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胡良红

胡良红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部 湖南衡阳 4219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模式对其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乳腺癌患者,时间在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2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20)实施阶段性护理模式,分析负压引流拔管时间、引流量、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负压引流拔管时间、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侧上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癌;阶段性护理模式;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乳腺癌是肿瘤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发于生育晚、未生育以及家族史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由于手术治疗需要大范围切除,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周围组织,极易导致患者患侧出现疼痛、上肢水肿以及活动障碍,所以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要采用有效护理干预来减轻疼痛,消除患侧上肢水肿,降低疼痛以及术后胸壁畸形发生率,进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本次研究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模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乳腺癌患者4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2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35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3.5±6.5)岁;患病部位:左乳12例,右乳8例。对照组2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36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4.5±6.5)岁;患病部位:左乳13例,右乳7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接受乳腺根治切除术治疗;(2)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均为单侧患病;(4)均经乳腺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5)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低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术后实施宣教,教会患者进行肩部活动、肘部伸展活动、腕部转动以及握拳等患侧上肢锻炼,让其出院之后继续按照此方法进行锻炼。

1.2.2观察组实施阶段性护理模式

1.2.2.1第一阶段护理

术后第1~5d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侧上肢下放置软枕,让腕关节与肘关节处于同一平面并略高于肩关节,避免上肢水肿与肩关节内收的发生,保持身体与患侧上肢呈三角状可避免患肢肿胀。1~2d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旋转、伸指以及握拳运动,对肩关节进行制动,促进腋窝皮瓣的愈合。3~5d进行转腕与屈肘运动,每天练习3次,在屈曲肘关节的同时进行前臂上下以及左右运动,为避免牵拉伤口导致撕裂出血要禁止上臂外展[2]。

1.2.2.2第二阶段护理

6~12d将引流管拔除,若患者伤口皮瓣贴合较好并且未出现皮下积液,可将肘关节采用健侧上肢托起,保证上臂与身体垂直,前臂与上臂垂直,然后伸直成平角,每天锻炼数次。让患者用患侧手指向上摸耳垂来锻炼其患侧上肢的上举功能,手指摸到头顶之后练习摸对侧耳垂。

1.2.2.3第三阶段护理

13~30d进行扩胸运动,首先将双手抱于后颈部,保持低头含胸的姿势,然后慢慢抬头挺胸,动作要慢,避免撕裂伤口。

1.2.2.4第四阶段护理

31~90d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之前的锻炼基础上增加抗阻力器械锻炼,并且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与时间,在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的同时还可减少上肢水肿发生率。

1.3护理观察指标

分析负压引流拔管时间、引流量、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指标

观察组负压引流拔管时间为(9.32±1.28)d,负压引流量为(546.77±34.15)ml;对照组负压引流拔管时间为(13.85±2.36)d,负压引流量为(826.94±86.49)ml,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较低,t=7.545;13.474,P=0.000;0.000<0.05。

2.2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由于胸壁贴合以及皮瓣贴合,并且切口愈合期间出现新的肉芽组织以及形成瘢痕,患者常会感觉胸壁紧缩,对其患肢功能造成一定限制,导致肩关节难以正常活动,对腋下淋巴结的清除还会导致腋腔内形成瘢痕,进而压迫到臂丛神经以及腋静脉,导致出现患肢水肿以及功能障碍,可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3]。

阶段性护理主要是为患者指定的系统的、整体的康复护理计划,每个护理阶段均具有独特的护理内容,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可避免常规护理的随意性,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第一阶段的护理通过进行肘关节以及手指运动可改善局部水肿,促进淋巴与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生长,进而有效预防上肢功能低下。第二三阶段的护理通过旋转肩关节、屈伸肘关节以及扩胸运动可有效预防肩关节僵硬,降低伤口瘢痕组织的挛缩,促进患肢功能尽快恢复。第四阶段主要是患者出院之后根据其康复情况增加锻炼项目与锻炼强度,延长锻炼时间,可降低上肢水肿发生率。研究中护理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这与王海林[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侧上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方仁桂,王建军,占小平,等.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21):2917-2920.

[2]吴永红,贡浩凌,魏建霞.双向协调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6):2034-2036.

[3]莫张杨,谭虹虹,莫钦国,等.隔姜百笑灸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7,24(14):5-8.

[4]王海林.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6):90-92.

论文作者:胡良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阶段性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胡良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