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毕业率衡量高等教育绩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国会已经决定延期更新高等教育法案(Higher Education Act),但在立法者们进行反思时,他们很可能再次斟酌之前的提案:根据各院校的学生毕业率对其进行奖惩。就此提案,评论家们早已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用各学院目前必须公布的学位完成率衡量其教学绩效是非常片面的。不幸的是,评论家经常由错误的原因得出该结论。
因为某所大学的辍学学生可能会到另一所大学就读并取得学位,因而人们认为以毕业率衡量学校绩效会产生偏差。但这一论点混淆了一个全国性观点(毕业生是否在某个院校完成学业)与各高校的观点(即每所院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在该院校完成学业的机会与条件)。
据统计,有97%的新生(首次上大学)在进入某所院校攻读学士学位时都曾计划在该院校完成学业。因而对各院校而言,依赖其辍学学生的高毕业率的“信誉”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此外,从学院的角度来看,由高辍学率引发的费用增加和诸多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由辍学学生在其他院校获得学位一事予以缓和的。事实上,为保留学生,许多院校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各类计划,这一做法充分证明了对一所院校来说,学生在其中完成学业是一个重要的绩效指标。
用毕业率衡量教学绩效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指标常常误导人们,以至于让人无法认清一所院校保留学生的能力。例如,两所院校A和B,A的学生毕业率是70%,B的仅为40%,但这并不表示学院A在保留学生方面做得比B好,很可能结论正好相反,因为学生的总体人数有多和少的区别。所以在衡量二者的教学绩效时,应当参考它们的录取人数。
最近我和莱蒂西亚·奥斯古纳(Leticia Oseguera)刚刚完成由洛杉矶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导、在加州大学进行的一项全国调研,报名参加合作研究计划(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CIRP)的262所能授予学士学位的院校提供了调查前已经获得四年制和六年制学位的学生数据。我们将每位学生视为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利用所得到的数据评估每位学生完成学士学位的机会。我们评估新生的数据包括中学时期的平均成绩(GPA)、性别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以便预测辍学的可能性。通过对所有进入某所既定院校的学生进行平均概算,我们可以为各院校计算出“预期的”学生学位完成比率。
尽管各院校六年制学士学位的实际完成率变化非常明显——从18%到96%,而基于CIRP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的预期比率仍可表明大部分院校的学位完成比率主要反映了录取学生的特性,而各院校间的比率差距也主要由上述因素引起。
对于学位实际完成率与预期比率(基于入学新生的特性)之间的统计误差,我们也作了概算:四年制学位的误差为0.85,六年制为0.81。这就证明,2/3院校的学士学位完成率的变化是由入学新生的特性造成的。
我们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一套公式。通过CIRP数据,每所院校都可采用这套公式计算学位预期完成率。任何一所希望评估自身保留学生能力的院校现在都可以将实际学生保持率与预期比率进行比较。当二者相近时,假设为0~5个百分点,该学院的学生保留能力就相当于全国同类水平。如果实际比率远远大于预期比率,则意味着该院校在学生保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如果实际比率远低于预期比率,就说明该院校保留学生的能力相对较差。
能够计算出学院的学位预期完成比率也将每所院校的实际比率完全曝光。举例说明,抽取262所院校中位于中西部的两所,它们的六年制学位完成比率基本相同:56%(一所公立大学)与55%(一所私立文科学院)。如果没有其他信息,大家也许会被这两个相近的数字迷惑,从而认为两所院校在学生保留能力方面“势均力敌”。
但是,当我们审视两所学校的预期比率时,我们将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文科学院68%的学位预期完成比率远远大于55%的实际比率,而公立大学40%的预期比率则比56%的实际比率低出许多。显而易见,尽管两所院校的学位实际完成比率基本相同,但公立大学在保留学生方面表现优异,文科学院相对不足。
再来看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两所学位预期完成比率相同(均为59%)的文科学院,一所位于西海岸,另一所地处东海岸。相同的预期比率意味着两所学院录取的新生的特性相同,因而辍学倾向一致。但其实际比率向我们展示了一份两所学院在保留学生方面能力不同的成绩单。东海岸学院的完成比率是77%,高出预期18个百分点;西海岸学院的完成比率仅为26%,低于预期3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后者应就学生保留问题进行深刻反省。而东海岸学院在保留学生的做法上,可能存在某些我们应该学习、采纳的有效方式。
当然,这些案例都属特例,因为对大部分院校而言,学位预期完成比率与实际比率相差无几。262所院校中有40%的实际与预期比率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大约2/3的院校两者落差在9个百分点之内。
简而言之,正试图理清不同院校间学位完成比率的相关负责人与决策者们面临一个难题:就某一所院校的完成比率而言,有多少应归因于政策与实践?有多少应归因于录取学生的特性?在未输入每位入学新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之前,只根据学位完成比率数字上的高低判定院校绩效的高低是非常危险的。
很显然,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各院校培养收集每位入学新生相关信息的习惯。此类数据可以提供衡量各院校实际付出的基准,获得减少学生完成学位机会的数据,甚至获得其他类型的资讯。与单一的学位完成比率相比,此类信息能够提供更切合各院校教育品质和绩效的评估结果。
除了简单地对比那些比率之外,我们还应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推动学位完成比率的提高?某些院校保留学生的能力高于其预期水平,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导致某些院校辍学率较高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果我们想要严肃对待高校改善的问题,我们就应当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译者单位:北京利丰源文化中心。
资料来源:The Chronicle Review.Oct.2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