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体现论文_肖世会

"感恩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体现论文_肖世会

(四川省泸州市力行路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51-0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感恩意识

在应试教育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教师大都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他们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所以导致当前的小学生道德比较缺失,即便有些小学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但是也大都也只是走走过场,无法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但是为了提高感恩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必须要挑选合适的教育内容,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珍惜生命、强化责任和学会和谐相处,下面就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

1、珍惜生命。

思品教师必须要使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社会的一种感恩表现,同时也是感恩父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要使学生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2、强化责任。

承担责任教育是感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感恩父母之恩就是要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不可让父母操心,担忧;感念祖国之恩就是要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不可做违反国家原则的事情等等。

3、学会和谐相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相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的习惯;也需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即要与不同阶层和性格的人进行相处,以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丰富教学活动,践行感恩实践

正所谓:"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感恩既是一种品德,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人际关系也逐渐贴上了功利的标签,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等情况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就势必会形成消极的思想,也自然不会懂得感恩父母、师长和回报社会。基于此,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践行感恩实践,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1、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可以借此时机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种专题性讲座,并促使他们投入到感恩实践中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在开展思品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先进的人物事迹,比如汶川大地震后,13名唐山农村兄弟所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到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唐山地震时候全国人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这就是感恩的具体表现。另外,还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以及鼓励学生在课下帮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为父母洗脚、送茶水或者修指甲等等。

三、从实践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以其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对此,通过去旅游、拍照、采访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积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情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可以先让学生人人动手设计班刊,然后开展为父母洗一次脚、为教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在教学《吃穿从哪里来》一课时,我们开展了"感谢妈妈"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的温暖的亲情。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们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总之,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德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而感恩作为德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当前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学会感恩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作者:肖世会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感恩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体现论文_肖世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