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论文文献综述)
张开金[1](2020)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回应》文中研究指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有机会接触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个人的财务问题,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学会管理自身的财务,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拥有良好的财经素养至关重要。在人们的观念里,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各方面的素养理应较为全面,但是实际上近几年来,伴随着财经问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些现象逐渐暴露了学生个体的财经素养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财经素养而危及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了解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以及高校财经素养教育开展的现状,探究当前造成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找出大学生财经素养的需求并对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回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四所高校的普通本科在校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05份,有效回收率为92.76%,利用SPSS 2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除此之外,还对部分本科生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偏低,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消费的非理性与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萌发但财经知识、技能匮乏;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等。其次,大学生对于财经素养教育的认知也很欠缺,比如对财经素养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失偏颇;对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的认知一知半解;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浅薄。最后,调查也发现学生对于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呼声却很高,他们在开展时间、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以及开展主体上都有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学校对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却存在整体性忽视的现象。本研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40个个案进行了小样本分析,解释了影响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关键因子组合。最后,根据我国高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提出了从高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以及大学生自身层面来完善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李关山,白婕[2](2019)在《杨春风的故事》文中研究指明上集1.罗村沟日天空灰蓝,没有云彩。炎炎七月,热浪滚滚,土岭高低起伏。镜头渐向一条二三十米深、百余米宽的深沟——罗村沟推近。沟底两边树木依稀可见新绽的嫩芽,知了趴在光秃的枝丫上在噪鸣,麻雀伫立枝头,热得直张嘴。2.村庄
蔡测海[3](2019)在《地方》文中研究指明守世·开篇你一定会守在那里。有谁谁问,那个谁谁住的地方,还有多远?指路的一摸脑壳作答,叫这个名字的人不多,西边,七八里地。七八里,也许是半日、一日路程,数量词总是靠不住,对不对?你一定会守在那里,等某人,或者命运的到来,你的名字就是地标。你是谁,没人问。你是一个守世的人,在一个地方守望世界。淮南子里的人名、地名、神名,经数千年还在。在东南西北的某一处,你就是一座地标。
黄慧红[4](2019)在《教育的能量公式:E=mc2——读《约翰编辑“农业报”》的漫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着名的能量公式E=mc2——物质能量E等于物质的质量或者重量m乘以光速c(每秒30万千米)的平方。仅仅一克的物质,如果将它转变成能量,其能量等于大约2500瓦的电力。真理相通。东方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现代教育实践家陶行知,西方教育思想大师斯宾塞,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许多伟人与先哲们发现并用其不同的语言形式对人们指出同样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叶舟[5](2019)在《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之敦煌本纪(第四部)》文中研究表明半晌后,直到那一股杂沓的烟尘,消失在了沙梁子背后时,胡恩可的元神方从都护府城堡的门洞上头跃了下来,稳住了自己。借着一丝幽微的碎芒,元神俯下了身子,将地上的辙印,包括一大堆凌乱的马蹄印,逐一捡拾起来,拍打干净,款款地晾晒在了一堵泥墙上。此乃胡恩可在这一世里干下的最后一桩事。干毕了,胡恩可这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元神竟有如此的法力,不由得喜乐开来。突然,夜空中掉下来了一块石头,扑棱棱地滚落在了他的脚下。元神定睛一瞧,不是石头,原来是一只黑老鸹。
