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庆红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

【摘要】目的 对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将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渗漏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增强扫描检查时间明显更短(P<0.05),由于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的患者例数显著更少(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CT增强护理中可有效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CT增强;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98-01

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检查配合度,减少应激反应,对检查的顺利进行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对在CT增强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患者均为首次行CT增强扫描。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例数为20:14,年龄最大84岁,最小17岁,平均(50.42±7.64)岁;职业:工人9例,农民10例,干部12例,其他3例;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15例,中专及高中13例,初中及以下6例;扫描部位:头部2例,颈部6例,腹部9例,盆腔6例,胸部11例。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例数为22:12,年龄最大85岁,最小16岁,平均(51.21±7.73)岁;职业:工人10例,农民14例,干部8例,其他2例;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16例,中专及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6例;扫描部位:头部3例,颈部7例,腹部7例,盆腔3例,胸部14例。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两组可进行对比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甲亢、对研究所用造影剂过敏者排除。

1.2方法

采用同一台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病史进行简单询问并作记录,将扫描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并做好扫描体位摆放的指导,如胃部检查前15min给予6-542肌肉注射,并嘱咐患者大量喝水,尽量使胃部充盈再做检查,肠道检查前一晚清洁灌肠,嘱咐患者检查前膀胱憋尿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标准:⑴根据以往的经验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路径表,从预约、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4方面开展,每实施一项后在相应栏目后打“√”,未完成的在相应栏目后打“×”。⑵具体实施:①预约: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的预约后及时做好登记,并详细了解患者的资料,将检查前准备内容制作表格并向患者讲解;将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以取得其配合;仔细查看患者需穿刺的部位确保无感染,排除患者穿刺障碍。②操作前: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疏导;建立静脉通道时选择患者粗而直的血管以减少其穿刺痛苦。③操作中:指导患者适时呼气与吸气,告知其在注射造影剂时出现轻微发热及恶心等为正常反应无需过分慌张,但同时还应及时进行安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态进行密切观察。④操作后: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协助其离床并嘱咐在休息室接受30min的观察后方可离开,告知患者检查后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造影剂渗漏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增强扫描检查时间以及由于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由方差(x2)完成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由t完成检验;以检验结果P<0.05对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说明。

2.结果

2.1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造影剂渗漏、因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

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渗漏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由于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的患者例数显著更少(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造影剂渗漏、护理差错及因注射故障中断检查发生情况对比(n/%)

2.2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增强扫描时间

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平均增强扫描时间为(17.68±3.47)min,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观察组患者平均增强扫描时间为(13.43±3.02)min,两组增强扫描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4)。

3.讨论

CT增强扫描可将病变特点及血供情况更好地显示,从而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但由于部分患者及家属缺乏对CT增强检查的正确认识,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心理,使得机体应激反应增强,从而影响检查的配合度,延长了检查时间而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最终导致检查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增加[2-3]。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护理过程的精细化、提升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路径表,促使护理人员更加主动、系统地开展护理工作,促进医护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4-5]。本次研究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有效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有效缓解护患矛盾,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了检查时间,促使患者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配合转变,对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因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患者例数明显较少,检查时间显著较短(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实施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CT增强护理中可有效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娟,陈金凤.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07):929-934.

[2]王彦颖.CT增强扫描中不同浓度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36-138.

[3]杜利,韦炜.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心理状态影响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2):144-146,150.

[4]陈义,邱凯凯,敬茜.临床护理路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36-138.

[5]梁俊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3):475-477.

论文作者:李庆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庆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