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是对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慢的艺术.慢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然而,受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现在的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急风暴雨”的特点,“多、快、好、省”的课堂模式被许多教师奉为圭臬,教育那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感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对高效课堂的极力推崇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也离人愈来愈远.与此相对,针对时下这种“大跃进式”的课堂教学,一些教育者提出了质疑,针锋相对提出了慢教育的观点,提出教育要返璞归真,由此所引发的“快”、“慢”之争成为基础教育的热点话题,慢教育正引起许多教育同仁的深思. 笔者以所观摩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基于“慢教育”观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慢教育的数学教学应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根本 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也需要精耕细作式的关注和规范[1].日本知名教育学者佐藤学曾指出,“教育,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沉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朴素地体现了慢教育的状态.慢教育本质上蕴含着生命化教育的特征,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推崇和个体成长规律的尊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但当下的一些数学课堂,为了追求效率,把速度置顶,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学生的分数,把追求课堂知识容量和解题能力当作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种对高效模式的盲目追求,折射出人们对功利教育的渴望与躁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从教学内容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教学是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教师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公式的掌握与使用上,无疑会弱化公式探索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本节课中,授课教师把公式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探公式”,而不仅仅是“用公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数学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然促成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过程来看,授课教师以所学习的配方法为该课学习的出发点和生长点,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利用配方求方程解的题目,让学生经历每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都要实施配方的步骤这一体验过程,给学生留下烦琐的感觉,使学生感知配方法的复杂和局限,进而引发学生产生探索公式的学习内需.教学中,授课教师有意放慢了对求根公式探索的思维过程,把公式的教学组织成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很好地孕育问题意识,落实探索发现、思维提高的高维目标,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关怀的理念.真正的有效数学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知识呈现给学生,也不在于学生一节课获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思维方法,在于是否体会到数学蕴含的丰富思想方法,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真正效益. 教育天生具有“农业耕作”的特征.作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更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农民的耕作必须遵守作物的生长规律.人的发展亦是如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得.同样,教育也需要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性急不得,那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必然是与人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关注人的发展,注重数学教育的长远效益,是慢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诉求. 二、慢教育的数学教学应以关注数学的本质为前提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数学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确的首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把数学的教育价值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公式是以数学符号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命题,表示的数学关系简洁、抽象,其教育内涵极其丰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探索历程充满思维挑战,求根公式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生动的数学之美.教学中,授课教师准确把握了求根公式教学的丰富内涵,没有单纯地追求公式的结果和使用,注意将公式探索历程拉长,从而巧妙地将公式所承载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化归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中,在“承前启后,激发内需,抓好起点,步步逼近”等“慢”的学习进程中,不断强化提升思维训练,达到新知识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体验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逐步深化、提升,使求根公式的教学效益得以充分体现.求根公式建构后,授课教师没有急于应用练习教学,而是对公式之美加以提炼,化隐为显,引导学生驻足欣赏求根公式“简洁之美、结构之美、统一之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数学之美,这对于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再到“乐学”无疑起着积极作用. 忽视对数学教育本质的关注,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单就一节课而言,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容量与速度是高效的,但可能会造成学生掌握了具体知识,却不知道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获得了知识结果,却缺乏知识探索的丰富体验;掌握了解题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慢教育的数学教学应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为关键 公式教学,教师有时往往追求知识结果教学,而忽视公式的形成过程,工夫花在应用训练上,使数学教学中最有“营养”的成分被丢弃了,最重要的目标被忽略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设计一些新的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实质,发展思考能力,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本节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准确地把握了配方法这一知识背景,以配方法为求根公式教学的逻辑起点,首先通过两个引例:,让学生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而系数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又给学生造成计算上的烦琐,使其感知配方法的局限,引发了认知冲突.“你觉得配方法有何优势与不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等一系列追问进一步激发内在需求,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继而再按梯度设置字母系数方程,步步逼近,归纳出的求根公式,最终形成知识.在“慢”的思维进程中,公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以体现,学生观察能力、运算能力、化归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以提高,对公式之美的欣赏,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理解.慢过程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过程拉长,而是思维的拉深.慢教育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落实“四基”为基本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根本,关心知识的溯源与迁移,能有效地促成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经验等目标的实现,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慢”教学拉长思维过程,放慢思维节奏,充分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发展的思维历程,“慢”不仅仅是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育视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评选出十句“给成人的忠告”,其中比较突出的一句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放很多东西.”教育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教育是“慢”的事业,慢不等同于低效、无效,数学教学绝不能以“教了多少”和“教的多快”论好坏.其实,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脚步必然是蹒跚的,恰恰是这些深刻的数学过程体验和真实的数学思维历程,才使得数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变得生动,才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得以升华,才使学生数学的思想感悟和经验积累得以提升,唯有如此,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方可显示出其本来面目.缓慢教育的“冷”思维_数学论文
缓慢教育的“冷”思维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