桑俊利[6](2019)在《初中生金钱态度的特点及教育建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金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再是简单的交换工具,而是从多方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他们可操控零钱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以及行为模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研究利用蔡瑞华编制的初中生金钱态度量表,将北京、江苏、河南地区的460名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当前初中生金钱态度的特点。通过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生金钱教育提出建议。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后得出,初中生金钱态度的整体特点表现为:在金钱预算维度,初中生具有较强的金钱规则意识以及处理金钱较为谨慎;在不信任维度,对自己在使用金钱的状况下容易犹豫不决、怀疑;在焦虑维度,对金钱的拥有和使用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品质维度,对商品品质注重程度一般,但初中生整体不认可金钱代表权力-名望的象征。研究中还将初中生金钱态度做了不同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个人背景、家庭背景以及个人零钱经验都对金钱态度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访谈结果表明当前初中生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的金钱教育,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方对青少年的财商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是家长、同伴金钱态度有失偏颇,极易对初中生金钱态度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有关金钱行为的误导。综合以上调查结论,提出对初中生金钱教育的建议:1.家庭方面:向家长与青少年普及金钱教育读物,实行零花钱教育。2.学校方面:学科渗透与课外活动并行,增强教师金钱教育专业性。3.社会方面:多渠道宣传科学金钱观,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金钱教育。
李晨碧[7](2017)在《《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英译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文中提出本论文是《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演讲稿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英文原稿取自2013年美国加州的夏季布道会。讲稿主题选自马克·吉尔曼的原着《永远穿干净的内衣及父母表达“我爱你”的其他方式》,通过诙谐风趣的语言及贴近生活的实例对“如何审视自己的本心和生活”进行了探讨,对净化心灵、指引成长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精品宗教演讲材料。本报告对整个翻译过程和行为进行了研究总结,旨在为“宗教演讲”这一集演讲与宗教文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提供一定的翻译理论启示和方法指导,为其实证研究提供个案参考,提供一些“宗教演讲”方面的翻译理论或实践技巧,以期推动行业内对“宗教演讲”方面的翻译研究。本报告包括任务描述、完成过程、行为研究、个案分析四个部分。鉴于牧师布道演讲集宗教文学与演讲为一体的特点,笔者采用了美国着名语言学家尤金·A ·奈达(Eugene A.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并结合具体的翻译方法,对翻译实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针对词汇和句式翻译等重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了直译与意译、正反译法、顺译法和逆译法来处理,力求达到“动态对等”,使源语读者对原文的阅读反应与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阅读反应趋于一致。
李正洪[8](2016)在《木水流》文中研究指明一个村庄叫木水流,它的历史就像是一团稀泥,杂糅在人们的记忆里,从一个故事进去,又会稀里糊涂地拐到另一个故事里去。小说讲述了一个村庄近百年的传奇变迁,由一个小埠头变为一个繁华村镇,由几户本地人到外来人的融入,其中经历着争斗、劳作、融合、爱恨的人生故事。历史演进,时代更替,木水流从未停下变迁的脚步,从野蛮到文明,从狂野到静穆,主宰这传奇的无一不是各个时代的英雄,每一个英雄的命运又无一不是悲怆的。周家的草创落籍、兄弟争斗,老中医的声望影响,霸主王庆和的武装争斗……上演了一个村庄的发展史。木水流如此,诸多的村庄何尝不是如此呢?
FamilyFun[9](2016)在《钱不是长在树上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长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周末在商店,乔森看中了一款玩具,非要让我给他买,我只好说:"妈妈的钱用光了,买不了了。"没想到,小家伙却说:"那你去银行取钱啊!"敢情在他眼中,银行是自家仓库,没钱了直接去拿就好了啊?看来是时候告诉他钱是从哪里来的了。记得《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一书的作者尼尔·古德弗雷说,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
