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荆晓莉

荆晓莉

(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增强临床效果。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42-02

颅脑外伤为临床常见急症,本文为了探讨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探究,详细报告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颅脑外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对照组:男/女=38/22;平均年龄(63.28±5.43)岁;平均出血量(42.72±5.27)毫升。

观察组:男/女=36/24;平均年龄(65.15±5.61)岁;平均出血量(43.52±5.32)毫升。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协助患者做好必要检查,准备好手术各种药品及器械。保持病房干净、安静、舒适,对手术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术后及时更换敷料;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其血压变化,帮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术前护理:(1)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其头部及全身情况,重点检查受伤部位、出血情况、瞳孔变化、对光反应、四肢活动、有无复合伤,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病征及颅内压增高征象,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2) 心理护理:留意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向患者详细说明颅内血肿清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手术康复快等优点,消除其顾虑。(3)呼吸道护理:患者取侧卧或头偏一侧,检查呼吸道是否被异物或分泌物阻塞;及时清除口腔和咽部血块或呕吐物,昏迷严重者抬起其下颌或置入通气导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4)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静脉留置针,并妥善稳固;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止血、降压类药物。

术中护理:(1)各种通道护理:严密观察各通道状态,避免发生曲折、受压、导管阻塞、脱管等现象。(2)留置胃管和固定头部:麻醉前留置胃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确定头部位置,用头圈固定头部,水平方向采用头高脚低位。

术后护理:(1)病情监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其意识形态、瞳孔变化、肢体的肌力、肌张力。(2)引流管护理: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防止其发生扭曲、受压。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若发现异常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处于引流部位以下和引流系统的密闭性。(3)高热护理: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冰帽、冰枕,使体温控制在34~36℃;有条件者早期可使用降温毯及冬眠疗法。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观察指标有住院时间、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其中NIHSS评分是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标准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而得,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均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处理,住院时间、NIHSS评分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观察指标对比有差异。

2.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的住院时间、NIHSS评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常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颅脑外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病情危急。予以患者良好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术前护理中病情评估主要是为了医护人员详细掌握患者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调整治疗方案[2]。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和性格特点,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其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减弱[3],舌根后坠可造成呼吸道发生严重梗阻,致使脑缺氧,并加重脑水肿;又由于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造成严重误吸。因此,术前需要对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避免病情加重,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建立静脉通道主要是为了手术开颅前方便输入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4],同时也是为了预防清除血肿时患者因出血多而需要大量补血、补液。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的生命线[5],必要时选择中心静脉,并监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具有不怕扭曲、折弯以及快速输液的优点,尤其适合躁动的患者,但是必须需在条件和技术水平允许的前提下。

术中护理,各种通道护理主要是为了要确保术中的静脉通道、吸氧、引流管道的通畅。麻醉前留置胃管主要是为了预防发生呕吐和误吸。固定头部及调整头部位置目的是降低颅内压,有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减少术中出血。

术后护理中病情监察主要是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及早采取对应的措施。引流管护理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引流管发生逆流而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早期采用降温毯及冬眠疗法能减少脑组织的损害及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改善预后。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时间、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围术期护理在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燕霞,杨燕飞.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20-121.

[2]郝秀珍.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2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70-71.

[3]姚雅英.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65-66,67.

[4]闫颖,陈耀,闫永涛等.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901,2921.

[5]李雪莲.颅内血肿急诊手术围术期护理总结[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7):37.

论文作者:荆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荆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