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校园中的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有着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描述马克思主义在校园中推广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大背景和大方向。进而在此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析。争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观点,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之间,找到各种认识的不同特点,力求能够剖析出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的原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状况;原因剖析
一 紧抓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增速和单纯的GDP数据的过程中,经济有所发展,但同时在社会的拜金主义的思潮,和唯利是图的不健康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加多元的观点,有些观点偏向负面颓废。特别在理工类大学,应用型的专业课知识受到的追捧较多。学生在观念上只是把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教育作为一个副课进行学习。而当今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如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我们不再简单的以gdp和收入水平这样的抽象的数据,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单一标准,而是着重于重新树立,正能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校园中的旗帜性地位。在解放思想的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做到辩证的看问题,在追求解放思想的同时,也同样不能忽视,思想一致的重要性。
二 大学生马克思的主义思想认同性分析。
1,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接受程度较高。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分析问题。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环境下,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倡导存在即合理性的西方文化,从历史的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面了机械的历史客观性和倡导当今社会已经达到历史终点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将具体的现象放在历史的维度中。从历史的斗争性中,分析历史进步的必然性,看出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张力。
2,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过程中心理畏难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有着明确的目标,主观上希望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学习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马克主义的内容,过于抽象和枯燥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无法理解,产生了畏难情绪。虽然在主观上希望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学习好吸收好。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由于畏难情绪,无法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产生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并没有及时的寻找老师探讨。导致产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最后失去了对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力和兴趣。
3,缺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并没有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仅仅只是为了能够顺利的毕业,属于被动的接受书本知识的灌输,这类学生有些为了获得奖学金和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愿意花一定的时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有些为了专升本的需要,也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具备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联系时事政治进行灵活的运用和分析,从众意识较重,容易人云亦云。
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动机功利。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的目的功利性较高,为了能够入党才积极的学习一定课时的党课,而在入党的思想汇报等写作过程中,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过程,而只是照抄书本上的内容,和一些网上的水平良莠不齐的理论文章,和一些来源不明的网络新闻信息。完全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的了解。
5,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
在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泛化和宣传所谓去信仰化 ,和反智化的所谓民主,将这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信仰逐渐淡化,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无法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今天,这部分刚刚接触社会的学生,无法正确辨别我国所处的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和良好的发展趋势,错误的被处于比较低水平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反而具有的超过社会主义国家的表面繁荣所迷惑。也忽略西方很多国家如希腊,冰岛已经陷入破产的境地,像海地等国家盲目引进西方制度,最终导致国家内乱极度贫穷。无法剖析出西方国家的深层次的危机。最终导致无法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校园中无处不在的集体文化和集体利益抛之脑后。从而逐步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考核制度
在考试中主要采取的考核方法是以笔试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并且在课堂作业的完成中,也主要是以抄抄写写来完成,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并不能勾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
2,教育方式渗透力弱
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无法向课外进行渗透,而大学生在课外的生活则更加丰富和多彩,碰到的社会问题也更加的复杂,必须将校园整体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避免将思政教育片面的局限在课堂上,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被其他思想理论所吸引时,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的指引。
3,教学手段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理论,而目前的教材也更加偏向于介绍理论类的内容,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强调理论难度的拔高,和对教材严谨性和逻辑性,以及用词准确性的把握,而忽视了课堂趣味性,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的理解。
四 如何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认同程度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让理论能够立足于实际,能够让学生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这些理论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使得这些理论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同时能够联系时代背景,根据时代的特点,将课程内容结合进生动的案例,在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小组讨论等辅助形式,是课堂内容更加精彩,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2,让教师做好言传身教的示范带头作用。
高校马克思主义老师,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传道受业解惑者,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了带头的关键作用,因此,高校教师更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掌握大量的学术资料,能够深入浅出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话语表达出来。形成风趣幽默受到学生喜欢的授课风格,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小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们的政治,社会 生活,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深刻的 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园是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思政老师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路人。我们应当精确的分析出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阳光健康成长的路径,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效果,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问题,更是家庭,学校和每个马克主义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尹海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效果的策略 [ J ] .山东青年 政治学院学报,2 0 1 1( 9) .
论文作者:王崴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过程中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论文; 理论论文; 社会论文; 观点论文; 《论证与研究》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