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心_政治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心_政治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 论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妇女论文,协调发展论文,研究中心论文,社会论文,中共中央党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趋势:妇女融入社会发展之中

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进入农业文明之后,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出现一种现象:妇女从社会生活中退出,成为社会生活的局外人,承担起女儿——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和生儿育女的功能。男性成为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主宰,女性沦为等级社会最低贱的阶层,没有任何权利只有责任义务。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格局——妇女与社会发展成为两条平行而不能相交的直线——一边是农业文明的发展,一边是女性的停滞。

工业革命改变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历史。平等自由与权利这个令封建等级社会深恶痛绝的观念,与工业文明一起呱呱坠地,唤醒了人类的尊严,同时也唤醒了妇女的尊严。男女平等恰恰是人类平等及权利意识的必然结果,妇女解放、妇女运动正是在工业文明的土壤上扎根生长。男女平等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女性的觉醒和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正是女性逐步改变自身单一家庭角色、发展多种社会角色的过程,是将历来分离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的过程,是由社会的局外人成为社会发展主体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推进,与世隔绝的女性日益融入社会经济、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

在经济领域,世界上已经有8.975亿妇女从事有偿经济活动,在一些国家,女律师、女企业家、女专业人员在30%以上。著名未来学家耐斯比特预言,女企业家不断增加是未来发展一大趋势。世界上的粮食至少50%是由发展中国家妇女生产的,拉美农村妇女劳动收入占家庭收入的50%。妇女在社会经济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果说,在上个世纪绝大多数社会经济领域是男性的独占领域,那么二十世纪的末端,许多社会经济领域职业女性占有一定比例。职业女性的急剧增加正在改变经济领域中的性别格局。

在文化教育领域,从全球角度来看,近20年国际教育形势有利于女性教育的发展,在初等教育中,男女入学率的差距已明显缩小。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入学率在所有地区都有所提高,特别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北美、欧洲和前苏联的初等教育更是如此。女性的教育已从进入任何一种教育逐渐转向与男性机会均等的教育。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及教育机会,受教育的人数差异已经很小,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为37%,女性为36.5%。在幼儿园和小学女性教育工作者占绝对优势,在文艺体育和教育大奖中几乎有一半的冠军被职业女性摘取。

在政治领域,全球涌现出一批有才华有远见的女政治家、女社会活动家。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共有23个国家的25名女性政治家先后担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最高权力职务。挪威女首相布伦特兰以出色的政绩赢得选民的信赖,连续四届蝉联首相要职,冰岛女总统芬博阿多蒂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民选总统,开创了人类政治历史上由议会选举到直接选举的历程。在瑞典,1995年内阁大臣男女比例各占半数,挪威女性内阁成员达44%。此外,世界妇女民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女选民的比例已经超过男选民,她们的政治参与正在影响着国内乃至国际的重大决策。

以上的事实表明:女性已经同男性一样在默默支撑着这个世界。她们已经融入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她们正在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聪明才智。

社会与妇女发展的背离现象

如果谁要以为妇女平等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以为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路程已经结束,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争取男女平等的历程充满着艰辛和曲折,农业文明的价值观念仍然象个幽灵驱赶着妇女退回家庭,工业文明的消费意识正在千方百计把女性物化商品化。女性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和尊重。她们的社会贡献往往被忽视,她们担负的人类再生产职能被视为社会发展的负担、累赘,她们往往被一种强大的社会习俗左右着,不断被排挤出社会发展之外。

请看以下几种相悖的现象:

过去的十年是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2.8%,其中亚洲发展最快,经济增长率达7.8%。然而,与男性共同支撑经济大厦的妇女未曾平等分享社会经济成果,反而失业率大幅度上升,日益走向贫困化。前民主德国1990年妇女失业率高达50%,1991年3月高达60%。这将意味着50%至60%的职业妇女被赶出经济领域,只能回家做家务,而家务劳动的价值并不被社会承认,导致妇女地位更加低下、更加贫困。80年代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数有所上升,据世妇会的资料显示,妇女占最贫困人数的70%,就是说有9亿多妇女陷于贫困。

