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性初探论文_朱慧婷

游戏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性初探论文_朱慧婷

(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与法治》的课标明确指出:所有的老师,都是道德老师。由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立德树人,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专门的课程,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公民。那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呢?本人认为,可以把游戏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因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进在其专著《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中就说到: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儿童心理学研究专家皮亚杰也认为游戏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的方法,它可以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游戏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提高学习兴趣,在游戏中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提高能力。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让游戏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之中:

一、符合特点,促进身心发展

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其注意力与想象力、思维能力都有所不同,例如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少说多练。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11课《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孩子首先看课文中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发作业、交作业、看电影、买东西等,都应该排队,同时也通过反面教材,了解到不遵守秩序会给自己的人身带来伤害,通过惨痛的教训,让孩子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排好队。接下来,引导孩子进行情境表演的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候车、上下楼梯、出入教室等多种情境的表演,让孩子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遵守秩序,接下来引导全班的孩子一起进行排队的训练,让所有的孩子在多次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小学中年级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自学自学自悟的能力,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入课前新闻轮播、好资料齐分享等游戏,在组织教学时,更多时间要放手给孩子自主、合作学习。比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中的第二课《我们的班规我们定》时,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小卡片,把班级中的好习惯、好行为记录下来,利用导入部分,让学生通过新闻轮播的方式进行“播报”,继而进行行为习惯对与错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手势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最后让学生一同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讨论、制定新的班规,课后指导学生把新的班规张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让学生不断强化记忆,并不断实践,自觉养成好习惯。

到了高年级,学生判断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自尊心更强了。此时应除了灌输是非观念、学习道德与法规外,更要注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比如执教六年级上册的第8课《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华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制作上课课件,在课堂上通过文字猜猜看、汉字找朋友、我给汉字配幅画、摇色子过汉字关、合作制作识字卡等游戏,让学生自主授课,课后自主收集新认识的生字词,制作识字手抄报等把课堂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总之,不管是哪个年龄的孩子,他们都更喜欢通过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听听、看看、猜猜、玩玩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切合目标,突出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切忌为游戏而游戏,例如在讲述一年级上学期的第7课《课间十分钟》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说说我们课间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再出示一些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再请平时课间活动遵守纪律的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让孩子们向好学生学习。接着,跟孩子们示范安全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并且指导学生一起制定课间活动规则,引导学生共同遵守规则。

三、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能力。所以作为道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和和实践为主,以教材为辅,平常多收集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案例,在教学中加入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去体验和讨论。比如课前三分钟的新闻摘要,课中的课文情景表演、小小辩论会、我是小法官等形式,引导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辩一辩……让课堂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去理解法律法规。比如执教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外,还可以引入法庭审判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的情况以及日常收集到的社会案例进行模拟,如:公司拖欠工资、被狗咬伤进行维权,失窃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思辨,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新知识,形成自主的学习情境,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四、增强趣味,彰显特色教学

作为课程指导的主体——老师,在组织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既有实践性又又思想性的品德游戏。而设计的游戏既要体现出趣味性,更要体现出思想性和实效性。比如,低年级的《课间十分钟》,通过玩老鹰抓小鸡、“一二三,木头人”等游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中年级通过收拾书包、戴红领巾比赛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高年级通过情景表演、辩论会等,让学生逐步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五、充分挖掘,开发本土资源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不但要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把握教材的整体编写理念和思路,明确单元课程内容,具备宏观的眼界,把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小公民。同时,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德育元素,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可以根据我们江门地区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搜集整理,形成学习资源,提供师生共同学习。同时,引导学生积极竞聘义工、课间督导、卫生检查员、校园小交警、博物馆小导游等职位,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要成为知法、守法的公民,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探索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游戏能有力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游戏也是“双刃剑”,如何让游戏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如何分配好游戏与教学的时间,如何让游戏更多样化,如何排除电脑游戏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都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

[2]《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朱慧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游戏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性初探论文_朱慧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