林兰[10](2016)在《儿童的“后台生活”研究 ——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童年早期开始进入到组织化的儿童照顾与教育环境中。幼儿园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儿童与同伴共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园中,尽管成人常常与儿童共处同一个时空环境中,却很难完全掌握和理解儿童在幼儿园内的完整生活。成人常常忽视了那些远离视线发生在孩子间的活动。这些被成人忽略的活动是儿童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J市两所幼儿园各一个班级中开展田野研究。研究者采用“非典型成人”的策略将个人的研究角色设定为幼儿的新“伙伴”和“同学”,力图以“局内人”的身份深入儿童同伴群体的生活中。在与儿童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地接纳班级内的“新同学”,并给“新同学”传授应对班级生活规则的方法;在自己擅长的户外运动中,幼儿积极照顾并保护比自己高大的“新伙伴”。儿童通过自身的行动打破了一贯由成人赋予的“脆弱”、“能力不足”的刻板印象。对两所幼儿园的田野资料分别进行编码整理后。研究者打破幼儿园园所的限制,综合运用“类属分析的形式”与“情景化的分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研究报告的撰写框架。首先,研究者依照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拟剧理论”,将儿童在幼儿园中的生活按照“活动区域”和“交往对象”的差异划分为成人规划的“前台生活”和儿童自为的“后台生活”。通过田野资料的呈现揭示出两个班级中“前台生活”与“后台生活”的时空分布,深描儿童群体在建构“后台生活”中使用的方法与策略。其次,研究者结合田野笔记的编码资料,对儿童在“后台生活”中的活动内容进行“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深描儿童群体在自主性的“后台生活”时空下,展现出的独特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具体来看:(1)依据“类属分析”的方法将儿童在“后台生活”中的活动依照参与者人数、参与者关系建立的顺序归类为:儿童展现个体“自我”的活动、儿童间的同伴交往活动、儿童群体的集体性常规活动、儿童共同对“前台生活”规则的接纳与改造活动四大主题。(2)在“儿童展现个体‘自我’的活动”主题下,将儿童个体对“自我”的展现划分为“个人能力”的展现与“真实自我”的展现两个子主题。(3)在“儿童同伴间的交往活动”主题下,将儿童间的交往活动划分为“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合作关系破裂与修复”两个子主题。同时,在两个子主题下结合“情境分析”的方法撰写各自对应的话题。(4)在“儿童群体的集体性常规活动”主题下,按照园所类别深描在不同的班级生活时空下,儿童群体创造出的适应各自班级环境的集体性常规活动。分析这些集体性的常规活动对幼儿之间形成归属感、建立身份认同、创造“儿童的文化”的突出贡献。(5)在“儿童共同对‘前台生活’规则的接纳与改造活动”主题下,深描儿童在“后台生活”中,积极地对成人制定的“前台生活”规则进行“二次调整”。儿童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空,同时也影响到教师对“前台生活”规则的重新规划。“后台生活”的存在颠覆了传统童年研究中对儿童形象的预设,儿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者,而成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儿童不再是社会生活中等待被改造和教化的对象,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改造的活动中。对于个体儿童来说,“后台生活”为幼儿“自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自由和平等的空间。对于儿童群体来说,通过同伴交往的过程儿童群体形成了以“玩”为根本动力的“后台生活”。在“后台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儿童积极地参与到同伴生活中,成为“儿童的文化”中的一员;通过“儿童群体的集体性常规活动”,儿童创造性的改造了来自成人文化的内容并丰富了自己与同伴的生活与文化;通过“共同应对‘前台生活’的规则”,儿童积极地抵抗了来自成人世界的控制,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自由活动时空。通过儿童群体的生活,儿童集体性的生产了“儿童的文化”。对幼儿园中儿童的生活进行研究除了可以将研究视角投向“前台生活”,更应将目光转到儿童的“后台生活”。儿童的“后台生活”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本真生活。“后台生活”中充满了儿童的创造性智慧。反思“后台生活”与“前台生活”之间的关系实则是在反思幼儿教育的原点、思考幼儿教育的真谛以及探寻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只有基于理解和接纳的立场,儿童的“后台生活”才能与成人规划的“前台生活”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完整和谐的幼儿园中儿童的生活。
二、孩子: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孩子: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回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财经素养相关研究 |
1.3.2 国内外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研究 |
1.3.3 文献评述 |
1.4 概念界定 |
1.4.1 财经素养 |
1.4.2 财经素养教育 |
1.5 主要理论依据 |
