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摘要:从政府、私营企业和公众三个主体出发,分为两阶段进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一阶段为政府同公众的博弈;第二阶段为政府与公众组成的“联合体”同私营企业进行博弈。通过两阶段的博弈,得出在PPP项目运营阶段发生风险时,政府、私营企业和公众分别应承受的风险分担比例。
关键词:不完全信息;博弈;PPP项目;风险分担
1.背景
国内首个民营资本参与的PPP项目(福建泉州刺桐大桥)现状尴尬,原来民营资本的特许经营期限到2025年,但2006年政府相继修建了6座大桥分流大量车辆,并且这6座大桥都已实现免费通行(即该项目出现同类竞争性项目),所以刺桐大桥项目出现运营困难;京通高速公路在刚刚完工使用时,与该路较近的辅路不收费,致使京通高速公路在通路后的一段时间内车流量较少,威胁社会投资者成本回收;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山东中华发电项目不得不从2002年开始降低收费,导致收益减少;上海大场水厂项目,因水价上涨的改革措施受到大众的反对,一直无法实施,致使私营企业出售其水厂股份,该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水厂股份被政府回购。
现有文献研究解决PPP风险问题很笼统,没有注意到各个阶段的特殊性,而且对于PPP风险分担的研究主要为风险分担的原则、机理、框架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尤其是风险分担比例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政府与私人部门二者之间分担风险较多,但 PPP项目大多数是为公众服务的,公众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应当参与到项目风险分担中去。政府、私营企业和公众在PPP项目中目的均不相同,私营企业为获取更多经济利润;政府为实现社会利益、为公众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公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公众希望获得物美价廉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博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同公众运用扩展式表述(博弈树)进行直观求解;第二阶段政府与公众组成的“联合体”同私营企业进行博弈,求出均衡解。
2.建立模型
2.1 PPP项目运营阶段风险的初次分配
2.1.1 海萨尼转换
公众不了解市场需求情况的大小,所以此博弈为不完全信息博弈。为解决此问题,引入“海萨尼转换”:1967年,海萨尼提出“海萨尼转换”,以此来解决博弈论中不完全信息情境下的问题。该方法是首先引入一个虚拟的参与人——“自然”。在博弈过程中,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参与人的“类型”。被选择的参与人知道自己的真实类型,而其他参与人并不了解这个被选择的参与人的真实类型,仅知道可能类型的概率分布。通过这个转换,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博弈”转换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
2.1.2 扩展式表述的博弈模型
在博弈开始时,公众只知道市场需求大的概率为 ,市场需求小的概率为 ,这个概率称为公众的信念。 为共同知识,可以通过对 值得讨论得出不同的均衡解,以解决现实中PPP项目运营阶段风险分担问题。
(1,2)(0,-2)(-1,0)(-3,-3)(-1,0)(-2,-1)(1,0)(-1,-2)
获益的支付数值均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调查统计法分析后假定得来,通过分别假定政府、公众在这两种情况下的获益值,再逐个博弈,得到均衡解。当 时,即市场需求小的可能性大,博弈的均衡解为{反对,干预};当 时,即市场需求大的可能性大,博弈的均衡解为{认可,干预}。公众认可时,则公众愿意承担风险(公众允许水价、天然气等付费项目费用适当提高,合理纳税等)。
所以,当PPP项目所提供的基础设施需求大时,公众与政府将组成“联合体”与私营企业展开第二阶段博弈进行风险分担;PPP项目所提供的基础设施需求小时,政府与私营企业二者分担风险。
2.2 PPP项目运营阶段风险的再次分配
由于项目处在运营期这个特殊阶段,在此期间(私营企业还拥有特许经营权)针对发生不同类型风险问题时,是私营企业还是“联合体”处于强势地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是出现同质产品竞争或私营企业所提供公共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时,则私营企业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再加之私营企业对市场供应情况了解不足、不知道政府与公众第一阶段的博弈结果,也会造成私营企业的相对弱势;若政府无法继续按照合同规定补贴内容对私营企业进行补贴、考虑到公众利益政府不得不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则“联合体”相对处于弱势地位。通过上述分析,私营企业与以政府为代表的“联合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只能依据主观概率来预测另一方采取某一行动的可能性。所以此时PPP项目风险再次分配的博弈也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
