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诗教学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论文_吴小从

利用古诗教学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论文_吴小从

陕西咸阳方圆学校 712000

摘 要: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诗歌学习 生命意识

新课程改革下,在初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融入生命意识教育,能够更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呵护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对于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

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虽然他身处战乱的年代,现实多么残酷,却直到晚年都心系国家命运。唐代的诗人还有豪迈的胸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李白的《将进酒》,在悲歌慷慨中见精神气魄,从中见时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污秽时代,却坚持九死不悔、永远求索的伟大精神。

二、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

古代的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通过歌咏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陶渊明以充满睿智的内省态度来观照一切,独具慧眼地将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当作生命意象来观赏玩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诗中的飞鸟、池鱼、野菊、孤松、岫云实为诗人艺术人格的化身,自然意象承载着的是他那颗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的心,而主宰着自然意象的无疑是诗人熠熠生辉的人格意境。

三、学会与生命对话,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存价值

在初中古诗教学中,要给学生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与古人对话、与时代对话、与生命对话,反思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使学生形成丰富而舒展的个性、正直而刚健的人格,形成独立、自由的价值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孟子·告天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儒家的忧患意识在于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孔子“修己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不仅是对国家民族的关注,更体现了修身养心的自我完善,通过学习和反省,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结果最高呈现就是“仁,义,理,智”,“仁”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生命价值有乐观的态度,充满博爱的精神。与儒家文化看中人的社会性不同,道家文化看中人的自然性,抛开社会功利关怀个体生命,在个体生命价值上高扬强烈的自我意识,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高于社会责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提倡保持人格尊严的前提下,珍惜生命,善待自我,顺其自然。

四、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亲情、友情,正确看待爱情

古代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我们用心体会就会被其无限魅力所吸引,情感受到无限感染和激发,心灵受到涤荡和震撼。屈原的《离骚》“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中激烈的感情是对祖国灾难的担忧,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和真挚,这样的诗中洋溢着的爱国热情必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及交友之道历来受重视。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荀子也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之,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优美的诗句能使学生感到友情的珍贵,体悟友谊的真谛。

亲情是人间至情,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割舍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慈爱,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客居他乡,对兄弟、亲人深深的思念溢于言表。爱情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诗经》中的《静女》表现了男女相恋时的纯真情感。《关雎》描写了一位男子偶遇“窈窕淑女”一见钟情,于是“寤寐求之”,但并未得到回报,“辗转反侧”,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美妙境界。这种真挚的爱情会感染到学生,领悟到相爱不是耳鬓厮磨、朝朝暮暮,而是心灵相通,情感相融,使处于豆蔻年华的他们正确的对待爱情。

论文作者:吴小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利用古诗教学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论文_吴小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