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 创新德育手段论文_宗健

紧扣时代脉搏 创新德育手段论文_宗健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 528415

摘 要: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和低效,是困扰中学教育的普遍问题。全媒体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多元化、碎片化,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是非判断力,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在纷繁复杂,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项目牵引”三个主要手段实现了学校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 校园环境 班级文化 制度文化 课题学习 德育手段

第1章 以环境为依托,构建校、级、班三级育人体系

1.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书香校园

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要生源的非寄宿公立学校,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学生人数多,学生的流动性大,给学校各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学校在管理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地挖掘环境教育人、活动培育人、基础项目锻炼人的功能,不断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媒介,以现代媒介为依托,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赞许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杜威曾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学校整合各方面资源,绿树成荫,草坪翠绿,虫鸣鸟叫,花香四溢,环境清幽寂静,师生置身其间,自然地感受、体味,既约束了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又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文化是人的智力和体力作用过的东西。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为升华校园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创造理想的育人环境,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我校还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围绕“博”文化在2017年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既美化了校园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也被中山市确立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全校师生接受了一次次美的教育,与此同时学校结合校园文化的主题进行了校本教材的设计编撰工作,处处都弥散着一股股文艺风。文化育人特别从传统文化找寻力量也给我们的建设班级文化带来了一些启示。

我校在传统文化也做足了文章,我校坐落在素有“翰墨之乡”美誉的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中山市小榄镇。书画文化熏陶了一代代小榄人。学校将区域文化与学校文化进行整合,开展了以书法艺术为主的,具有乡土气息和中国民族特色的系列才艺教育活动。

校本课程由一系列专题所构成,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创新性。在这类课程的实施中,学生是积极的知识追求者,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拥有增减和调整课程内容的权力。以达到提升学生独特的思考能力、思想素质、艺术涵养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

我校借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模式,举办校级《中国诗词大会》,读诗、用诗、说诗的氛围十分浓郁。文化环境的熏陶是让有形无声的校园“说话”,校园文化更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依据年龄段的特点和青春期特征,构建层次鲜明的年级文化

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2—15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是“00后”,集家中长辈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每一学年,各个年级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问卷调查,明确和调整下一阶段年级的工作重心。在《读懂初中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了解学生的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化为环境,依托环境对学生无声的影响,构筑符合学生年龄层次的墙面文化—充分展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榜样示范;标语文化—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扬新风、树正气;让孩子们诉说内心的声音—漂流瓶和级长信箱,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迷茫,通过书信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有发泄和讲述的平台;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年级许愿树,目标引领方向,学生对学习的敬畏和热爱,一定要追寻内心的呼唤,发出内心的声音,让理想的种子慢慢发芽滋长。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和道德的全面提高。

3.集思广益,构建彰显特色的班级管理文化

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学校文化在班级中的个性体现,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在各班教室,除了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我们专注于班级文化建设参与过程,要求全班师生共同建设,共同享受,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求既要展示广博而厚重的传统文化,又要彰显班级特色和师生的个性特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从今年的校园特色班级评选质量来看,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更加多元,班级特色更加鲜明,班级师生的参与度空前。正是有了好的班级文化,让教室变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美丽家园,师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从朗朗的读书声和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学习中便可窥探一二。班级文化的丰富多样,师生们也更加奋进,班级文化成了学校宣传阵地的一个主要载体,也为正确的班级舆论提供了平台,进而为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做了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度文化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为此专门出台了《小榄侨中行为习惯十八条》和《小榄侨中学习习惯十八条》,以习惯为抓手,以制度作保障,深入解读和关注具体的落实情况,各班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级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班名、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制度、个人素质评价评分细则等,让制度文化深入人心,用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帮助学生进步。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及感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2章 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

1.以“四节”为主旋律,提升素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就看他身边的人、他生活的社会如何进行绘制。调研发现,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排在首位的是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精品活动,以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四节为主要活动,读书节的朗朗读书声,科技节的奇思妙想,艺术节的五彩纷呈,体育节的青春律动,无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才华得到了展示,品味得到了升华,也让校园成为了他们的舞台和竞技台,百花斗艳、你追我赶、不断超越。“四节”是我校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的品牌活动,每一学年举办两个节,全校师生齐参与,规格高,影响力大,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读书节让经典书香浸染明媚城市;科技节让创意创新插上腾飞翅膀;艺术节让艺术力量塑造别样校园;体育节让阳光体育成就健康体魄。让每一位学生都会一样乐器是我校在特长之路的探索上一直坚持的原则,教育部在2013年明确规定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2.多元活动为辅助,关注学科融合,培养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干实事,要通过积极的活动,要基于适当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影响,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上、道德上的信念和情感首先形成于劳动中、斗争中、为社会幸福而开展的活动中。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英语节、法律知识竞赛、校园辩论赛、校园十大歌手等多元活动为架构,共同架起了学校在活动中锻炼人、培养人、磨砺人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在参与和体验中提升个人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去年学校首次举办了英语节,以学英语、用英语为目的,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目标,节目形式多样,有诗歌朗诵、歌曲联唱、课堂实录(舞台剧)、电影配音,师生齐参与,笑声不断,让全体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到了英语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学科在学生德育教育渗透上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讲好英语故事,说英语谚语、格言,读原版英语小说等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见识,延伸知识的广度,注重跨学科融合,中西合璧,既有传统的根基,又不乏时尚的镶嵌。每一年三月举行的“学雷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洗礼,增强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关爱意识;四月举行的“缅怀革命献礼,祭奠先烈”为主题的拉练活动,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刻苦学习,热爱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作贡献。对于学校来说,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还要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在活动中教育孩子,在活动中感染孩子,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品德,在活动中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我们应该坚持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塑造人。

第3章 以项目为抓手,筑牢学生的精神底色

以参与项目研究为依托,深入开展课题学习,让学生更阳光,能力更出众。让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领导力、决策力。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长期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完成作品和执行任务的学习中进行质询和实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学校每学期初,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年级培养目标,拟定50个项目,供全校学生在班级内自主建队,自主选择题目,自主选择导师开展为期一个学年的项目研究,深度挖掘项目背后需要的学科知识,在研究中不断思考、追问,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进行问题解决。通过几个学期的运行和操作,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浓,课堂参与度更高,对资料查阅更得心应手,对网络利用超出了年龄所能达到的层次,甄别信息更加快速精准,在师生互动中增进了情谊,让教与学的配合更加默契,让教师的教变得更加流畅自然。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服务,学校主动与社区联系,创新社团的形式,记录学生服务时长,让学生走进社区,在社区图书馆、养老院都能看到我校学子的身影,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社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目标和方向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走进社会、认识社会。

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现在是开放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全媒体时代的参与者,大量的德育素材让德育的方式和手段有了更多的可能并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让德育与时俱进从而让学生从中受益将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长海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M].2008,65-73。

[2]何炳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5):21。

[3]何伟镇 中学特色德育活动的打造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9,(1):214。

[4]李磊 全媒体时代下的班级德育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6年。

论文作者:宗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

标签:;  ;  ;  ;  ;  ;  ;  ;  

紧扣时代脉搏 创新德育手段论文_宗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