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论文_王福义

实施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论文_王福义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王福义 北京市平谷区第七中学 101200

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因材施教、尊重发展、人人是才”这一办学理念,加强课程建设,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实践创新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的中高考制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初中的课程建设更应加强培养学生们的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校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我校在教委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科学实践创新课程的开发。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技能。使学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养成等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二、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为了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根据我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求,整合本校课程资源,特创建我校的校本课程。课程的选取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通过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我们采用任课教师申报,学校课程领导小组依据上级要求审批的办法,有效保障了校本课程的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已经开发了体育类(跳绳踢毽、足球、武术),艺术类 (合唱舞蹈、书法、绘画、葫芦丝、快板、漫画、摄影、国学经典诵读、英语交流表演),科技类(机器人、小牛顿、太阳能技术、模型构建、巧手制作、航模、生物酵素)等三大类20项,采用内部挖潜和外聘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在2016-2017第一学期我校师生在体育类比赛中134人次获奖、科技类比赛中176人次获奖、艺术类比赛中187人次获奖。其中团体奖项包括:校足球队获得校园足球第二名;啦啦操比赛第一名;模型构建获得二等奖;跳绳踢毽十人八字跳获得全市第五名;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第四名;北京市传统手工艺作品展示活动作品展示一等奖;平谷区放飞梦想航模竞赛一等奖,市级二等奖;平谷区二十届艺术节舞蹈比赛二等奖;平谷区足球优秀校;第二次获批“市级科技示范校”。我校还成立了校本教材研发小组,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普集团等多家单位合作,研发完成机器人教材、太阳能技术教材、科学考察教材。

三、统筹各级各类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爱心教育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为重点,积极构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用目标引领让学生成长,多一份生命期待;用生活磨砺让学生成长,多一些责任担当;用文化涵养爱心教育,让学生成长多一些精神力量;用实践探究,让学生多一些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系列化之爱心教育系列活动:爱家——为家庭尽义务,为父母分忧;爱校——为师争光,为校争荣;爱国——树立远大理想,建设祖国;爱生——呵护每一个花朵,健康快乐成长。

四、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全面发展课程

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我校的课程建设从方案、实施到评价尽量体现科学性,进行周密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反思。10%的学科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我校的实际来安排设置,不盲目追求形式化,学科课程之间发挥育人合力。同时,在这个课程架构中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特色课程,进一步拓展学校的自主空间。我校的10%学科实践课程的定位、性质、目标准确,严格规范课程内容深度、广度和进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构建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课程体系,遵循因人设课,因需授课,因时开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教师主体、家长主体等多主体的作用,课下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同时,积极和社会资源单位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新的中高考改革提出把学生的社会大课堂考出来,其中也包含“四个一”工程里的博物馆内容。作为农村的孩子,从小远离城市,基本没去过这些博物馆,尽管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学校带领学生去参观这些博物馆,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也不能真正地了解这些博物馆的所有内容,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中考形势,为了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国家这些重要博物馆内容,我们将博物馆搬进了课堂,通过视频、图片,以及老师讲解,使学生真正走进博物馆,即开设了《走进博物馆》课程。初一、初二年级每学期8课时,由历史老师授课。

我们认为10%学科实践活动应该蕴含在学科课程内,成为学科课程的一部分,之所以分离出来,也是为了倒逼课堂教学改革。事实上,我们也在探索基于不同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整合。

课程建设是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抓手,课程体系我们还在继续完善,我们一直在改革的路上,我们会加强学习,反思实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论文作者:王福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实施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论文_王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