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_心理健康论文

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_心理健康论文

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成长论文,人际关系论文,和谐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6)04—0029—05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带着昨日的辉煌与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大学校园的,但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变化,如何与他人相处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入学后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行为成分是双方实行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即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因此,人际和谐,不仅是作为一种期待,还是最终这种关系的建立,其实反映的都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渴望被接纳、被肯定,作为期待,这一点他们是共同的,但作为回应,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在人际认知层面更加客观和理性,在情感的体验上更积极,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达到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预期目的呢?

一、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

(一)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一个能认知自己的人

心理健康作为人的整体健康的一部分,就是指一种积极和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即个性越健康,与人交往越积极主动,其人际关系越融洽。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认知、情感以及性格方面都存在某些障碍,由此产生的一些不良心态必然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一个能与自己心灵和谐相处的人。达阿尼·舒尔兹在对一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一年以上的追踪调查后,得出了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的特征:自信、助人、替别人着想、社交、信任、可靠、有抱负;同时也得出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的特征:焦虑、易激动、喜怒无常、不成熟、不稳定以及自我防御、自我为中心等特点[1]。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归纳了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的判定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与现实环境保持融洽的接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成规的前提下,对个人需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2]。

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者首先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他们的人格是统一的,内心是和谐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由于在认知、情感以及性格方面都存在某些障碍,所以内心冲突较大。一方面,在认知层面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即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产生人际排斥,从而在情感层面即使希望也得不到积极的回应,由此而获得的这种负面的情绪体验,会让个体产生自我挫败,从而在心理上更自卑;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个体本身就是在一种消极情感的支配下与人相处。如以冷漠、嫉妒、悲观、怀疑的心态面对他人,所以在情感层面也不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这样的认知与情感都会影响到大学生行为的意向,从而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消极的作用。比如:有一个男生,进入大学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为一点小事也会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人。晚上别人休息睡觉了,他却大开收音机吵得别人无法睡觉,而早上大家起床去上课,他又嫌别人干扰了他的睡眠,他不敢与别人过分的亲近,怕自己感情付出后得不到回报而受伤害,有时也与个别自己看得上的同学交往,但非常敏感,稍有不顺自己意的地方,就会想方设法报复一下,有时还会拳脚相加。他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对别人缺乏信任感,有时也会故意制造对立面,觉得宁可让别人恨自己,也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自己[3]。

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与自己心灵和谐相处,始终保持心理平衡,积极向上,以平和的心境对待每一件事情。

(二)与自己和谐相处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

1.在认知层面——正确评价自己

一个人如何才能正确评价自己?首先,在否定自己之前,先确定一下你对自己的看法是客观的吗?也就是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我在一次上课答疑时,接到一个男生的条子,上面写着:“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相貌感到无地自容。”我在问答这个问题时说,仔细审视了班上的每一个同学,没发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男生的相貌达到那种程度。于是我说,你为此烦恼和痛苦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感觉,现在我们假设你真的像你感觉得那样丑,可你肯定不会比《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还丑吧,可最后艾斯米拉达还是接受了他,请相信我们所有的人也都接受了他。因此,一个人最终被接受,不是因为他(她)的相貌,而是他(她)的心灵,因此,一个人真正感到无地自容的,也绝不是他的相貌,而是他(她)的心灵。当你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好并为之困扰的时候,请找出一张纸写出你觉得自己不行的地方,然后再写出比较的人,当你和甲比时觉得某一点不如他,就这一点再和乙比,再和丙比……你最终会发现你列出的每一条觉得不如别人的地方,都不是绝对的。你之所以会否定自己,是因为你用来作参照物的人都是你认为各方面比你强的人,在这样的心态下你对自己的评价不可能是客观和正确的。

2.在情感层面——接受肯定自己

人对自我的情感,反映的是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它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爱、自豪等情感体验。一个人只有在认识上正确评价自己,才可能在情感上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也就是都有自己的限制。接受自己就是首先接受自己所有的限制[4]。我们的相貌、我们的身高、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缺陷、我们的家庭、我们成长的背景,我们所有不能改变的,这些都是我们的限制。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某些缺陷、不足而否定自己时,就会抱怨,就会产生自卑感,甚至讨厌自己。这时,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有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呢?一个人曾经问一位70多岁还在寻找一个完美女人的老人,您走过那么多地方,找了这么多年,难道没有碰见过一个完美的女人吗?老人说:“曾经遇到过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女人。”“那您为什么没有娶她为妻呢?”那个人问,老人回答说:“因为她也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这虽然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问题,但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一味地追求完美是对一种不存在东西的追求,其结果是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越多,产生悲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有自卑感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他本身具有某种缺陷或不足,而是他们不能接受和肯定自己。从张海迪到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人不仅有身体的疾病,还有生理上的缺陷,如果她们自卑,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2003年4月1日,香港明星艺人张国荣自杀身亡,在痛惜之余,我们要问的是:一个拥有不菲财富、被无数人爱的人为什么会选择放弃生命?每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之所以选定在5月25日,就是因为5月25日的谐音是“我爱我”。这正如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心灵地图》中所指出的:缺乏爱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因,爱是心理治疗的要素。一个人只有爱你自己,才会把自己看成一个有价值的人,才能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并勇于接受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一个连自己都不接受不喜欢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接纳喜欢别人的,也不可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不足、因为自己的缺陷,即因为自己的限制而产生自卑、嫉妒、猜疑等消极心态时,在与别人相处时,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或逃避,其实受到最大伤害的是自己。

