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解析论文_胡盈 樊阳阳

胡 盈 樊阳阳

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 陕西 710068

【摘要】 目的 进行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阴道菌群微生态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怀孕时间在26-36周的PPROM 孕妇120例作为A 组,相同时间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B组,收集两组的阴道分泌物,展开阴道菌群的整体评价.结果 A 组中的革兰阳性菌是主要菌群,与B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常规菌群密度、常规菌群多样性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B组的细菌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及两者菌群失调情况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 组中无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轻微的生态调节紊乱的出现率都比B组高(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怀孕者的引导菌群生态变化具体为轻微的生态调节紊乱比重提升.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阴道菌群; 微生态【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68-01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一种对孕妇困扰较大的疾病,一旦发病就可能造成早产,而且一些患者也会出现生殖系统感染[1].实践临床记录表明,阴道菌群紊乱与生殖部位的感染存在关联,与对阴道有好处的乳杆菌的变化有重要关系[2].为此,让阴道生态不出现紊乱的状况,让相应的乳杆菌的主导作用对遏制生殖道感染非常重要.此次研究对PPROM 和正常怀孕者的阴道微生态展开探讨,进一步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与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探讨对象挑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怀孕者240例,怀孕时间在26-36周,A 组为PPROM 怀孕者120例,B组全部为常规孕妇,对全部患者的年龄、怀孕时长和外阴异常等情况.排除规范:阴道出血、用过抗生素、内阴置药、高烧、子宫内部压力升高、宫部有畸形以及子宫颈功能异常. 1.2 方法1.2.1 取样和检查方式 使用无菌刮板和无菌棉签,从研究参与者阴道内侧1/3的位置让分泌物黏在涂片上,随后开展革兰染色,使用显微镜观察阴道具体的微生态情形.

1.2.2 微生态评价规范 廖秦平等专家学者指出,在实际临床当中,应该以阐述阴道菌群的密集程度、复杂多样性、主导优势菌、组织炎症反应等因素,具体如下:菌群密度,根据每个观察范围内的细菌数量划分成Ⅰ至Ⅳ级.观察范围平均细菌个数在1至9个之间就是Ⅰ级,10至99个则为Ⅱ级,100个以上或者填满观察范围就是Ⅲ级别,如果细菌抱成团、集中盖住了黏膜上部的表皮就是Ⅳ级.对菌群的复杂性,参照观察镜下的菌体的外形和状态,将其分为Ⅰ至Ⅳ 级.1至3种可以作为Ⅰ级,4至6种是Ⅱ级,7至10种为Ⅲ级,11种以上为Ⅳ 级,.主导菌,也就是观察镜范围内所占比重最大的微生物就是主导菌,也就是优势菌,在没有主导菌的情况下被称为菌群抑制,主导菌发生变动之后,也就所谓的菌群紊乱.病原微生物主要指的就是真菌菌丝以及滴虫.1.2.3 微生态判定分类 正常就是指相应密度在Ⅱ至Ⅲ级,复杂性在Ⅱ至Ⅲ 级,主导菌为革兰阳性杆菌,病原微生物呈现阴性.微生态紊乱,相应密度和复杂性在第Ⅰ或者第Ⅳ级,主导菌是其他细菌,镜下可以观察到霉菌或者滴虫.上述任何一个指标不正常都可以进行诊治判定.1.2.4 外阴部位假丝酵母菌病判定规范 也可简写为VVC,镜下观察,可见假菌丝呈现阳性.细菌性阴道病(简写为BV)的判定使用Nugent评分机制在7分以上,判定为阳性.1.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处理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信息两组孕妇的年龄、怀孕时长和是否患有阴道病症进行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怀孕者常规信息对比

2.2 微生态情况2.2.1 主导菌 A 组主导菌是革兰阳性球菌,B组主导菌是革兰阳性杆菌,P<0.05,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2.2 菌群密度 A 组此方面表现正常的例数为79,所占比重为65.83%,B 组有107例,89.17%,由此可见,A 组比B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2.2.3 菌群复杂性 A 组菌群复杂性表现正常78例,比重为65.00%,B组则有109例,比重为90.83%,A 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2.4 微生态 A 组在细菌阴道病、VVC、BV+VVC和菌群紊乱的出现几率现状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2  孕妇主导菌对比

3 讨论3.1 微生态相关特性阴道以生态是由相应的菌群、组织的分泌以及解剖结构共同组成.通常情况,无疾病女性阴道内的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导.在妊娠期间,人体内的激素发生变化,阴道内的环境相应改变,各种菌类的分离率上升.相关资料现实,妊娠期间,细菌性阴道病发生几率在20%左右,VVC发生几率则在10-45%之间[3]. 乳酸杆菌在阴道内部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大.一般情况下,乳酸杆菌和别的微生物和谐共存,但是,如果其数量一旦缩减,平衡被打破,原本存在的致病细菌就造成感染,胎膜早破开始出现,当然,此种情况也可能造成宫内感染[4].

很多实践证明,在胎膜正式破损之前,相应的菌群就已经发生转移.阴道里面的常规菌群就能穿越胎膜、血管等部位以各种形式进入羊膜腔之中,导致破损发生.此次研究中A 组的主导菌变成革兰阳性球菌,菌群密度和复杂性比重比B组低,各种病症的发生几率增高,说明A 组微生态紊乱、失调. 3.2 实际意义造成PPROM 的因素很多,生殖道感染占据主导地位.阴道炎症包含在其微生态紊乱之中.此次研究中,A 组的微生态紊乱出现几率明显比B组相关炎症的检查发现几率要高很多,A 组微生态紊乱的患者没有表现出相关的症状,导致病人病危进行医治.一般的验证检查,无法对菌群文论进行判定, 是A 组微生态紊乱漏诊的重要原因. 怀孕者的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妊娠结局.相关的微生态医学判定应该从整体着眼,以微观的视角进行观察,还要能对未来病情作出必要的预判.对于微生态紊乱但却没有病症的怀孕者,治疗与否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表3 两组微生态紊乱状况对比[n(%)]

参考文献[1] 李冬玲,鞠剑波,施巧霞,李光敏,施金丽.女性阴道微生态与年龄、妊娠及阴道病关系探讨[J].皮肤病与性病.2012(04):215-216. [2] 肖彩艳,张洪文,王新,李菡,周英.2066例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调构成情况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02):114-115. [3] 贺瑞霞,荆淑云,韩风莲.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2(03):178-179 [4] 尤海英,黄文静,屈洁霞,刘银春.生殖道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09-211

论文作者:胡盈 樊阳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解析论文_胡盈 樊阳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