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合作小组划分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英语成绩好的、英语成绩中等的和英语成绩下游的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把学生均衡地划分到各个小组。其次,教师要持续观察每个小组的情况,了解、记录和分析每个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英语的特征,争取在英语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价值,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并持续地观察,从而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所进步。
2.精心设计课程,选好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首先,问题一定要具有思考性。教师可以选择本节英语课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或者可以选择思维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因为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是不固定的,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探究性的问题一般都是有争议性的,每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观点一般都不同,在小组探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开展教学指导,实时调控教学。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同时,教师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和交流情况,以此对学生做出及时的引导。教师应在布置完探讨的问题后立即加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讨论的重点与中心及各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真正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探究的目标和效果达到预期值,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
1.以生为本,学生分层。在进行学生分层时,教师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科学合理地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单词听写、选词填空、口语对话等来检测学生的词汇量、听力水准、英语短语的掌握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以此作为分组时的一个参考数据。第二,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要多元化、全面化。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考查学生的时候,就可以从课堂中的情感表达、语言技巧运用、语言模仿能力、英语听辨能力等多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层教学定位,进一步挖掘学生内在的英语潜能。第三,进行动态化的分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教师在分组之前就要和学生明确这种分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自己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在实际分组时,教师可以初步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组:A组,基础组,思维能力和学习基础都较差的学生;B组,提高组,思维能力一般、能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学生;C组,竞赛组,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2.教而有法,备课分层。首先,在备课前,教师要明确备课的前提,即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既要满足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学习需求,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发展提升。其次,采用“分层次递进式”的备课思路,将教学知识划分成基础、提升和竞赛三个部分。基础知识是全体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提高知识是部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探索后能够掌握的,竞赛知识则主要是指英语教学的课外知识延伸和拓展。这样的备课顺序和方式,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在英语课堂中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
3.严谨实施,教学分层。首先,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教师要切实做到调节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对于A组的学生而言,教师对他们的指导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并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来帮他们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对于B组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的点拨,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对于C组,教师则要加强对他们知识的拓展和提高。其次,练习分层。对于练习的划分,则主要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高的同时,避免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最后,评价分层。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观察,尽可能平等而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因为准确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情,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得到自我反思、自我改正的机会。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三、实施微课教学
1.创设教学情境,模拟运用演练。教师在微课内容的设计上要创设教学情境,并将听、说、读、写四个模块全部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加强趣味引导,调动学习热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词汇模块的学习,可以借助图片和单词相结合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3.加强微课教研,克服地域限制。微课教育的引入,可以将各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和教学创意充分展示出来,从而为博采众长的微课视频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4.重视跟踪练习,强化互动交流。教师在微课教学结束后,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地设计制作英语课后复习视频,并配置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相当的跟踪练习,学生做完后可以直接将复习习题的答案发送给教师,教师批阅后及时总结学生的失分点,并对英语学科薄弱的同学进行激励式指导。
论文作者:江学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英语论文; 小组论文; 都能论文; 知识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论文;