一个人只有接受自己和肯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正确的,才会在情感上接受肯定自己。因为接受自己既代表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又代表对自我的情感的一种肯定。它源于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制、弱点或不足。你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你的存在本身。也许你并不富有,也许你并不漂亮,也许你并不聪明,也许你还有生理的缺陷,也许……但你是惟一的,所以你就是最有价值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只有接受自己的限制与不足,接受现在的你,并不断肯定自己,你才有能力在未来创造一个更完美的自我。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先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这样你才有能力去接纳他人,才有能力去面对问题与冲突,也才能让你具有一种个性魅力,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有了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只是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提供了可能性,一个人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并引发对方积极的回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了解怎样做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即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本身的规律,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所以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还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是大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保证

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关系,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而这种心理上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建立又是与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需求的满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变化与发展在本质上取决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需求满足的程度。一般来说,个人对于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或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一般采取欢迎或形成喜爱的态度,而对于阻碍自己的需要和达到目的的对象,则多半表示回避或厌恶的态度[5]。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别人的需求,遵循交往的原则,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保证。

(一)尊重原则

被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五大基本需要之一,它分为自尊与社会尊重两个方面。海伦·克林纳德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被尊敬、被接受的基本心理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被满足时,人们就会被强烈的动机所驱使去实现这种需要。当云南大学生物系大四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引起的宿舍冲突,残忍地杀害了宿舍的四名同学的同时,却留下了另外一个同学的生命,而那个同学仅仅因为给他打过一次饭,却得到了他生命中最昂贵的回报。因为在马加爵的心中,那个同学给予他的不止是打一次饭这样一件在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小事,而是给予了一个尊严屡屡受到伤害甚至被践踏的农村贫困生生命中的惟一一次,因而对他来说同样也是最昂贵的给予——尊重。因此,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是大学生预防与避免人际冲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保证。

在现实生活中,因伤害他人的自尊导致人际冲突是比较普遍的,但多数是因为无意,即不是故意去伤害他人的尊严,但不管怎样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不管你是用语言、用表情还是用眼神表现出对别人的轻蔑、对立与敌意就是惟一的反应。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虽然人们生长的环境不同,社会分工不同,能力不同,长幼不同等等,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格平等是社会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会在与他人相处时,尊重他人的观点、信仰、习惯甚至是感受,也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并因此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无意伤害他人尊严情况的发生呢?这里面首先的一点就是学会经常去注意他人,了解他人的背景、喜好、习惯、情绪及禁忌。比如,当你发现某个同学因父母离异而心情不好时,就不要在他(她)面前大谈你的家庭如何幸福,父母如何疼爱你;再比如,当你知道某个同学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时,就千万不要流露出对其他农村同学的瞧不起等等。

被注意就感到被重视,也就感到被尊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素质与修养,并因此让我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二)互利原则

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互惠”吸引律决定的。即在人类交往的互动中,无论个体还是集体,在与他人交往时的积极性,都受随同期中的报偿所支配,在交往中,估计得到的报偿概率越大,吸引力就越大;受益与付出之比的比值越大,吸引力就越大,越接近预期报偿,吸引力就越大,互惠吸引力在人的现实交往中又表现为,感情互慰,人格互尊,目标互促,困境互助,过失互谅等多种形式。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相互获得需求满足的过程。古人云:来而无往非礼也,也就是说,有来有往才是合乎礼仪的。有来有往就是互利。如果在交往中一方只取得不给予,交往关系就不能维持很久,互利性越高,交往关系就越稳定密切,互利性越低,交往关系就会越疏远。

如何在交往中做到给予,就大学生而言,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当别人和你说话的时候,倾听就是给予;当别人和你打招呼的时候,点头和微笑就是给予;当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句问候就是给予;当发现了别人优点的时候,一句赞美就是给予。给予别人所需要的这就是互利。不仅用我们的眼睛,也用我们的心经常去注意他人,才会避免因不知如何去给予而导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或已建立的交往关系的疏远。和谐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大学生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也就比别人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他才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集体环境中,充分展示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北大方正的创立者王选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就是,“我+我们=完整的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大约有15%甚至更多的时间用在人际交往和冲突后的情绪体验上。这种不必要的精神消耗,不仅使人心情紧张,无法集中全力投入工作,更不要说个人潜能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了。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的是一种1+1>2的情形。所以一个人只有在融洽和谐的集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莱斯·吉布林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归结为技能和技巧,而85%的成功都归结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成功,因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在人际交往的领域中,每一个大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不懈的努力,让它最终成为自己的习惯,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这样就会为我们以后进入社会,即为我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做好了准备。也就是说,它让每个大学生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即:面对新的环境与改变,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群体中建立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己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6—04—12

标签:;  ;  ;  ;  ;  ;  ;  

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