下文展开的博弈是当“联合体”处于弱势地位,私营企业处于强势地位时。
2.2.1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假设1:政府和公众组成的“联合体”、私营企业均为理性参与人,博弈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共担风险,二者都不希望终止谈判;
假设2:PPP项目运营阶段中存在的风险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无关联;
假设3:对于PPP项目运营阶段中的某一种风险,私营企业承担风险的比例为 ,则“联合体”承担风险的比例为1- ,博弈双方对 进行讨论;
假设4:相对于“联合体”而言,私营企业更具主导地位,所以私营企业先“出价”。
2.2.2博弈模型参数讨论:
(1)针对某一具体风险,“联合体”不确定私营企业会采取什么策略行动,不知道是否会造成私营企业转移更多的风险给自己来承担,只知道私营企业会因此而转移给自己来承担更多风险的概率为 ,不转移给自己来承担更多风险的概率为 ,其中 。
(2)“联合体”与私营企业对 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每多进行一轮谈判,双方都会消耗额外的谈判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每轮谈判私营企业消耗的谈判成本比“联合体”多,这些谈判成本主要包括各自付出的时间、措施别的投资机会和收集信息付出的代价等。该消耗成本用系数 来表示,由于“联合体”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每多进行一次谈判,“联合体”花费成本会比私营企业多,即 (“联合体”系数)﹥ (私营企业系数)。
2.2.3博弈模型构建:
第一回合私营企业先提出自己承担的风险比例为 ,则“联合体”承担的风险比例为1- ,私营企业以概率 的可能性转移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风险 给“联合体”,私营企业以概率 的可能性不转移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风险。则私营企业和“联合体”承担的风险期望值分别为:
同理可得,第二回合私营企业和“联合体”承担的风险期望值分别为:
第三回合私营企业和“联合体”承担的风险期望值分别为:
私营企业与“联合体”之间的谈判过程会一直持续到双方达成共识为止。
2.2.4博弈模型求解:
该模型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经过海萨尼转换,对于无限次的谈判来说,设立的逆推归纳点无论是第三回合还是第一回合,所得结果都是一致的。本文选择第三回合为逆推起点,只有“联合体”在第二回合提出的“报价”使私营企业承担的风险期望值小于私营企业在第三回合承担的风险期望值,考虑到每多进行一轮谈判,彼此都会消耗更多的谈判成本,私营企业才不会将谈判拖到第三回合中。那么“联合体”在第二回合提出的最优策略是:
3.结论
政府掌握的市场需求情况信息比私营企业全面,本文第二阶段展开的博弈是当私营企业处于强势地位时。若市场需求量大,则私营企业承担风险比例为 ,“联合体”承担风险比例为 ,再结合第一阶段所得的博弈均衡解,公众愿意一同承担风险,则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合理提高公众应缴纳的税款,在公众可承受范围内提高水价、天然气价格,收取高速公路费用等)。一方面政府可以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风险转移出一部分,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政府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服务大众、使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若市场需求量小,结合第一阶段博弈结果可知,公众不会承担风险,则政府独自承担风险比例 。同理可得,当政府处于强势地位时(市场需求量小),则政府承担风险比例为 ,私营企业承担风险比例为 。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章辉美,邓子纲.基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动态博弈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系统工程,2011(6).
[3]王靖婧.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银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J].财会月刊,2017(10).
[4]于波涛,于渤.讨价还价模型的并购谈判策略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9).
[5]郑君君,付克耀.讨价还价模型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
论文作者:毕樱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私营企业论文; 联合体论文; 风险论文; 公众论文; 政府论文; 项目论文; 阶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