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一个个话题,一个个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儿童在与教材的“对话”中实现情感、能力和知识的动态建构。教材的这种设计思路和架构,在留给任课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的同时,也成为横在任课教师前面的一道坎,给课程实施带来了难度。要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目标落地,就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并结合校情、生情和时代精神,实现对文本的再创。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进学生的生活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努力使课堂内容回归生活。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起列举书上的事例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思想认识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它往往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惑、矛盾、冲突来表现。教学中要善于引进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这些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将他们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把生活引入课堂,活化了教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变得“有用”和“有效”。教育叙事具有生动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一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引入教育叙事的方法就要求教师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所讲述的故事情节跌岩起伏、扣人心弦,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全身心的高度投入而获得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满足,师生的课堂体验就得到升华。在这种教学境界中,教师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并创造性地引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融入到教育叙事当中,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学生则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能够激活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并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建构。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引入教育叙事就使得被实施的课程内容不再等同于预定的静态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就必然能够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育叙事具有亲切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往往是教师站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直接讲课程内容的知识点甚至直接把答案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无形中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师生之间缺乏甚至没有情感的对话。而把教育叙事引进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就能够很好地克服以往教学的这种弊端。因为教育叙事的这种亲切性不仅表现在教师讲述故事时的亲切,更重要的是教育叙事是来自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亲切地讲述着故事,学生们带着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步入课堂,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师生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叙事的这种亲切性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教育叙事具有启发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容器,只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被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更谈不上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引入教育叙事将大大地改变这种窘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需要,通过讲述相关的教育故事,启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主要使用讨论式而不是灌输式。在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当保护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急于达成共识或者灌输既定的结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独特体验或者有创意的发言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常见的栏目有“活动园”“交流园”“知识窗”“阅读角”等。对于教师而言,一个栏目往往就是一个教育叙事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栏目也可以引领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课文的栏目多是针对学生的,需要他们去观察、操作和探究,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自己唱独角戏。换言之,课文的栏目向教师指明了在教学中教育叙事要以学生为中心。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为了保证教学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还努力使课文的栏目富有童心和童趣。因为只有当栏目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些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
在叙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发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我们知道,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等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会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叙事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进行学习交往,多幵展一些讨论、辩论、合作性的活动,使学生彼此间能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的思想有机会互相碰撞。现在的时代是需要思想的时代,而学生思想的财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才能拥有。教师在叙事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所得到的信息,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搜集到的等等,与自己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将知识与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理解层里,形成自己独到的、富有个性的见解,使之真正拥有一种生生不息、用之不竭的智慧。
论文作者:马建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