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梁卫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梁卫

(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选取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患者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后,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为86.00%,其中I型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6.0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检出率为50.00%,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术前诊刮病理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不一致,患者诊刮病理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而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混合型腺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经诊刮病理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则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由此提示,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对肿瘤组织学检出率较高,特别是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10-02

研究显著,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异常阴道出血作为主要表现,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诊刮病理能早期发现,诊刮病理为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十分重要的依据,但是该项诊断方式实用性在国内外存在一定争议[1]。因此,我院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见我院各项研究内容中的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选取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患者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

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在20岁~39岁,平均年龄(29.01±1.02)岁。

1.2 方法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术前均未进行其他抗肿瘤治疗、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将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和比较每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患者组织学分型采用我国2003年颁发的世界卫生组织病理诊断标准,患者临床分期采用FIGO分期标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两种类型:I型(雌激素依赖型)具有子宫内膜样腺癌以及黏液腺癌两种、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具有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腺癌等[2]。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进行诊刮术7天~20天接受了双附件和子宫切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疾病组织学分型符合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中均采用SPSS 24.0软件,本次研究内容中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使用P<0.05表示本次研究中对比不同,指标均具有差异。

2.结果

疾病组织学分型符合性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后,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为86.00%,其中I型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6.0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检出率为50.00%,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术前诊刮病理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不一致,患者诊刮病理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而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混合型腺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经诊刮病理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则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由此提示,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直至今日,诊刮病理为术前明确子宫内膜病变性质的诊断方式,能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病情变化提供有利的参考消息[3]。

而在本次研究内容当中,使用术前诊刮病理诊断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在80%以上,尤其是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检出率,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检出率较低,其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①根据多项研究显示,I型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在临床子宫内膜癌中较为常见,容易检出,②Ⅱ型子宫内膜癌通过进行术前诊刮、其组织量较少,病理难以进行肿瘤组织学分型,易导致某些组织类型癌灶被遗漏,③由于患者某种组织类型癌灶较小,经过诊刮后患者病变消失,导致术后病理无法诊断出该种类型,由此可见,仅仅依据诊刮病理组织学类型确定手术治疗,易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术后病理和诊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分级符合率在35%~70%之间,其波动范围较大,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肿瘤组织分级符合率在80%以上,诊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分级符合率较低的原因和肿瘤范围大小密切相关,诊刮不全面易导致病变发生,而对于术前影像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病变范围大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对该类患者高度警惕,若此时对患者进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利于临床医生对手术方案进行调整[4-5]。

经研究表明,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后,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为86.00%,其中I型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6.0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检出率为50.00%,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对肿瘤组织学检查率较高,特别是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于该类患者应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能减少或者避免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英兰,吕昌帅,周星楠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刮与术后大体病理对比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2):187-189.

[2]黄进城.比较分段诊刮、CA125、HE4、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D].广州医科大学,2015.

[3]贾英华.术前分段诊刮病理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J].癌症进展,2012,10(6):585-588.

[4]侯永兰,李富娟,易敏等.宫腔镜下活检结合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3026-3028.

[5]万璟,李小毛,叶敏娟等.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6):1266-1269.

论文作者:梁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梁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