,还吸引了大批外籍流民和商人前来就业。所以吴地是“财赋粤区,商贩之所走集,货财之所辐辏,游手游食之辈,异言异服之徒,无不托足而潜处焉”。(34)外藉人士开始客居,渐而长期留居,数代后即为吴民,增添了吴地五方杂处、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区域特色。

今日苏南虽有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乡镇企业,终因人口过多,难以充分就业,个体经营的发迹,既利于个人致富,又可以转移部分农业剩余劳力。如无锡堰桥乡1982年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户只有85户,到1983年底猛增至1452户,占全乡总农户的17.9%,在人多地少困境中,较快转移了多余的劳力。(35)目前,部分个体经营业的迅速发展,本地的劳力已供不应求,纷纷雇佣外地民工,以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如张家港市妙桥镇的村民因羊毛衫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日夜忙于经销,无暇顾及编织生产,便雇佣外地民工,现已形成户户雇工的新格局,而苏南的富裕,使外地民工也甘愿前来就业获利,促进了苏南社会的多元化。个体经营的新态势在苏南社会经济繁荣的进程中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概而言之,吴地自近古以来,封建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吴地城乡不分贫富贵贱,均以求利为上,竞相争富,是故对经营手工业和商业颇为有方,经商意识浓厚,形成了吴地特有的封建工商业文化氛围。部分外地善于经营的人士,乐于客居吴地从工从商以求利,更增添了吴地的经营之风,办事精明、善于经营成为吴民的特性之一,代代相因。在个休经营被冷落了多年之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为个体经营打开了绿灯,苏南村民的这一潜能被发挥出来,各类个体经营业迅速拓展开来,成为村民自身致富和区域经济繁华的有利条件。

明清时期,个体经营突破了封建专制的桎梏,为吴地的繁华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个体经营又为苏南经济建设的腾飞,谱写了新的篇章。

注释:

①正德《华亭县志》卷三风俗。

②(32)道光《金泽小志》卷一风俗。

③嘉庆《珠里小志》卷三风俗。

④黄卬:《锡金识小录》卷一备参上,力作之利。

⑤(16)光绪《重修常昭合志》卷六风俗。

⑥⑦(17)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卷五。

⑧(20)(25)(30)陆秋根、李春荣:《六千农妇足不出门,劳均收入近一万元》,载《文汇报》1995年1月29日第7版。

⑨(19)(29)向军、毛骥:《妙桥·中国羊毛衫商城开业》,载《苏州日报》1994年11月9日第1版。

⑩正德《姑苏志》卷十四土产。

(11)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木棉》。

(12)万历《嘉定县志》卷六田赋·物产。

(13)叶梦珠:《阅世编》食货卷五。

(14)万历《嘉定县志》卷一疆域·市镇。

(15)光绪《罗店镇志》卷一疆域志·风俗。

(18)(24)(35)陆永辉:《当前农村的一个战略问题》,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专辑。

(21)万历《上海县志》卷一风俗。

(22)崇祯《松江府志》卷六物产。

(23)于慎行:《谷山笔■》卷四。

(26)崇祯《松江府志》卷三镇市。嘉庆《珠里小志》卷三风俗。

(27)光绪《周庄镇志》卷四风俗。

(28)崇祯《外冈志》卷二物产。

(31)《敬陈农桑四务疏》,见《皇朝经世文编》卷三十六。

(33)道光《璜泾志》卷一流习。

(34)《镇吴录》,转引自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第241页。

标签:;  ;  

苏南农村个体经营起源探源_羊毛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