1.5.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1.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2 财经素养教育发展历程与实践 |
2.1 国外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及经验 |
2.1.1 日臻完善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框架 |
2.1.2 丰富完备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
2.1.3 类型多样的财经素养教育评价机制 |
2.1.4 相融配合的财经素养教育协同氛围 |
2.2 国内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拓展 |
2.2.1 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 |
2.2.2 区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 |
2.2.3 企业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推动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 |
3.1 研究设计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访谈设计 |
3.2 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现况的统计分析 |
3.2.1 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基本情况 |
3.2.2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认知 |
3.2.3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 |
3.3 研究结果 |
3.3.1 大学生消费非理性和无计划性并存 |
3.3.2 大学生理财意识萌发但财经知识技能匮乏 |
3.3.3 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
3.3.4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失偏颇 |
3.3.5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的认识一知半解 |
3.3.6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功能作用认识浅薄 |
3.3.7 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整体性忽视,发挥作用有限 |
3.3.8 家庭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方式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欠缺 |
3.3.9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多方面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学生财经素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模糊集定型比较分析(fs/QCA) |
4.1 关于大学生财经素养影响因素的既有解释 |
4.2 Fs/QCA研究设计 |
4.2.1 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方式 |
4.2.2 条件变量与研究假设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完善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
5.2.1 高校层面 |
5.2.2 家庭层面 |
5.2.3 政府层面 |
5.2.4 大学生层面 |
5.3 创新之处 |
5.4 存在不足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附录 C:访谈录音整理 |
后记 |
(2)杨春风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上集 |
1.罗村沟日 |
2.村庄 |
3.三合院日 |
4.田间下午 |
5.村庄夜 |
6.春风家外夜 |
7.罗村沟夜 |
8.春风家外夜 |
9.村路夜 |
10.春风家夜 |
11.宜阳县盐镇晨 |
12.黄河南岸日 |
13.黄河南岸夜 |
14.黄河南岸日 |
15.摆渡船上日 |
16.岸边日 |
17.一组镜头 |
18.夏县境内日 |
19.夏县庙前镇傍晚 |
20.车马店傍晚 |
21.车马店房间日 |
22.春风娘的表姐家日 |
23.乡村小道日 |
24.登科家院内日 |
25.乡路日 |
26.登科家内夜 |
27.一组镜头 |
28.庙前镇古会日 |
29.柳化雨家夜 |
30.杨春风家院内日 |
31.柳化雨家日 |
32.杨春风家院内日 |
33.柳化雨家夜 |
34.田野日 |
35.工厂内日 |
36.柳化雨办公室日 |
37.柳化雨家日 |
38.小路傍晚 |
39.柳化雨家日 |
40.田野日 |
41.棉花地日 |
42.柳化雨家日 |
43.工厂日 |
44.棉花柴地日 |
45.公路上傍晚 |
46.旷野傍晚 |
47.渠边夜 |
48.生产队部门前日 |
49.道路日 |
50.春风娘家晨(闪回) |
51.道路日 |
52.工地日 |
53.工地日 |
54.工地寝室内日 |
55.张科长房间内日 |
56.柳化雨家日 |
57.大队部院内日 |
58.村街日 |
59.柳化雨家日 |
60.杨春风姑姑家日 |
61.柳化雨家日 |
62.厂里夜 |
63.野外夜 |
64.柳化雨家日 |
65.村路日 |
66.村口夜 |
67.盐池日 |
68.厂里日 |
69.盐池傍晚 |
70.盐地餐厅傍晚 |
71.女工宿舍夜 |
72.县城饭馆夜 |
73.街道夜 |
74.三厂化工车间日 |
75.杨春风宿舍日 |
76.春风宿舍夜 |
77.饭店夜 |
78.街路夜 |
79.路上日 |
80.杨春风宿舍傍晚 |
下集 |
81.田里日 |
82.杨春风、柳化雨家日 |
83.大队夜 |
84.一组镜头 |
85.公社粮站日 |
86.一组镜头 |
87.田野日 |