过去的十年是政治不断走向民主化现代化的十年。然而,妇女权力参与政治的势头却相当不平衡。当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权利参与连传捷报时,另外一些国家的妇女参政却迅速下滑,导致1993年世界女议员的比例由1989年的12%下降到10%。这种现象在东欧的某些国家相当严重,最突出的是罗马尼亚,女代表由原来的34.4%降至5.5%。捷克由原来的29.3%降至8.6%。这一下滑现象固然与东欧社会转型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关,与东欧旧的干部人事制度相连,但是同时也反映出决策者对妇女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忽视。

过去的十年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十年。人类在求索和教训中逐步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与人权的发展、环境的发展、人口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球的人权意识、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迅速加强。然而,妇女问题却日渐突出,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妇女正在逐渐商品化、非人化。在亚太地区,一些妇女甚至幼女在本国或其它国家被贩卖、被强暴、被嫖宿,而沦为妓女和商品。在中国一些沿海地区,纳妾现象频频发生。据统计,在全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妇女遭受过家庭暴力,在美国每8秒钟就有一位妇女受到肉体伤害,每6分钟有就一位妇女被强暴。美国的代表在联合国会上说,近几年来,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在西方国家有发展和蔓延的趋向,美国每年有3—4百万妇女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在家庭暴力中,95%的受害者是妇女。

由此可见,工业文明虽然为妇女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却无法保证妇女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发展主体。需要有识之士来呼吁,需要女性来争取,也需要政府来推动,更需要全社会关心重视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尽管,环境意识、人口意识、人权意识、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普遍提倡的现代意识。然而,许多专家学者在论文中独独省略了性别意识。即便是在这些文化精英的眼里,女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没有多少关系。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妇女发展虽然不同于政治、战争和经济,对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

妇女发展有益于社会公正与稳定。社会公正是当代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的领域,同时也是许多国家追求的主要社会目标之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创建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结合的社会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依靠公平竞争发展经济的同时,善于依靠法律武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依靠税收增加社会福利,建立社会保障防止贫富两极分化。从而使社会公正成为经济发展之外的又一个社会目标。目前,更多的国家意识到,应当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的发展是保证社会福利缓解社会紧张关系的先决条件,要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公平竞争,竞争则需要一定的市场秩序,因此发展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但是市场经济并不能自然而然实现社会公正,甚至会出现一些践踏社会公正的行为,比如一切向钱看,侵犯人的合法权益,使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增加,往往导致社会动荡。这就需要政府从社会公正的原则出发,对于市场经济的“半自动化装置”进行调控,确实保证公民的正当权利。实现社会公正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妇女发展有益于社会民主和进步。民主政治是世界发展的又一趋势,它从根本上区别于历史上的贵族政治。后者的特点是政治由少数人主宰,绝大多数人无权过问更无法参与政治活动。妇女乃至大多数男性对政治的无知,不仅不会损害其政治形式,反而是贵族政治得以存在巩固的前提条件。民主政治则不同,它打破了少数人垄断政治的历史,建立在广泛的民众参与和监督之上。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是民主政治得以存在发展的基本要素,倘若占人口半数的女性对政治冷漠无知,就会使民主政治大打折扣甚至变成空壳,严重损害民主政体的本质。正是由于这一特征所决定,参政权不仅赋予了成年男性,也逐渐赋予了成年女性,参政意识不仅男性要具备,女性同样也要具备。女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权力参与和民主参与意识,它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在公开竞争中造就优秀的女政治家、女社会活动家,造福于整个国家和社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充分体现民意,防止政治上的专制与独裁。

