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论文_郭菊香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论文_郭菊香

(芜湖市无为县福渡初级中学,2410000)

摘要:现行国家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重新整合了心理健康等学科知识,蕴含着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农村经济不够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不了解。同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不十分成熟,紧张繁重的学业负担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的困惑、失衡、障碍更为普遍。作为一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该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方法探究

一、农村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概述

长期以来,我们关心学生成长更多侧重在成绩、守纪、安全、早恋、网瘾等方面,而忽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农村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闭、自卑、焦虑、叛逆、厌学、虚荣、妒忌、盲目从众、敌视甚至仇恨,感情淡漠不懂感恩等。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现状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导致这些心理问题有以下原因。

第一,学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错位。农村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发育高峰期,但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并不同步,有独立意识却不能完全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当面临代沟、沉重的学习负担、人际交往障碍时,他们不愿对家长和教师敞开心扉,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第二,农村家庭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首要因素。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心理学、青春期的知识不懂、不关心,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单亲家庭、“留守生家庭”的学生更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

第三,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被动。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标准依然是升学率。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第四,农村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村存在“读书无用论”的价值倾向,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不健康的影视传媒、电子游戏、封建迷信等对学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此外,农村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的增加,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障碍的因素之一。

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健康的心理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单纯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发展需要。现行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蕴含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农村初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该学科教学中浸润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农村教师应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对学生作出合理预期,关注学生心理,及时疏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障碍。

(二)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重新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整合了青春期心理矛盾、交往心理、生命教育、认识自我、挫折教育、情绪管理、集体主义观念等知识。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传递情感正能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情绪的管理》一课时,导入设置问题情境:“数学单元检测成绩悬殊的同桌两人,拿到试卷时会是怎样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因为情绪的表达关乎人际交往。同时,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的特点,引导学生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去感染他人,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氛围。在情绪调节方面,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探究活动中引入抑郁、嫉妒、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情境,拓展学习、应用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再例如,教材中“遇到老人摔倒你怎样去做?”,许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认为录下过程帮助老人,然而有些人认为当今社会有诸多凶险,为防惹麻烦,所以会敬而远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或及时拨打110。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做,也引领学生拒绝冷漠关爱他人。

(三)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相结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情感教育目标包括:“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养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实践中,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尊重、欣赏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其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热忱。如:挖掘生活和新闻中新鲜的正面向上的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情感相互感染、迁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后,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达到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美的教学语言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习疲劳,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培育健全的人格。

(四)重视感恩教育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晓理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可见,感恩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体验,所以感恩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人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同学之恩、老师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等。教师可以将各种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让学生从认知层面到心理情感层面不断深化,进而外化为“感恩”的实际行为。例如,教《爱在家人间》一课时,在“体味亲情”环节,将我校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拼搏的事例形成图片故事,让学生说感受,重新解读父母的爱,感受亲情理解父母。在“爱的碰撞”环节,通过学生畅谈对比“平时父母对自己说的最多的话和自己对父母说的最多的话”,思考亲子间爱的碰撞的原因,进而体悟来自父母无私的爱。在“沟通传递爱”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对学生进行落实感恩父母行为的教育。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我们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彩红.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4).

[2]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时代教育,2017(08).

[3]汝敏.巧“借力”,上好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例谈[J].好家长,2017(07)

论文作者:郭菊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论文_郭菊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