88.杨春风、柳化雨家日 |
89.杨春风、柳化雨新院日 |
90.厂里日 |
91.杨春风新家日 |
92.杨春风新家日 |
93.杨春风新家夜 |
94.公路上夜 |
95.杨春风新家晨 |
96.地里日 |
97.杨春风新家日 |
98.地里日 |
99.柳化雨单位日 |
100.杨春风新家日 |
101.杨春风家日 |
102.柳化雨单位日 |
103.田地里日 |
104.杨春风家日 |
105.田野日 |
106.路上日 |
107.杨春风家日 |
108.镇里日 |
109.杨春风家日 |
110.杨春风家外日 |
111.柳化雨、马玉家日 |
112.302楼内日 |
113.杨春风家日 |
114.杨春风家日 |
115.杨花的学校日 |
116.杨春风家日 |
117.一组镜头 |
118.杨春风新家日 |
119.山路日 |
120.责任田里日 |
121.一组镜头 |
122.杏园晨 |
123.村委会日 |
124.一组镜头 |
125.杨春风二层楼小院日 |
126.杏园日 |
127.一组镜头 |
128.杏园日 |
129.一组镜头 |
130.杏园日 |
131.杨春风二层楼小院日 |
132.小军家杏园日 |
133.杨春风家二楼日 |
134.积水路面日 |
135.村委办公室日 |
136.杨春风家二楼夜 |
137.文化广场日 |
138.飞机日 |
139.一组镜头日 |
140.火车日 |
141.火车夜 |
142.园子日 |
143.一组镜头 |
144.北京柳化雨房间日 |
145.火车站晨 |
146.火车日 |
(3)地方(论文提纲范文)
守世·开篇 |
村人 |
使劲 |
来历 |
村长娘子 |
食物和药 |
玉米和玉石 |
阳光、歌谣、爱情和小虫 |
有些地方看不见,活着才有意思 |
指示 |
身是客 |
铁的大嘴巴 |
对一种味道的遗忘,并不要很久的时间 |
蛙眼 |
村长谣 |
留贼 |
满园香气 |
夜夜思君 |
声音 |
莫开玩笑 |
村人多了 |
如烟·影子 |
一群孩子 |
猎日子 |
在骂声中成长 |
谁照应了你 |
器物 |
(5)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之敦煌本纪(第四部)(论文提纲范文)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6)初中生金钱态度的特点及教育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金钱态度的含义 |
1.3.2 影响金钱态度的因素 |
1.3.3 金钱态度的测量 |
1.3.4 金钱教育的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概念界定 |
1.4.1 初中生 |
1.4.2 金钱态度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3.1 研究思路 |
2.3.2 研究方法 |
2.4 研究工具 |
2.4.1 初中生金钱态度量表 |
2.4.2 初中生金钱态度量表的信度 |
2.4.3 初中生金钱态度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 |
2.4.4 访谈提纲的编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初中生金钱态度的特点研究 |
3.1 调查对象及调查过程 |
3.2 初中生金钱态度特点的描述统计分析 |
3.3 初中生金钱态度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3.3.1 金钱态度在个人背景上的差异性分析 |
3.3.2 金钱态度在家庭背景上的差异性分析 |
3.3.3 金钱态度在个人金钱经验上的差异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 |
4.1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的访谈调查 |
4.1.1 访谈对象及目标 |
4.1.2 访谈内容及过程 |
4.2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访谈结果分析 |
4.2.1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家长访谈讨论 |
4.2.2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教师访谈讨论 |
4.2.3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学生访谈讨论 |
4.3 初中生金钱态度教育建议 |
4.3.1 普及金钱教育读物,开展零花钱教育 |
4.3.2 学科渗透与课外活动并行 |
4.3.3 多渠道宣传,政府、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金钱教育 |
4.4 本章小结 |
结语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生金钱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附录3:访谈记录(部分) |
致谢 |
(7)《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英译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任务简介 |
1.2 翻译材料主要内容及特点 |
1.3 翻译任务要求及目的 |
第二章 《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翻译任务完成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背景知识准备 |
2.1.2 技术性准备 |
2.1.3 翻译理论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审校 |
2.3.1 初稿修改中解决的难点 |
2.3.2 审读、润色、定稿 |
第三章 《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翻译行为研究 |
3.1 “功能对等理论”简介及其意义 |
3.2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汉译 |
第四章 《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翻译个案分析 |