妇女发展有益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科学生产力阶段。体力劳动越来越被智力劳动所取代,这意味着农业文明时期,男性的体力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女性体力上的劣势也不再是劣势。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变化,使产业发展呈现出高度化、国际化、高科技化的趋势,使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成为当务之急,男女都面临着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此外,伴随全球一体化包括经济一体化,世界将成为一个全方位高度开放的世界,国别市场将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各国的竞争将成为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竞争不仅在于资源优势,更在于人才的优势。一位学者指出:21世纪人才的优势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绿色革命和材料科学革命使拥有自然资源不再是优势,电脑和电讯手段使拥有资本积累不再是优势,今后只有拥有掌握技术和拥有人才才是真正的优势。

女性是亟待开发的人才宝库,这里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和创造力。耐斯比特在《女性大趋势》中富于洞察力地指出:女性领导者讲究授权,善于关心、鼓励人。善于创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开放、信任、同情和理解。女企业家的杰出表现,可由美国众议院中小企业委员会的一项报告看出:女性企业失业的比例小于四分之一,而整体美国企业却有五分之四是失败的。中国山东的烟台、青岛地区出现过一种现象:凡是女性管理的企业没有亏损。从中可以看出女性的智慧。耐比斯特通过大量的数据毫不夸张得出这样的结论,女人正在改变世界。但是,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远远落后于男性。

将性别意识纳入所有决策和方案的主流

所谓性别意识,即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这里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具有性别敏感和性别自觉,善于从性别的角度观察社会和现实,审视男女两性的特点和角色定位。女性意识仅仅是性别意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不要把女性意识等同于性别意识。第二,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避免两性差距的扩大和加深。从这个意义来讲,在招工招生中对女性的排斥,虽然对性别相当敏感,却不属于性别意识的范畴,只能归为性别歧视。

面对男女两性的特点状况和社会环境,任何不带性别歧视的中性政策,都可能对两性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某些消极影响超出了决策者的预料。比如,50、60年代,印度、苏丹等国纷纷在贫困落后的基础上步入西方式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制订了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摆脱贫困的国家发展规划。其本意是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国家的发展,而事实上却将妇女排挤在政治经济发展之外。妇女在现代化中受到双向挤压,一方面,她们失去了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和优势,在苏丹,妇女是农业中主力,在印度,妇女大多从事手工业,随着工业化的扩展,传统手工业的失落,妇女的失业率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她们在现代化工业中,由于性别歧视和自身素质的缘由,往往经济上得不到保证,加重了二等公民的地位。随着妇女在国家发展规划中的失落,妇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她们更为愚昧贫困,妇女中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使她们的国家陷入低度发展的怪圈,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整个社会蒙受巨大的损失。东欧在80年代后期的变革中再次将妇女从社会发展中排挤出去。本来东欧等国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极力反对传统的两性分工,倡导推动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虽然一度有所失误,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有益于妇女与社会相融合,有益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然而,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变革中,更为偏重政治经济的转型,性别意识大大退位,忽视妇女发展。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时,根本未曾意识还有一个性别视角,从未考虑过将要出台的政策方案对男女两性产生什么影响,更不可能及时地克服这些负面影响。因此,伴随改革,妇女社会地位急剧跌落,半数以上的妇女被迫离开工作岗位,重新当起家庭主妇,妇女权力参与人数骤减,下降二三十个百分点。加剧了妇女与社会之间的分离。

因此,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方案时,应当具有性别意识,要充分考虑该政策对男女两性造成的影响,一旦发现对妇女发展的消极影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力争使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在这方面,我们有过一些成功的经验。如,1987年中央提出在人事选举制度上采取差额选举,应当说是选拔干部制度的一个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引入了竞争机制。然而,决策却忽略了中国对女性仍然怀有偏见的现实,对男女干部未作性别比例规定,结果导致许多地区女性干部纷纷落选,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女领导数量更加微乎其微,而且一些优秀的女性领导也因是女性而落选。面对女性领导的滑坡,中组部制定了一些新的措施,规定了一定的性别比例与竞争机制相结合。从而遏制了女性权力参与数量的下滑,同时也体现了选拔机制的进步。

标签:;  ;  ;  ;  

中共中央党校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