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信托业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_国投论文

中国信托业2005年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信托业论文,年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综述

1.信托发行规模又上历史新台阶

2005年中国信托业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仅信托品种及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信托产品结构也呈多元化态势。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及市场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12月16日,信托市场共募集信托资金402.88亿元,而且与2004年同期相比,市场募集金额上又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2.5%(见图1)。

2.信托产品结构呈多元化态势

截至2005年12月16日,国内信托市场合计推出405只信托产品,其不仅使信托业规模猛增,而且加速了信托品种的多元化趋势。目前,信托业已初步形成了证券投资型、股权投资型、资金贷款型、资产准证券化型、资产受益权转让型、信托资金租赁型等多种类型的信托品种;同时,在单个信托产品规模、期限和收益方面,也出现了募集资金从几百万元到几亿元不等,期限和收益多样化的信托种类。这不仅方便了委托人根据其投资偏好选择信托类型的空间,而且也加剧了信托行业内不同类型信托产品为争夺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同业竞争(见图2)。

3.行业竞争加剧,强势信托机构涌现

在2005年的信托市场比拼中,一部分强势信托机构的市场集中度正在有所提升,其优势也趋于明显。就此简单推论,中国信托市场在未来发展的五年中,其分化将会愈演愈烈,强者恒强的行业发展特点将会暴露无遗。

表1是2005年各季度信托融资规模排前五名的公司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托行业内的强势机构正在显现出来。同时从表1中各家信托公司所占的行业融资的比重来看,排名前五家信托机构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信托行业融资规模的37%左右。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深圳国投、中信信托、北京国投、重庆国投、联华国投、华宝信托、天津信托、中原信托、平安信托等公司在业内已逐渐凝聚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其在市场的融资规模和品牌建设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积累。由于单一信托规模没有披露,一些隐藏较深、道行较高的信托公司则会逐渐浮出水面。

表1 2005年行业排名前五名的市场份额集中度 单位:%

排名 一季度 市场份额 二季度 市场份额 三季度 市场份额 四季度 市场份额

1

百瑞信托

8.01

外贸信托

8.68

苏州信托

9.03

中原信托

12.58

2

西部信托

7.55

中原信托

7.99

深圳国投

8.56

新华信托

11.51

3

天津信托

7.40

平安信托

7.81

天津信托

8.51

平安信托7.98

4

上海国投

6.34

北京国投

7.01

北京国投

5.83

深圳国投3.45

5

江苏信托

6.04

深圳国投

5.72

平安信托

5.58

联华信托2.99

4.信托公司在分化中寻求发展模式与定位

本年度信托行业的演变趋势是半开放、半封闭式的市场竞争,对此,我们通过详尽分析行业内多家信托公司的发展模式后认为,目前行业内相对强势的信托公司大致分为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背靠大股东,利用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获取项目资源,如外贸信托依靠中化集团,华宝信托依靠宝钢集团,中信信托依靠中信集团,平安信托依靠平安集团,中海信托依靠中海油集团。第二种是利用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获取项目资源,利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机会拓展业务,例如发展势头较好的重庆国投、东莞信托、苏州信托等。第三种是股东资源不是十分雄厚,政府支持力度不是很大的信托公司,则在市场化方面不得不靠更多创新以获取客户,如青岛海协信托等。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说信托业内的多家信托公司正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来寻求契合自身特点以及市场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并在信托本源业务收入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谋划着自身的盈利模式。2005年中信信托、华宝信托和中诚信托同时获得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成为信托行业中的佼佼者,而北国投、中信信托和中诚信托也分别取得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绣球。此外,联华信托冠誉为中国房地产信托基金的代言人,上国投的证券投资业务更是成为信托业内此类业务的倡导者。由此可见,行业内的两极分化正在激情上演。

2006年中国信托市场发展展望

1.大宗资产管理信托业务正式破题,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6年大宗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将会成为信托公司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并会成为信托公司横跨金融领域与产业领域,以及多个市场的核心业务,特别是企业年金业务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其市场规模正呈现出不断放大之势。

此外,央行于不久前宣布,批准资产证券化试点单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试点单位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在2005年12月15日发行总计41.77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而另一试点单位——建设银行也从12月15日起开始,发行总计29亿多元的住房抵押证券化产品。由于其产品具备连续滚动发行的特点,因此,我们预计其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会迅速膨胀,进而带动信托机构管理信托资产规模的增加。而这自然会成为一把拉大信托机构间两极分化的标尺,而中信信托和中诚信托已经占据了先行市场准入者的优势。

2.信托机构同业竞争更趋激烈

2006年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迅速由自由竞争向准垄断竞争业态过渡,只占行业总数的前10家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1/2强。对此,我们认为2006年我国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分类监管”政策的实施,将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并具有浓厚资源背景的信托公司正式亮相信托市场。其次,多项特定信托业务的推出,也将会拉大信托市场的贫富差距。第三,由于目前信托机构的盈利能力不够突出,所以在2006年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通过差别化战略,注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信托机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差的信托机构将有可能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3.信托产品创新步伐将加速推进

在2006年,我们预计信托产品的创新力度会更大,特别是与房地产投资相关的信托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将会成为2006年信托公司业务创新的重点。因为自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风险控制的“212”号文件后,其政策不仅将以“过桥贷款”为初衷的信托融资通道牢牢扼制住,而且也令先前在房地产信托业务中普遍采用的抵押式贷款融资和财产信托转让受益权式融资的主流手法就此终结。

但在行业中已经将房地产信托业务作为主流盈利模式的信托公司一定不会受到政策的束缚,而将会去寻求更为安全、更具操作性的创新模式。此种业务创新的信息已经在2005年的第四季度体现出来,行业内房地产创新业务的“夹层融资”、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等多种创新手法纷纷登台,由此推断2006年的房地产信托的创新会更精彩!

总而言之,2005年信托业的发展渐入正轨,这样不仅有利于行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银监会分类监管最终结果的出台。另外,在某种事实上,信托市场在2005年度的融资规模已经占据了同期资本市场融资的20.82%,其快速发展的融资步伐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充分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

标签:;  ;  ;  ;  ;  ;  ;  

2005年我国信托业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_国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