4.1 《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汉译中使用的翻译方法 |
4.1.1 直译与意译 |
4.1.2 正反译法 |
4.1.3 顺译法和逆译法 |
4.2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词汇的翻译 |
4.2.1 专有名词的翻译 |
4.2.2 口语化词汇的翻译 |
4.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句式的翻译 |
4.3.1 长句的拆分 |
4.3.2 语序的调整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译文 |
附录2 原文 |
(10)儿童的“后台生活”研究 ——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个人的学术思考 |
二、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与儿童文化研究问题的再提出 |
三、从书斋到田野——寻找研究儿童文化的新路径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的文献综述 |
一、“儿童文化”的研究述评 |
二、“儿童生活”的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梳理及辨析 |
一、“儿童”与“童年” |
二、“儿童文化”与“儿童的文化” |
三、“儿童生活”与“后台生活” |
四、“同伴交往”与“同伴群体” |
第二章 研究过程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三节 抽样及获得研究许可的方式 |
第四节 研究者的角色塑造及被儿童接纳的过程 |
一、研究者的角色塑造 |
二、研究者被儿童接纳的过程 |
第五节 资料的收集、分析及理论建构的过程 |
一、田野资料的收集过程 |
二、田野资料的分析过程 |
三、田野资料的理论建构 |
第六节 对研究效度及研究伦理问题的反思 |
一、对研究效度问题的把握 |
二、对研究伦理问题的反思 |
第三章 “前台生活”与“后台生活”——幼儿园中儿童的两种生活时空 |
第一节 “前台生活”——成人规划的班级生活 |
一、一日生活流程中隐含的“前台生活” |
二、班级空间环境中安排的“前台生活” |
第二节 “后台生活”——儿童自为的地下生活 |
一、“后台生活”存在的时间“空隙” |
二、“后台生活”存在的空间“建构” |
第四章 “自我”的展现——“后台生活”中儿童个体的成长 |
第一节 “后台生活”中儿童的“自我”展现 |
一、儿童对“自我”能力的展现 |
二、儿童对真实“自我”的展现 |
第二节 “后台生活”中儿童展现“自我”的原因 |
一、“后台生活”给儿童提供了自由交往的机会 |
二、“后台生活”给儿童提供了平等交往的机会 |
第五章 以“玩”为乐——“后台生活”中儿童间的同伴交往 |
第一节 “一起玩吧”——后台生活”中儿童间合作关系的建立 |
一、提供材料、共同游戏 |
二、地下物品赠送、建立交情 |
三、运用游戏化解压力、共同应对恐惧 |
第二节 “不和你玩了”——“后台生活”中儿童合作关系的破裂及修复 |
一、“后台生活”中儿童间的两种冲突方式 |
二、“后台生活”中儿童间矛盾的自行解决 |
第六章 集体性自发游戏——“后台生活”中儿童群体的常规性活动 |
第一节 户外场上的集体性常规游戏——以Z园A班假想性游戏为例 |
一、“火山爆发了”:儿童集体制造“危险”的游戏 |
二、“要给钱”:儿童集体创造性改造生活经验的游戏 |
第二节 教室内的集体性常规游戏——以G园B班的角色游戏为例 |
一、“王子”与“公主” |
二、“妈妈”与“宝宝” |
第七章 “二次调整”——“后台生活”对“前台生活”规则的接纳与改造 |
第一节 儿童对班级时间规则的调整 |
一、“收工作了”:幼儿对时间规则的调整 |
二、提前“偷”吃:幼儿利用时间规则制造快乐 |
第二节 儿童对班级空间规则的调整 |
一、追-跑-追:幼儿对“前台”空间的再利用 |
二、拖延时间:幼儿对“后台”空间的巧妙利用 |
第八章 “后台生活”的生成及其意义 |
第一节 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儿童——“后台生活”的生成对儿童形象的重构 |
一、“儿童”的固有形象及其局限性 |
二、对“儿童”形象的反思及重构 |
三、重构“儿童形象”的背后诉求 |
第二节 “儿童的文化”产生——“后台生活”的生成对“儿童的文化”的影响 |
一、“自我”的成长:“儿童的文化”生成的起点 |
二、玩:“儿童的文化”生成的动力 |
三、儿童的同伴交往:“儿童的文化”生成的土壤 |
第三节 幼儿教育的和谐发展之路——“后台生活”的生成对幼儿教育的反思 |
一、儿童的本真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 |
二、幼儿教育的真谛:让儿童的生活具有连续性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四、孩子: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回应[D]. 张开金.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2]杨春风的故事[J]. 李关山,白婕. 电影文学, 2019(24)
- [3]地方[J]. 蔡测海. 芙蓉, 2019(06)
- [4]教育的能量公式:E=mc2——读《约翰编辑“农业报”》的漫思考[J]. 黄慧红. 新课程(小学), 2019(07)
- [5]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之敦煌本纪(第四部)[J]. 叶舟. 芳草, 2019(03)
- [6]初中生金钱态度的特点及教育建议研究[D]. 桑俊利.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7]《阿拉牧师2013年夏季布道会》英译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D]. 李晨碧. 西北大学, 2017(04)
- [8]木水流[J]. 李正洪. 福建文学, 2016(S2)
- [9]钱不是长在树上的[J]. FamilyFun. 中华家教, 2016(09)
- [10]儿童的“后台生活”研究 ——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D]. 林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