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新时代、新课标,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客”首次进入官方话语——这是从国家层面推动我国“创客文化”的发展,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业态”[1]。这样的创新时代,必然对基础教育提出新要求,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建构创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
培养创新能力,就是要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思维的多样性、跨越性、求异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更是时代和未来的呼唤。21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是具有创新能力。能否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兴衰。因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责。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依据教材,按大纲的要求,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沉浸在经验层面,根据自己或他人在教学中所形成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这些教学经验是建立在个人有限的理解、遐想、推测基础之上,其过程与价值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某些地方,尽管增加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教师一味讲解仍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语文课成了教师的表演课,学生的休闲课。这样的教育,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打破更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有效创造的教学行为,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2]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创新人才的塑造,首先需要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强有力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高乐观主义和高创新精神;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接受能力的因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研究教材;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思维与方法,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灵活多样,全方位培养
1、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兴趣,激发学习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良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办法,具体就是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主动权让位给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教师只担当观众、向导、裁判等角色。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思考,结合已有知识储备,完成探究知识的过程,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这样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1)开展情景教学
情境的设立主要从问题、故事、多媒体三方面展开。问题可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让学生的好奇心对问题产生关注,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故事情境的创设,可将语文课本知识寓于生动故事的讲解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怀有愉悦心情听取故事,进而领悟故事中所含的知识。多媒体集图像、声音、视频、文字于一体,以生动逼真的视觉画面、悦耳动听的美妙音乐、滚动流畅的文字完美呈现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将学生带入一个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2)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活动中,不能简单地使用某一种固定的方法或模式,教师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就在于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小说《祝福》,由于其情节曲折,课堂上可以采用个人体会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集合成中心;如古诗《孔雀东南飞》教学中,可以采取改编课堂剧“《刘兰芝》或《焦仲卿》”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形象的欣赏和塑造中;对于文言文教学,可以放手由学生担当教师的角色,由学生自己讲解,教师总结纠正。新的课堂模式是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充分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大胆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一个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新型课堂关系。
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延伸探究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长恨歌》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后讨论:《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三种分析——讽喻说,爱情说,讽喻加爱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认为应该是哪种?通过分析诗歌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实际,甚至加上学生自己的主观看法,通过言之有物的讨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思辨能力、表达和辩论能力均得到训练。再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在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情况下,准确把握套中人的性格特征,并体会夸张讽刺的写作手法,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有生活在套子里的人呢?其言行举止又分别是怎样的?请说出其利弊。经过讨论,全班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事来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思生于疑”,所谓问题才是创造的开始。学生只有形成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才能不安于现状,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的过程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知识。其次要不断引导学生去质疑问难,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质疑,进而敢于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给予学生提问的勇气,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思路。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积极探求知识的相关点,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经历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感受质疑的乐趣。还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在质疑中犯错,或提出幼稚的无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题目中有无值得质疑之处,学生很快就提出一系列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归去?归去为什么又来,“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归去后结果如何?“辞”是什么意思?当这一组连环问题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之下一一得到解决时,课文的内容便了然于心。
4 、在作业和作文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作业中努力培养创新能力。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的练习题。比如续写、补写、诗句想象、仿句等题型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续写、材料点评、观点辨析、阅读探究等题型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这些题,平时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布置,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
(2)要在作文中努力培养。
要求学生不能抄袭,不能简单模仿,要不断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创新。而提高创新既可以体现在全文中 ,也可以体现在局部里,比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选用,乃至语言运用中。只要有所体现,就是进步,就是成功,就值得肯定和鼓励。
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作文训练的各个环节有所创新,在“发展等级”上争高分。一是审题立意环节。面对新材料作文,应首先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两三个立意,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写。还可以鼓励学生放胆作文,运用求异思维,“反弹琵琶”,力求得出准确而新颖的立意。比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就可以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表达不赞成女儿做法的立意,只要言之有据,也可令人耳目一新。二是谋篇布局环节。要力求使作文写得眉清目秀,比如有总有分、正反结合、用小标题、中心句单独成段、适当多分段等。三是运用材料环节。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新颖。不要老是屈原、李白、爱因斯坦等等,既用典型的,更用现实中的鲜活的材料,做到人无我有,方能出奇制胜。四是语言运用环节。要在准确流畅的前提下,力求语言的新颖、生动、活泼。比如句式多样,长短结合,多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偶尔适当地引用大家都懂的文言词语或新词。总之,正如朱光潜先生说的,“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3],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5、拓展学习内容,增强社会实践性
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我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学到基础知识,而且要获取更多丰富的社会经验。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前,教师同样可以给他们社会阅历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拓展知识的传授面。而且,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现在或将来社会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与基本知识,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学习方式。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网络资源,可以打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延伸,将语文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家庭生活中的QQ空间、博客、生活日记等。其次,组织学生办墙报、班刊、校刊,举行读书比赛、演讲、朗诵、辩论会等。再次,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大自然中去探索知识等。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知识的累积,也有利于创新理念的培养。
总之,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用智慧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行落实,才能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单行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2]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____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11-15.
[3]朱光潜《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3课。
作者简介:张书民,男,1963年出生,现工作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大学本科,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邮编:712100。
论文作者:张书民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