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论文_蒋云玉

邵阳市脑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18(90.0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14(70.00)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3(15.00)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9(45.00)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精神疾病方面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作和认知等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增加了患者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负担[1],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经过长期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即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为了促进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健康,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次研究将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其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抽签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11例和9例,年龄范围是27岁——58岁,平均(42.1±3.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12.和8例,年龄范围是31岁——59岁,平均(41.7±3.3)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如下:

1.2.1常规治疗

给予患者利培酮进行治疗,给药首日剂量应为1日2次,每次1mg,给药第二日则将给药剂量提高至每次2mg,给药第三日将给药剂量提高至每次3mg,并以此剂量为标准连续使用利培酮治疗3个月。

1.2.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给予患者醒脉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进行治疗,进行治疗前至少6小时要求患者禁食禁水,进行治疗时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平卧体位,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进行肌注,之后以1.5mg/kg为标准为患者注射相应剂量的丙泊酚;对患者的睫毛反射情况进行观察,待患者无睫毛反射时,以1mg/kg为标准为患者静注相应剂量的琥珀胆碱,至麻醉完全起效,即可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连续6——12次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每两日进行治疗1次。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妄想、幻觉等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妄想、幻觉等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患者妄想、幻觉等各项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头痛、体重升高、认知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反应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18(90.0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14(70.00)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感知、情感、思维、意志等多方面的障碍[3],其精神活动一般脱离现实,周围活动和内心体验均不协调,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和精神活动衰退,一般城市人口发病率略高于农村[4]。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迁移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若经过5年治疗并且服用了3种及以上的药物均未出现好转,则患者可判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发病通常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具有重要的关联[5]。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其治疗效果合并安全性也逐渐得到了高度的认可,目前已经在临床治疗方面开始了广泛的应用[6]。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18(90.0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14(70.00)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3(15.00)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9(45.00)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综上我们认为,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3):45-47.

[2]于西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806-2807.

[3]赵勇,鲁晓波,陈红玉,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Z1):325-327.

[4]邱述领,周保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7):774-776.

[5]阎乃宽,朱杰,程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6):1135-1136.

[6]徐柏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C].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年会.2006:1135-1136.

论文作者:蒋云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论文_蒋云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